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菜根谭诵读 > 第6章 达观人生篇(第3页)

第6章 达观人生篇(第3页)

年轻人看得头皮发麻,心底直冒冷汗,像泄了气的皮球。正当他万念俱灰的时候,禅师收回了纽扣,于是年轻人又回到了那棵生机勃勃的树下,继续等待着他可爱的情人。

世俗的快乐找不到永恒的幸福,因为时间使任何东西都是无常的。看过特洛伊战争“木马屠城记”故事的人,都会记得特洛伊是怎样被毁灭的。特洛伊人与入侵的希腊联军作战,双方互有胜负。后来联军中有人献计,假装全部撤退,留下一匹大木马,并将勇士藏在马腹内,其他的主力部队躲在附近。特洛伊人望见远去的舰队,以为敌人真的撤退了,于是在毫无防备下将木马拖入城内,歌舞狂欢,饮酒作乐。就在他们睡梦时,木马中的敌人纷纷跳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于是特洛伊灭亡了。

从这个故事中,可得到两个宝贵的教训:一是得意时不要高兴太早,否则失意马上就到;二是失败也别灰心,危机即转机,失败后面就是成功,遇到挫折时要咬紧牙根,坚忍自强,逆境便将过去,雨过天晴,前程一片光明。当你快乐(成功)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失败)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快乐不长久,悲伤有尽头。得意是不可贪恋,失意时不可气馁。谁能说得到就一定是福,失去就一定是祸?乐极生悲、因祸得福的事是常常都发生的。因为喜欢而拥有,就拥有了快乐;因为喜欢而失去,就失去了快乐。在你拥有快乐的同时,你也就拥有了怕失去快乐的恐惧。而在你失去的同时,你也就没有了这份恐惧。

世上没有永远的快乐,也没有永远的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活,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活,因为生活原本是美丽的!要学会怎样去拥有一份快乐,这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事。

境由心造。顺和逆在心中都可以是短暂的,永久的只有自己的好心境。惟其超脱,我们方可成为幸福的真正主人!

〖LM〗〖BT2〗〖ML〗〖XCYU。tif;%50%50;X-*4;Y-*5〗7.以我转物,逍遥自在

原文: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大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毫便生缠缚。

译文:〖HTK〗如果由我来主宰事物,得到不会欢喜,失去也不会忧虑,大地到处都倘徉自适;如果由事物来役使我,不顺遂时就会恼恨,顺利时又会贪恋,而只要一点微小的事就能使人感到困扰束缚。

人们常常崇尚“以我转物,大地逍遥”的境界,却常有很多“以物役我,分毫束缚”的无奈。

若以我为天地万物的主宰,就可以把万物自由的改变使用。这样得着富贵功名,实在不必太高兴;倘一旦失掉了荣华功利,也不必沮丧忧伤。无论得失穷通,都应心不动,立于天地之间,便是逍遥自在。这样的人生,是以天地为广大的游戏场所。

相反的,为万物而劳累我身,就是身为物转,人变成了富贵功名的奴隶。处于逆境,心里憎恨恐惧;处于顺境,就因爱恋而忘却忧虑。微细如一根毛的事,都可以把身心缠缚而成为苦痛的根源,可见迷与悟、苦与乐都在于役物和役于物的一念之间。

六祖惠能禅师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实是至理名言。记得《六祖坛经》里有这样一段故事。六祖惠能昔日在广州法性寺,当时印宗法师正在讲经,突然一阵风吹来,风幡飘动。一位僧人说是风动,另一位僧人却说明明是幡动,两人争执不下。惠能见了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人心自动。”大家听了都很惊讶。

外物只有通过我们的内心才起作用。不论是风动还是幡动,如果你的内心不动,它就不会对你有影响。我们通常较多地只是强调外部社会环境、主体智慧、工作成就、社会地位、生活条件等的改善,却忽视了对于主体安祥心境、安详人际环境的关注和建设。到头来,许多人非但未能从提高了的社会地位和增加了的荣誉、财富中品尝到幸福的滋味,反倒视生活为不堪忍受的累赘。

燃灯法师说:“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著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一生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最苦累。可惜世上仍有大多数人为了各种欲望拼命占去所有清醒时刻,只余下少许时间来追寻生命的意义。

许多人在社会一致认同“赚钱很重要”的情况下,开始了一生忙忙碌碌、早出晚归拼命赚钱的生活。最后变成了金钱的奴隶,金钱对于他们来说已完全失去意义,只是一堆货币符号。更有不少人,居然还会因金钱而深受其害,陷入甚至淹没于金钱的泥沼之中。

古时有一个富翁,家有万金,广厦千间,妻妾成群。忽然有一天,富翁得了怪病,寻医问药,屡治不愈。眼见生命危在旦夕,只好请来禅师来作祈祷。禅师刚进屋却转身便走。家人在后面紧追不舍,禅师说:“你家主人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你不必再追我了。”

家人不解地问:“我家老爷才病几天,怎么就病入膏肓了呢?”禅师说:“你家主人已病多年,只是他自己不知而已。”家人问:“怎么会得这种病?”禅师说:“常年露宿,感受风寒。”家人一边往回走,一边纳闷:“我家老爷金屋银山,屋宇无数,怎么会因露宿而感受风寒呢?看来这不过是疯子的疯言疯语罢了。”

家人把禅师的话一五一十地说给富翁听。富翁听完忽有感悟,大叹一声说:“他并没有说疯话,他是在说我纵有广厦千间,但因心灵空虚,一生浑浑噩噩,没有一个好归宿,结局如同街头露宿者。”

一个人纵然有亿万家财,如果不懂安心之道,他就不是真正的富有。拥有一颗清净心,是幸福之源泉。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

梦窗国师诗云:“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胸怀磊落坦荡,宛若长空旭日驱除晨雾,烦恼无处藏身。那我们何不也做一个这样的快乐人呢?

