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谎总是有原因的,但是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在最初说谎的时候总是会表现得比较紧张的,因为,他们怕被父母识破而遭到训斥,但也总抱有一种侥幸心理,以为父母不一定在意他的话,肯定会相信他的。最初几次说谎,如果因为没有被父母识破而遭批评,他就会变得越来越大胆,以致形成说谎的习惯;如果一开始就被父母识破而受到批评,也就不敢轻易再说谎了。因此父母要留心孩子说话时的表情,及早发现他的说谎行为,及时予以教育。其实,只要父母注意观察,多和孩子交谈,发现他说谎是不难的。如经常问问孩子当天上了哪些课,参加了哪些活动,就不难发现孩子是否逃学;当孩子向父母要钱,并说是捐款时,只要问问捐款的用途,或向其他同学了解一下,便可判断是否说谎。
在纠正孩子说谎的过程中,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从关心、爱护孩子出发,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分清是非、区别对待,耐心地引导,决不能简单粗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纠正孩子说谎的不良行为,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父母应该做的事】
1。父母首先要创造一个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感到成人的爱护和关心,他才能够信赖成人,有了过失才敢于承认。
2。父母自身要以身作则,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凡是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兑现。如因情况有变或因其他原因兑现不了,也要向孩子说明情况,解释清楚,表明不是有意骗他。要孩子做诚实的人,父母必须首先做到待人诚恳,不说假话,不夸大成绩,也不掩饰错误。父母用这样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有利于孩子逐渐形成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质。
3。当发现孩子有不诚实的言行时,要采取细致、耐心的方法,冷静地听听孩子的想法,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切不可急躁、粗暴,甚至施加压力,进行打骂、体罚等。
★育子必读——诚实故事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小时候聪明好动。有一次,他为了试试自己的小斧头是否锋利,竟把父亲一棵心爱的樱桃树砍倒了。父亲发现后,大发脾气:“这是谁干的?”
乔治·华盛顿心里有些紧张,但他想了想之后,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愧的神色说:“爸爸,是我干的。”
父亲说:“孩子,承认把我喜欢的樱桃树砍倒了,你不知道要挨打吗?”
乔治·华盛顿见父亲怒气未消,便诚恳地回答说:“可我告诉您的是事实啊。”
父亲听了华盛顿的话,气消了,高兴地说:“小乔治,我很高兴你讲真话,我宁愿不要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听到你撒谎。”
乔治·华盛顿从父亲的眼神里看到了原谅和期望的目光,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鞭策。华盛顿正是在这样的家教影响下,养成了诚实的品质。
孩子,我要对你说
1。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2。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3。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习惯24:勇敢地面对艰难险阻
关键词——坚强adamancy
人的勇敢精神是靠从小培养、经常锻炼逐步形成的。如今的独生子多数都活泼好动,能言敢为。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胆小怕事,平时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他们腼腆,说话声音低微,主动要求少,甚至不敢一个人外出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胆小。
很多父母在谈到孩子胆怯时,常常忧心忡忡:担心孩子不敢大声说话,社会竞争如此残酷,将来怎么闯天下,忧虑孩子难诉委屈,将来可能不会保护自己,怀疑孩子地退缩会无法面对未来激烈地竞争。虽然做父母地顾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对胆怯认识有失偏颇。家长需要的是把孩子当成孩子,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对待他们,用孩子的标准来判断衡量他们。孩子声低并不一定代表胆怯自卑,声高并不一定代表勇敢自信,否则,何以解释孩子一时的腼腆、害羞呢?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相当有限,一时的回避退缩在所难免。只要胆怯没有使孩子感到不快乐,没有使孩子失去自信,没有使孩子裹足不前,没有阻碍孩子求知探索,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正视心中的胆怯
如果孩子在很多事情上经常性地表现出畏惧、退缩,不愿主动去尝试,甚至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话,这个孩子也许存在一定程度的胆怯。不过即使如此,家长也没必要不知所措,更不可以给孩子打出“胆小鬼”的旗号。
面对孩子的怯懦,做父母的千万不能大声指责、嘲笑孩子,因为孩子的心中已经充满困惑和疑虑,这样做只是让他内心的恐惧感加剧。孩子的情绪易波动,高兴时高声说笑,生气时低声怯怯,这些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我们要给孩子低声说话或保持沉默的权利。
造成孩子胆小怯懦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比如,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不准孩子单独外出,不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伙伴,造成孩子不合群,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过分娇宠孩子,事事包办替代,使孩子丧失锻炼的机会;或者父母过分严厉,孩子整日战战兢兢。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正视心中地胆怯呢?
