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关键对话如何高效沟通目录 > 第2章 有了好印象沟通更顺畅(第3页)

第2章 有了好印象沟通更顺畅(第3页)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人,对发自别人体内的声响都不太欢迎,甚至很讨厌。诸如咳嗽、喷嚏、哈欠、打嗝、响腹、放屁等等。当然,这些声响有的只在人们犯病或身体不适时才有,例如打喷嚏,常常是在一个人患感冒的时候才发生。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正确的做法是用手帕掩住口鼻以减轻声响,并在打过喷嚏后向坐在近旁的人说声“对不起”以表示歉意。但是,有的却也是由于习惯所造成,主要是因本人不重视、不关心别人的感受所致。比如,有些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断打哈欠或者连连放屁,竟然也不脸红。像这样就是很不好的习惯了,应当注意改正才是。

(3)不要将烟蒂到处乱丢

许多人都反对抽烟,究其原因,与不少抽烟者缺乏卫生习惯不无关系。有些吸烟者往往不注意吸烟对别人所造成的不便,他们不了解,不吸烟者除了害怕烟味会引起呛咳外,随风吹散的烟灰也使人感到不舒服,有时带有余烬的烟蒂还容易引起事故。这些都使不吸烟者有一种自发地抵制吸烟的情绪。所以,如果吸烟者随意处置吸剩的烟头,将它们丢在地上用脚踩灭,或随手在墙上甚至窗台上揿灭等,这些细节都是很令人讨厌的。对此,也必须自觉加以纠正。

(4)吐痰务必入盂

随地吐痰,也是一种令人厌恶的坏习惯。有些人由于积疾较深,随意将痰到处乱吐。甚至在水泥和木头地板上也如此,这确实是种令人作呕的不文明行为。因为,随地吐痰之所以惹人厌恶,不仅由于痰是脏物,吐在地上会直接弄脏地面,而且还会间接污染环境,传播疾病,损害许多人的健康。所以,文明的做法应当是将痰吐入痰盂;如果周围没有痰盂,就应到厕所里去吐痰,吐后立即用水冲洗干净。

表示礼貌的举止当然不止这一些,这里提及的是其中比较常见的若干种。从根本上说,这些礼仪举止没有哪一种是我们所不能做到的,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一些,这些举止中所包含的各种思想感情已经明明白白地传送了出去,不仅说明了你是一个有礼貌的睿智者,更可以使你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顺畅自如。

4.倾听比能说会道还重要

很多时候,人们都有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为了了解一个人,多知道一些对方的情况,于是不断地向对方提问,甚至是打听。以为这样问得多了、全面了,就了解得更多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你问得越多,越会让对方感到你是在挖自己的隐私,只会促使对方更加闭口不谈。或者你为了表现自己,滔滔不绝,以为这样能够激发对方的表达欲,结果却相反,你的咄咄逼人让对方无以应答,甚至会选择躲避——闭口不言。

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但许多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当别人说的话自己不同意时,往往不待别人说完,就想插嘴进去。实际上,这样做是不对的,而且这样做,也决不能使别人放弃自己的主张,而来迁就你的意见。别人正有一大堆话急于说出来时,你想插一嘴,但这时他根本就不会注意你想表达的意思。所以,我们必须耐心听完,并且鼓励他把意见完全表述出来。

有一句民谚说:“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而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西方还有一句著名的话:“雄辩是银,倾听是金。”中国人则流传着“言多必失”和“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样的名言。可见在语言沟通中,学说话之前,一定要先学会“听话”。

央视《面对面》节目的主持人王志曾说:“一个会问的人首先是一个会听的人,会想的人。”反映到电视画面上,观众看到不是那个正在提问的王志,就是那个正在倾听和思考的王志。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王志总能恰到好处地照顾和调整好对方的心态。王志在坐下来采访之前,通常会习惯性地和采访对象开玩笑说:“我们是来真的,还是来假的?”这一句玩笑就给了采访对象一个心理预期——哦,我接受你王志的采访,我就得准备好接受你的“拷问”,就得讲真话。

在正式采访前,王志总是先阅读和消化编导准备的相关资料和问题。这样,在采访大方向确定的前提下,正式采访时王志就会完全抛开前期准备的资料,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话题的发展来提问。因此,我们在节目中很少看到王志像其他采访记者那样低头去看编导准备的问题,因为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采访现场的环境中。

要想像王志那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不仅要会说,首先还得学会“闭上嘴巴”去听。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往往只顾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忘掉管好自己的嘴巴。

在对财富排行榜五百强企业的一项调查中,50%的被调查者回答他们对员工提供倾听方面的培训。研究者还发现,在良好的倾听技巧和工作效率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接受了倾听能力训练的员工比没有经过这项训练的员工工作效率高得多。

在一个冬日的夜晚,杰克和妻子琳达去看一部期盼已久的电影。当两人全神贯注于银幕,被其中的情节深深吸引的时候,有两位年轻男女坐在他们前面,看样子像是热恋中的情侣。不一会儿,前排的女孩开始说话,侧着脑袋与身边的男孩不住咬耳朵。一开始,女孩说话的声音比较低,随着电影情节发展,她的兴致越来越高,声音也不断提高,以至于杰克和琳达完全能听见她在说什么。女孩已经看过这部电影,熟知每个情节,所以每当一个场景要出现,她便急忙告诉她的男友——紧随着,银幕上果然出现了她的“预料”,她高兴得连声说:“嘿,你看,我说的没错吧!”

