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胡雪岩传奇电视剧 > 第19章 铁肩担道 同心协力闯洋场(第1页)

第19章 铁肩担道 同心协力闯洋场(第1页)

古应春是上海洋场的“通事”,也就是今天的外语翻译。他一表人才,洋朋友很多,对英国人尤其熟悉。古应春英语翻译水平很高,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混迹洋场,却十分注重维护中国人的利益,对中国人内部的自相争斗、让洋人捡便宜的现象极其不满。胡雪岩与古应春头一次见面,就感到脾气相投,特别谈得来。

胡雪岩在江南、江北大营参将、粮饷总办麟桂的照应下,在上海办起了阜康钱庄分号,汇兑朝廷发放的绿营饷银,接受各省剿寇协饷,江苏、浙江两省接受户部拨银的汇兑,很快就成了上海第一大钱庄。

胡雪岩有了雄厚资本,又在上海、苏州、常州、宁波、湖州都开了钱庄分号,还办起了当铺和绸缎庄。通过松江漕运的龙头大爷尤老五,又认识了出入洋行的古应春,古应春是尤老五的亲妹夫。不过此时的胡雪岩还不知道他们这层关系。胡雪岩早就想进入洋场,只是苦于无法接近洋人,对洋行里的事又是一窍不通。如今认识了古应春,真是天赐其便,胡雪岩异常高兴,就放下别的业务,整天地去接近古应春。还特意把古应春的妻兄尤老五请到上海,盘桓了些时日。

这一天,胡雪岩又邀尤老五和古应春一同到“天地春”海鲜馆吃龙虾。等菜的工夫,尤老五问古应春他要的洋枪货到没有?古应春告诉他货已到库,明日就可提货。胡雪岩问尤老五,给谁订购洋枪?

尤老五说:“漕帮的船,如今又活了,应春给上海洋行运货,从松江到上海,海路不靖,常有海盗出没,因此预备下洋枪,遇海盗来抢船,弟兄们就拿枪自卫。”

古应春说:“乱世,盗贼蜂起,漕帮弟兄为混口饭吃,真不亚如虎口夺食呀!”

尤老五说:“和洋人打交道,没有内线人不行,洋人能坑死你,都说和洋人做买卖赚大钱,这条路不是谁都能走得通的。”

胡雪岩说:“应春兄,我总算运气不错,夷场上得有识途老马指点,以后要请你多多指教。”

“不敢当。”人都喜欢被人奉承,有才能的人也不例外。古应春连忙答道,“尤五哥是我的妻兄,他对你老兄特别推重。由此可见,足下必定是一位好朋友,我们以后彼此一定能够十分亲近。”

“是,是!四海之内皆弟兄。况且海禁已开,我们自己不亲近,更难对付洋人了。”胡雪岩知道古应春非常维护中国人的利益,故如此说。

“着!”这话说到了古应春的心坎儿上了,他非常兴奋地说:“雪岩兄,你这话真通达。说实在的,我们中国人,常常自己弄死自己,白白便宜洋人。”

“这话就有意思了,中国人要是都团结起来,洋人他敢欺负!”尤老五说。说话间,菜上来了,胡雪岩对二位让酒布菜,胡雪岩心想,初次相识,出言一定要谨慎,这样可以让古应春多说,自己多了解一些洋场的事情。

“现在新兴出来‘洋务’这两个字,官场上凡是漂亮人物,都会‘谈洋务’,最吃香的也是‘办洋务’。这些漂亮人物我胡雪岩见过不少。像应春兄你刚才这两句话,我却还是第一次听见。”胡雪岩故作糊涂状。

“哼!”古应春冷笑着,对胡雪岩口中的所谓“漂亮人物”,做出十分鄙夷不屑的表情,“那些人仅仅是闭门造车,谈办洋务。一种人是开口就是‘夷人’,把外国人看成茹毛饮血的野人,夜郎自大。再一种就是听见‘洋人’二字,就恨不得先跪下来叫一声‘洋大人’、‘洋爸爸’,没有了脊梁骨。

“让这些人去谈洋务、办洋务,无非自取其辱,最终一事无成。”

