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胡雪岩传奇电视剧 > 第18章 攻心为上 晓以利害免干戈(第2页)

第18章 攻心为上 晓以利害免干戈(第2页)

司马家终于又恢复了平静,司马松对胡雪岩的这个举动大为不解,正准备说话时,只见胡雪岩将那一叠借据扔进火炉,烧为灰烬。

这时,司马松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吞吞吐吐地说:“蒙受胡先生大恩,不知何以为报?”胡雪岩关上破烂不堪的房门,感慨万分地说:“司马先生,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没想到你满腹韬略,却困苦至此,真是天道不公。所谓‘龙困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我胡雪岩识人太迟,未能及时援手,实乃一大疏忽,望司马先生切勿怪罪!”司马松此时心中澎湃,回想起自己的穷困潦倒,他感激不已地对胡雪岩说:“胡先生言重了,某乃一介刀笔小吏,何德何能,承蒙先生如此厚爱,真是受之有愧!

胡雪岩环顾司马家屋内,极其诚恳地说:“王有龄大人器重司马先生的才干,特地嘱托我前来探望,司马兄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尽管告诉胡某,我当尽力而为。”

司马松年迈的母亲此时从昏迷中苏醒,听见儿子和胡雪岩的对话,感激地说:“恩人呀!恩人呀!”挣扎着想给胡雪岩磕头答谢。

胡雪岩连忙上前扶住司马松的母亲,并顺势跪在地上,给她行了个晚辈大礼。司马松的母亲激动地拍着胡雪岩的肩膀,连声说道:“感谢胡先生的搭救之恩。”

这时,外出买红薯的五个孩子一拥而进,司马松拉着孩子们,要他们喊“恩公”,可是少不更事的孩子们却怯生生地躲在他背后。胡雪岩笑着从怀里掏出一张五百两银票,塞到司马松手中:“今天没有准备什么礼物,就算是给孩子们的一点见面礼吧!”司马松正准备拒绝时,胡雪岩随即告辞离去。

望着渐渐远去的胡雪岩,司马松伫立在门口,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从司马家出来后,胡雪岩直接来到王有龄的官府,便将自己在司马家遇到的事一一告诉王有龄夫妇,王夫人甚感惊讶,奇怪地问道:“真是凑巧,你去时刚好遇到债主上门讨债!”胡雪岩看了王有龄一眼,微微一笑对王夫人说:“嫂子有所不知,雪岩要替有龄兄办大事,自然要费尽心机做一番手脚。实不相瞒,我早就派人先到债主那儿散布流言,说司马松负债累累,有意潜逃躲债,那些债主知道后,当然着急,于是不约而同地上门要债,刚好成全了我的事。”

自从胡雪岩赶来湖州,王有龄就多了一个得力的帮手,他会心地对胡雪岩一笑:“雪岩弟做得真是漂亮,司马松将来一定会感恩戴德,为我所用!”

胡雪岩连忙挥手:“有龄兄,不要着急,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点小恩小惠,恐怕还买不到司马松的心呢。”说完,他瞅了王夫人身后的丫鬟们一眼。

王夫人笑着说:“雪岩弟喜欢上了哪个丫鬟,只要你喜欢,都可以送给你。只是怕我的芸香妹妹要怪责于我了。”

“不敢,雪岩只是想为他人做嫁衣,帮助有龄兄完成大事。”胡雪岩神秘兮兮地说。

“既然如此,看上哪一个,尽管开口。”王夫人十分慷慨地说。

其实胡雪岩早就看中王夫人的贴身丫鬟秀云。她的身材高挑,唇红齿白,是十足的美人胚子,但秀云伺候王夫人已久,深得王夫人宠爱,胡雪岩不敢贸然提出。一旁的王有龄早已猜中了胡雪岩的心思,索性说:“雪岩弟,你打算让秀云做司马松的填房?”胡雪岩点点头。

王夫人惋惜地说:“司马松年届五旬,秀云嫁给他,可真委屈她。”

胡雪岩见王夫人同意得十分勉强,他摇摇头说:“嫂夫人,女大不中留,迟早要嫁人,司马松满腹经纶,又有胆识,他最近会替有龄兄办一件大事,如果能成功,少不了奏报朝廷,替他补个实缺,到时就是堂堂正正的朝廷命官,秀云跟了他,做个现成夫人,可说是命中有福,怎么会委屈呢?

