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影响孩子一生的五大能力 > 第4章 做人篇(第2页)

第4章 做人篇(第2页)

对于父母而言,让孩子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一般而言,对那些能够满足孩子需要的事物或对象,他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满意、高兴、喜悦、爱慕的积极情绪体验;反之,孩子就会产生痛苦、忧愁、厌恶、恐惧、憎恨的消极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激发人体的潜能,使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维护心理健康;消极的情绪体验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学会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人人都会遇到烦恼,重要的是乐观的孩子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地烦恼,尽快地走出烦恼,让其一生在快乐积极的情绪中度过。

◎快乐其实并不难

现代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单元楼房的出现又隔绝了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交往,父母一般也不放心孩子自己出门玩,孩子们与外界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变得孤独、不合群。因此,我们做父母的应该积极引导孩子主动跟人打招呼,这样容易缩短孩子与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主动与人交往。要知道,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开朗的,因此对于孩子来说,让他们快乐地生活其实很简单。

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孩子,总是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容易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父母应该注意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孩子的个性除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长期生活在友好和睦的人际关系中,自然就会乐观、开朗、积极、主动。儿童时期是人的个性定型时期,积极的社会交往,有助于个性的发展和优化。

【父母应该做的事】

1。创造和睦友爱的家庭气氛。父母经常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和关心,可以缓解孩子对人的冷漠;父母多与孩子一起游戏娱乐,每天多留一点时间给孩子,与孩子交流感情。在和父母一起游戏娱乐中,孩子能学到一些与人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特别是能体验到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时,会更轻松,也增强了与他人交往的信心。

2。为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如带孩子一起到邻居家串门,邀请孩子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让孩子在适当的时候去同学家、邻居家玩等。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家长要教育孩子对邻居、客人要热情、礼貌,这样可以使孩子逐渐养成尊重别人、爱护别人的良好品德。

3。父母要带领孩子参加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活动,让孩子在与同伴的游戏、外出游玩中获得乐趣,这对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是大有好处的。

4。多和孩子交谈。父母应多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闷闷不乐时,无论多忙,也要挤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交谈,鼓励孩子表达心境。但父母切勿强迫、勉强,而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高兴,父母也很难过。他们愿意帮助自己,从而自觉自愿地说出缘由。父母应耐心地倾听孩子讲述,然后“对症下药”。实际上,很多悲伤一经讲出,很快也就消失了。

◎在心里想着快乐

心理学家阿伯拉罕·林肯说:“只要心里想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如愿以偿。”由此可见,快乐纯粹是内在的,是由于观念、思想和态度而产生的。不论环境如何,个人的活动能够发展和指导这些观念、思想和态度。所以,要让孩子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精神,就一定要让孩子在心里面想着快乐。

如果孩子感到不幸,可能就会陷入这个不良的情绪之中很久。但是,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可以凭借动脑筋和下决心来利用大部分时间想一些令人愉悦的事,应付日常生活中使孩子感到不痛快的琐碎小事和环境,从而使他们得到快乐。孩子对这些小事的烦恼、挫折、牢骚、不满、懊悔、不安地反应,在很大程度上纯粹出于习惯。而做这种反应已经“练习”了很长时间,也就成了一种习惯性反应。但如果孩子能养成快乐的习惯,就会变成一个情绪的主人而不再是奴隶。一旦养成这种快乐的习惯,孩子甚至可以在遇到悲惨的情况和极其不利的环境时,也能释然。即使不能做到完全的快乐——只要孩子们不在不幸之中再加上他们自怜、懊悔的情绪和于事无补的想法,那么一切就会变得更好。

【父母应该做的事】

1。在孩子的心情不好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有些孩子很固执,不肯轻易表达或者无法确切地表达自己的心境,这时,父母得想一种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拿出他平时最喜欢的玩具、图书,把他的小伙伴请到家中与其一起玩;或带孩子去动物园、郊外散步。这些新颖、强烈的刺激无疑会分散孩子的注意,使其在获得新的乐趣的同时自然忘掉过去的不愉快。

2。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伤悲。孩子的个性各不相同,因而悲伤时表达情感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父母应该允许孩子自由表现他地伤悲。孩子在哭泣时,父母千万不能要求孩子憋住,甚至可以不要去劝阻,因为一个人尽情哭过之后,感情可重新恢复平衡。当孩子痛打“娃娃”或砸玩具时,父母的任务不是去指责,而是设法通过言语或行动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孩子得到父母地暗示,自然会停止“暴力”,如果孩子仍不愿与父母交谈,希望单独思考,那么父母也就不要在一旁唠唠叨叨。

3。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希望教育是一项细致的工程,需要父母及时地感受到孩子的沮丧和忧愁,帮助孩子驱散心中的阴影。

4。让孩子接触各类事物,接触的事情多了,见多识广,心胸自然就开阔,悲观思想便不容易产生了。

★育子必读——乐观故事

美国有一对兄弟,一个出奇的乐观,一个却非常悲观。?