杰克有些坐不住了,她这样提前告知影片内容,无疑剥夺了他探索内容的乐趣。杰克一忍再忍,可她一说再说,最后,他不得不拍拍她的肩头说:“小姐,请你用你的眼睛‘看’电影,我们将很感谢你!”

女孩惊讶极了,脸上带着明显的愠色,她向着男友嘀咕几句,倒是真的不再“预告”影片内容了。

琳达悄悄拉了杰克一下,不无担心地低声说:“你惹麻烦了!你看见了吗,她那位高大的男友肯定不会放过你。”

不出所料,影片中间休息的时候,杰克去外面买饮料,那位男友跟了出来。想起妻子的话,杰克心里一紧,真有点后悔刚才的做法。于是他加快脚步,那个男孩却迅速跟进。最后,那个男孩一把拽住杰克,另一只手握住他的右手说:“先生,谢谢你。你说出了我想说的话,我实在没有勇气对她那样说。”

这个故事中的女孩不能尊重别人,絮絮叨叨说个没完,破坏了他人看电影的兴致,虽然这则故事并没有说明倾听的重要性,但是却让我们看到以自我为中心、不停“倾诉”是多么不礼貌。女性说话的时间是男性的几倍。女性对着丈夫或女友滔滔不绝,无所不谈。对方不但要听,还不能说话,以免打断她的话语。然而轮到别人对她说话时,她又不认真倾听,对别人的关注不够,急于打断对方自己发言,或者把话题转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这种局面久了,再好的朋友、再耐心的客户也会心生厌恶。

倾听别人说话,是处世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能够耐心听别人说话的人,必定是一个富于思想的人。

科学家说我们的听觉不仅仅是一种感觉,它是由4种不同层面的感觉组成的:生理层、情绪层、智力层和心灵层。眼睛和耳朵是思维的助手,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感觉到真正的意味。当它们“动作”协调时,我们就能够真正听到别人在说些什么,而不是草率地听。高超的倾听技巧会使人乐于为你做事,乐于与你共事,并且发自内心地喜欢你。我们在吸取他人有益的思想时,必须做的事就是要像王志那样,学会倾听,听别人说什么,从他人的语言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便于自己思考时使用。

谁想要从另一方那里得到更多的东西,谁就必须做到一点:多听少说。谁说得越多,谁获得的东西就越少。在沟通中,让对方说得越多,我们了解对方真正意图的机会就越多。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你掌握的对方的情况,远比对方知道的你的情况还要多,你自然就把握住了先机。

5.尽量把话说得通俗易懂

说话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人听懂,而要让人听懂一定要采用人们通常的语言,说话太乱只会让人弄不清东西南北。还有人学问比较高深,说出来的话往往让人听不懂,别人都听不懂的话,谁还愿意听呢?所以,尽量把话说得通俗易懂些。

曹可凡在和李连杰聊天的时候,李连杰又一次把话题转到“壹基金”上来,谈起自己当初做“壹基金”的初衷,李连杰解释道:“我觉得‘壹’挺有意思的,因为我的理念是,宏观去看整个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我觉得就像一家人似的。比如说禽流感、非典、艾滋病都是从非洲开始的,你说非洲不关我事,但是时间长了它就传染到这儿来,都是大家的事,牵涉到整个人类共存。”

然后李连杰又列举了国际上的一些基金会,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天使基金会,国际行动基金会,等等,并且对他们和自己的“壹基金”之间的异同,甚至又兴致盎然地说起了“壹基金”的运作模式。

对于一般大众来说,也许李连杰这段话有点深奥,因此他们要作梳理。主持人曹可凡为了调动气氛,很快就转移了话题,谈起了李连杰另一个颇为自豪的事情——拍电影。这样现场的气氛又被调动起来了。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说话是一次性行为,“说”是一次性的,“听”也是一次性的,因为不可能同样的话重复说,也不可能总是重复听到同样的话。所以,那种只要听一遍就能明白的“说”,肯定是高明的“说”。

那么,怎样才能说一遍就让人听明白呢?显然,把话“说”得通俗易懂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作为主持人来说,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文字功底也还不错,又受过专门的训练,能够把文字组织得很有逻辑和条理,甚至说得很动听,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但是,观众的层次是多样化的,想要让所有的观众都明白你说的是什么,就必须把话说得通俗易懂。而且从传播的角度来讲,也是这样的要求,虽然有字幕等其他辅助手段。

在人们熟知的主持人中,如果说白岩松的“说”是书面语,那毕福剑的“说”就是口语,这也是他展现亲和力的重要方法。当然,由于节目性质的不同,措辞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通俗易懂才能够最大化传递信息。

看毕福剑主持的节目,他的“说”都是很口语化的,他自己也说,在现实生活中怎么说话,在舞台上就怎么说话,而且大多是即兴发挥,更决定了他的话是很口语化的。这反而成了他和观众拉近关系的办法,这样的一个老毕,在观众的心目中就是邻家大叔,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也就变得更加亲切。

当然,“说”得口语化只是通俗易懂的一种手法,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一些手法可供借鉴使用:

1.打比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