胡雪岩这一番话,说得王夫人心花怒放:“雪岩弟果然是一张利嘴,不仅做生意厉害,看来也挺会做媒的嘛。”

三人笑声不断,一旁的秀云则是羞得满脸通红。

过了几天,胡雪岩又来到司马松家中,当面向他说媒。司马松虽然口中推脱,内心则喜出望外,看着家中几个需要女性关爱的孩子,也就做了勉强答应的样子,司马松的母亲更是对胡雪岩感激不尽。

于是,王有龄乘机准备了一份聘礼,请人连夜偷偷送到司马松家,替他充场面,然后再命差役们走过大街小巷,替司马松挣了一个大面子,一夕之间,湖州城内传为佳话:“司马松迎娶知府王大人的女儿为妻!”半个月后,秀云便嫁到了司马家。

当胡雪岩再去探访司马松时,司马松与过去简直是判若两人。新买的大院气派华贵,司马松精神焕发,红光满面,几个孩子也都衣着整洁,活泼可爱,司马老夫人则是一扫病容,笑口常开。

胡雪岩一走进司马家,司马老夫人便感激地对他说:“胡先生,你真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再世,我们司马家的子孙后代,永远也忘不了你的大恩大德!”

司马松则说:“胡先生,你对我恩重如山,如果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胡雪岩笑着说:“司马兄,我也不与你斡旋,小弟真有一事不能释怀。我与王大人情同手足,如今新城胡云龙造反,危及湖州,若不平定,王大人前途堪忧!”

司马松马上明白胡雪岩的心思:“雪岩弟不必多言,在下不才,早有平乱妙计,愿前往新城,消除祸患。”

司马松此话一出,胡雪岩并没有感到惊喜,反而摇头说:“仁兄虽然足智多谋,毕竟是一介儒生,如何对付得了虎狼之敌,小弟担心仁兄白白送了性命!”

“难道雪岩不相信我?”于是,司马松便把计划告诉了胡雪岩。

胡雪岩听完后拍手叫好,立刻和司马松一起去见王有龄。

王有龄听了司马松的计划,也大为赞赏:“如果司马先生能成功,我必上呈抚台,补你一个实缺!”

王有龄随即调兵遣将,派出一队绿营兵,带着烟火器具,前赴新城县四周,设立许多旗仗,点燃烟火,假装新城县已被大军团团包围。

这一天,司马松骑着一匹青骢马,直奔新城县。

盘踞新城多日的乱军见司马松驱马到来,二话不说就将他五花大绑,带去见胡云龙。视官如仇的胡云龙,马上喝令将他砍头祭旗,可是司马松却毫无惧色,反而对胡云龙冷笑道:“今天我一颗头砍了事小,将来千万颗头落地,才是大事!”

桀骜不驯的胡云龙听司马松这么一讲,颇感讶异,连忙问他:“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司马松说:“兴兵造反,犯上作乱,已是大逆不道,当灭九族,虽然你现在据有新城,但毕竟只是弹丸之地,难抵朝廷大军。如今新城四野已被官军团团包围,一旦攻破,必遭屠戮,届时岂不就是千万颗人头落地?”

“既然如此,那就杀得够本,杀两个赚一个!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怕什么?”胡云龙咆哮着说。

司马松缓缓地说:“胡大王一世英雄,视死如归,在下极为钦佩。但俗语说: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呢?许多人造反,并非都为了求得一死,如果大王逞一时之勇,连累他们受血光之灾,成了无辜冤魂,九泉之下,那些冤魂争着要大王评理,大王恐怕死也不得安宁。再说,人生在世,吃喝玩乐,富贵荣华,如果有好端端的路可走,谁愿意自寻死路呢?”

本来怒发冲冠的胡云龙,听司马松这么一说,似乎有些道理,不禁问他:“照你这么说,我们还有别的路可走?”司马松继续说道:“大王起事,无非是为了报仇雪恨,如今贪官张知县已死于非命,大仇已报,何必殃及无辜呢?倘若大王罢兵言和,向知府缴械投降,知府王大人既往不咎,放大家各自回乡,免其赋税,安心务农,娶妻生子,其乐陶陶,也不失为无量功德啊!”

胡云龙本来就是一个农夫,胸无韬略,见司马松说得头头是道,于是同意撤走义军,回乡保境安民。一场血腥大战,经过司马松的如簧巧舌,顿时消弭于无形。

司马松因为冒死涉人险地,被保荐为新城知县。从此,不仅王有龄多了一名得力助手,就连胡雪岩也多了一位生死之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