【父母应该做的事】
1。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庭气氛。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并让孩子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在培养孩子勇敢品质时,父母的言行举止很重要。俗话说:“将门出虎子。”孩子性格和良好品德的形成,都受到父母的影响。因为父母是他们最亲近、最可信任的人。因此,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都要勇于承担责任,切忌“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家中有客人来,要让孩子主动问候招待;别的孩子闹矛盾,要鼓励孩子去做化解工作;学校布置的活动,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堂上课,要鼓励孩子踊跃发言;家中事务,要孩子发表意见。这样,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孩子的勇敢品格才会在学习生活的实践中逐渐形成。
2。端正父母教育态度。要从思想上认识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只会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父母要树立起纠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认识到只有教育得当,才能使年幼的孩子得到健康发展。
3。从日常小事做起。平时,处处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而要让他自己想法解决。当然,开始时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导,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问不管使孩子手足无措,更加胆小。如孩子跌倒了,大人不要去扶,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孩子怕黑夜,如有条件,从小就让他独居一室。
4。有意识地锻炼孩子所惧怕的事务。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有意识地锻炼孩子所惧怕的事物,如登高、下水游泳、滑冰等;如果孩子怯生,就带他多参加社交,多接触生人。
5。注意加强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如运动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歌唱能力等等,只有提高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才能产生信心和勇气。
◎大声喊出:我能行!
“如果面前有一座山峰,我们就勇敢去攀登;如果遇到一场暴风雨,我们就是翱翔的雄鹰。跌倒了,爬起来,说一声,我能行!骨头变得更硬;失败了,不气馁,说一声,我能行!再去争取成功。我能行,有信心;我能行,更坚定;我能行,去开创新的人生。”这是由著名儿童诗人金波作词、著名作曲家瞿希贤作曲的《我能行》的歌词。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心灵,每个人心灵里都有两扇大门,一扇叫“我能行”,另一扇叫“我不行”,父母要让孩子喊出“我能行!”,走进“我能行”的大门,让他充满自信地在风雨中勇敢地面对人生。
在生活中,有一些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语,经常随口说出一些打击孩子自信的话。比如,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他们会说:“你真没用!”特别是作业不会做时脱口一句“你真笨”。久而久之,“笨”“没用”“傻”之类的词语就被根深蒂固地灌输到了孩子的大脑中。
未成年的儿童和少年分析和批判能力有限,往往容易盲目崇拜、服从“权威”。他们通常不能因“真笨”而奋发图强,力争“不笨”;相反,他们会因“真笨”的标签而把自己定位于“笨”的一类,有意无意地常用“笨”来解释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孩子确实有过几次失败经历之后,他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
显然,那些被贴着“真笨”标签的孩子,会自卑、怯懦、退缩,会缺乏自信、活力、斗志和激情,所以,做父母的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挫词,不要让随口之言打击了孩子的自信。
【父母应该做的事】
1。作为父母,要充分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而父母的天职是为其创造适宜的条件,引导他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父母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聪明的人,他才能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战。
2。挫折,是孩子生活必经的内容之一。父母要适时适当地让孩子受点挫折。所谓“适时适当”,就是不要提前为孩子扫清障碍;当遇到困难挫折时,也不要有意绕着走;必要的时候,我们不妨有意设置一些障碍,以磨练孩子的意志品质。
3。对孩子目前暂不能克服的困难父母要帮助,也可以由父母提出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与父母共同解决困难,以增强孩子的信心。孩子乐于听取父母的建议,也会增强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