有一天,他们的父母希望兄弟俩的性格都能改变一些。于是,他们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

一个小时后,他们的父母走进悲观孩子的屋子时,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在哭泣。原来,他不小心弄坏了玩具,怕父母会责骂自己。

当父母走进乐观孩子的屋子时,却发现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把散乱的马粪铲得干干净净。看到父母来了,乐观的孩子高兴地叫道:“爸爸,这里有这么多马粪,附近肯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

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直至当上了美国总统。这中间,乐观的性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孩子,我要对你说

1。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己所乐于安享的世界,朝自己所乐于追求的方向去追求,就是你一生的道路,不必抱怨环境,也无须艳羡别人。

2。开朗的性格不仅可以使自己经常保持心情的愉快,而且可以感染你周围的人们,使他们也觉得人生充满了和谐与光明。

3。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

习惯23:把诚实当作一种力量

关键词——诚实cordiality

诚实,才能博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在与他人交往中结下友谊,成为真正的朋友。诚实,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真正做成几件事,从而取得成绩和成功。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诚实的人。

人们都喜欢诚实的人,讨厌有两面派行为的人。现在,有一些孩子表现出两面行为,说的是一个样,做的是另一个样;当面一个样,背后是另一个样。家长对孩子的两面行为,既生气又着急,于是加大训斥、管教力度,结果有些孩子的两面行为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巧妙”、更“高级”了。有时候孩子做了错事,许多父母认为严厉的惩罚可以遏制孩子说谎,其实恰恰相反,严厉的惩罚增强了孩子的恐惧感,只会迫使孩子产生防卫心理而进一步编造谎言。所以当您发现您的孩子说谎时,千万不要着急、气恼,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尤其是孩子主动承认错误之后,父母要予以鼓励,肯定他说实话是好的表现,然后指出错误的危害性,让孩子在鼓励声中知错改错。

◎找到谎言的源头

父母发现孩子说谎后,重要的是要教育他,帮助他认识说谎的危害性。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说谎得到的只是自欺欺人的短暂快乐,而失去的却是别人对他地信任。说谎或许一时能蒙骗过去,但迟早会被别人发现真象,从而遭到人们的斥责。父母在孩子还是幼儿时期时,就要经常经孩子讲一些有关说谎的寓言故事,教育引导他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当孩子承认说谎不对,表示今后改正时,父母应当表示宽容,并深信他会改正,做一个大家欢迎的诚实的人。有的父母,在孩子承认错误后,还采取打骂等方式加以惩罚,这样不但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往往还会适得其反,导致孩子今后将谎话越编越圆,或者死不认帐。面对孩子说谎,父母要用既要批评又宽容的方式鼓励孩子,让他彻底改掉说谎的毛病,逐步养成诚实的好习惯。

孩子说谎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他看来,说谎可能会带来某种利益和满足。这但每次说谎的具体动机又是不相同的。据调查研究发现,小学阶段孩子说谎的动机基本上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为了满足贪吃贪玩的欲望而说谎;第二种,做了错事害怕惩罚而有意隐瞒真情;第三种,明知同学朋友做了错事,出于“义气”、“交情”或“面子”等而有意不说真情;第四种,为获得老师父母的欢心和奖励而谎报成绩、舞弊、抄袭作业等。父母要冷静地分析孩子每次说谎的动机,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对因贪吃贪玩而说谎的孩子,应鼓励他根据实际需要向父母提出要求,只要是说实话,家庭条件许可就应满足他的要求。如果是因做错事害怕惩罚的孩子,父母要给孩子较为宽松的家庭环境,较为宽松的心态和空间,不要动不动就施以棍棒教育。再如,对因“义气”而说谎的孩子,既要指明纸包不住火的道理,又要讲清包庇错误不但不是帮朋友而是害朋友的道理,对为获得父母欢心而说谎的孩子,父母应注意不要以考试分数来恒量孩子的学习能力,助长孩子的虚荣心。这样,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就会帮助孩子逐步纠正说谎的不良毛病。

【父母应该做的事】

1。要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2。要经常讲一些“做人要诚实”的寓言故事,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

◎纠正谎言

孩子撒谎是几乎每位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大部分父母都会把它当作一件比较严重的事情,并对其施以严厉的惩罚。但惩罚的后果只会让孩子认为,被惩罚的原因是谎言被父母戳穿了,而不是认识到撒谎本身地危害。结果,孩子说谎就会变得更频繁、更老练。于是,怎样纠正孩子撒谎便成了令父母头疼的问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