“这话透彻得很。”胡雪岩又把话绕回古应春刚才的话头上,“过犹不及,就‘自己人弄死自己人了’。”

“对了!”古应春两手比划着说,“恨洋人的,事事掣肘。怕洋人的,一味讨好。中国人自己互相倾轧排挤。洋人脑筋快得很,有机可乘,绝不会放过。这类人尤其可恶。”

胡雪岩看古应春那种满脸十分愤慨的神情,断定他必是受过排挤,所以才有感而发。突然,“不遭人妒是庸才”这句话冒了出来。胡雪岩心想:凡是受倾轧排挤的人,必是能干的居多。看古应春说话谈吐,有条有理,见解亦颇深远。自己的生意正缺少帮手,尤其是办洋务方面的人才,如果古应春能为己所用,岂不大妙?

这个念头,几乎在胡雪岩心里灵光一闪,就已决定,但他认为这事不宜操之过急。胡雪岩想了想,又提出一个自信一定可以引起古应春兴趣的话题。

“应春兄,我很不服气!我们自己人弄死自己人,叫洋人占了便宜。难道我们就不能自己人齐心一致,从洋人手里再把便宜夺回来?”

“好!三人同心,其利断金。”尤五哥为人豪杰,爱动感情,先就出言大叫。

“好的!就从你、我、尤五哥起头,咱们大干一场。”古应春在胡雪岩的语言感动下一下子也来了兴趣。

“我在想”,胡雪岩望着尤老五,踌躇满志地说,“刚才五哥所说的‘三人同心,其利断金’,这句话简直是太妙了!我们三个人,各占一门,应春是洋行方面,尤五哥是江湖上龙头老大,我在官场中也还有点路子。这三方面一凑,有得混了!”

古应春想一想,果然如此!受了胡雪岩的鼓舞,他也十分起劲地说:“真的,巧得很!这三方面要凑在一起,说实在的,确实还不大容易。我们三个人要好好谈一谈,想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花样来,大大做它一番市面。”

尤老五摩拳擦掌,仿佛天大的事已经干起来了,喜滋滋地叫嚷:“就这样!就这样!”

此后,胡雪岩与洋人开始进行商贸往来。比如同英商哈德逊做军火生意,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地买到两百支枪、一万发子弹,小试牛刀;生丝销给洋庄,比如第一笔几万包生丝在上海卖给洋人,一举赚得十万八千两银子。

后来,胡雪岩替左宗棠向洋行借款并且大规模地采购洋枪、洋炮等,古应春都是功不可没。

胡雪岩要带古应春去湖州,古应春很高兴前往。

第二天,胡雪岩和古应春一大早就上了船。这艘船的结构与别的船没有两样。

撑船的两个小伙子年轻力壮,自恃着这个,对两个穿长袍马褂的很有些不以为然。胡雪岩他们俩不愿在路上招摇,想到湖州以后先以普通人的身份四处打听一下生丝的行情,把到时候穿的衣服随身带在箱子里。古应春看出两个年轻人的意思,便脱了长衫光着膀子和他们一起摇橹。顿时,他们两个感到自惭形秽,看着古应春身上的肌肉块儿,两个年轻人脸上的不以为然变成了钦佩。胡雪岩在一旁看着掩嘴而笑。

一起吃午饭时,胡雪岩就问他:“老古,你身上的肉是怎么长出来的?

古应春十分得意地说:“我小时候也不算强壮,长大留洋后,外国人有专门的器械来强健肌肉的。我挺喜欢的,每天跟一帮洋青年疯玩儿,两年后,差不多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胡雪岩伸手捏一捏古应春身上那疙疙瘩瘩的肌肉块儿,果然硬得像铁。

湖州很快就到了,经过这几天的独处,两人更加互相了解,下船时已经你我不分了。胡雪岩不时还冒出一两句刚学的洋文:“‘鼓捣猫呢’,这句记住了。‘鼓捣猫呢’,就不是‘鼓捣狗呢’。”逗得老古笑弯了腰。

当下的季节还不是养蚕的时候,所以丝客比较少,几乎就没什么人。两个人就随便转,碰到养蚕人家就上前去聊几句。过了三四天,他们对这里的情况也有一些了解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