〖BT(2〗〖ML〗〖XCYU。tif;%50%50;X-*4;Y-*5〗8.觉悟人生,享受快乐〖BT)〗

原文: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夷犹于性觉吾生之可乐。知其可哀,则尘情立破;知其可乐,是圣危自臻。

译文:〖HTK〗终日被物欲困扰的人,总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悲哀;留恋于本性纯真的人,会发觉生命的真正可爱。明白受物欲困扰的悲哀之后,世俗的怀恨可以立刻消除;明白留恋于真挚本性的欢乐,圣贤的崇高境界会自然到来。

老子说:“人之大患在吾有身,及吾无身则吾有何患”。有吾身则烦恼接踵而来,就难以抗衡一切外物的困扰了。佛家认为,消除所有的烦恼,要在彻悟自己真性上多下功夫。人能去人欲存就能明心见性。

人生在于觉醒。觉醒的人是解脱的人,他的自由不为别人所限制,也不为自己所限制。惟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人情的执著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才能感受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禅境。只有在滚滚红尘中保持一份清醒,便能以一闲对百忙,以潇洒的姿态应对人生。

青藤攀附树枝,爬上了寒松顶端;白云疏淡洁白,出没于天空之中。万事万物本来清闲,只是人们自己在喧闹忙碌。人不必争名夺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搅得朗朗乾坤不太平,搅得自己心中不清闲,应该觉悟本性,摆脱追逐争斗,归于清闲自在。

弘一大师(李叔同)说:“自古以来,很多人拼命争名夺利,夺取利益时,甚至不择手段,不知道后患无穷,这些人其实是迷惑颠倒的人。”佛语有云:“满库金,满堂玉,何曾免得无常路?”佛语蕴含着无限禅机,人也是灵性的生物,偶然拾得一句,便能参透半个人生。

《法句经》上有言:“莫贪莫好争。”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劳神,处下者形劳而神逸。人生的苦恼是不分贵贱的,要么你去驾驭生活,要么生活驾驭你,你的态度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者。

《列子·周穆王篇》曾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周国有一个姓尹的富翁,在经营产业的过程中,把手下干活的仆役差遣从早到晚奔走忙碌,连气也喘不过来。他有一个老役夫,终日辛苦,累的精疲力竭,疲惫不堪。可是一上床,他就梦见自己做了国王,高高在上,处理国家大事,来往于丰盛的宴席和华丽的宫院之中,为所欲为,快乐无比。在他醒了之后,却仍然劳累如故。

有人看他这么辛苦,便来安慰他,可他却自有看法:“人生百年,昼夜各半。我白天下苦力,晚上做国王,真是其乐无比,又有什么可以埋怨的呢?”

姓尹的富翁整天苦心经营,殚思竭虑,也弄得心力交瘁,到了晚上,倒头就呼呼睡去了。睡中,他夜夜梦见自己在当着别人家的佣人,奔走干活,样样都做,弄得不好还要挨骂挨打,真是吃尽了苦头。

姓尹的富翁不堪夜夜梦中的痛苦,便去求教朋友。朋友告诉他说:“你的地位足以荣身,资财也绰绰有余,远远超过了别人。你夜里梦见做人家的仆佣,这是劳苦和安逸彼此往复的理数之常。你想醒时和梦里都获得快乐,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姓尹的富翁听了朋友的开导,心里立时大悟,从此宽待仆役,而自己也省却不少劳心的事。不久,他自己感到果然减轻了不少心头的痛苦。

我们尊重并赞成尹富翁强烈的事业心,但他的心灵执着成这个样子,夜夜继续劳苦不息,生活也就毫无快乐、了然无趣了。纵观尹富翁人生立场的本质,第一是功利性的,第二是现实性的,他永远不会有闲下来的时候,当然活得很累。所幸后来彻悟,有所改变。

世界上有许多诱惑,金钱、桂冠、权贵,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才是最真实的。可叹世间大多数人似乎都不能真正选择是要钱还是要命,所以活得很辛苦。

净慧大师说:“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苦的方式不同而已。人活着为什么会感到很累很累呢?就是因为总被种种外在的事相所迷惑,总期求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至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连步子都迈不开了。”

人生是苦的,充满烦恼,但如果放下执著,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完全不享受外在物质的快乐是不太现实的。值得强调的是,要想获得健康的快乐,必须依靠内心这一主要因素,而外在物质是次要的。所以,一定不要对主要的追求和次要的追求在认识上出错,这是十分重要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