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主持人欧阳夏丹做节目时一脸灿烂的笑和两个可爱的小酒窝,让很多观众感觉她像邻家女孩一样亲切、自然、不造作,所以以亲和、大气的主持风格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她自2003年加盟央视经济频道后,主播早间新闻节目《第一时间》,她独特的说新闻的播报方式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她脸上嵌着两个若隐若现的酒窝,说话干脆得像蹦豆儿一样,彰显着她的性格,也成为她的标志。
有位网友说:“我常看这个节目,很喜欢她的主持风格。她的自信和微笑给了我许多勇气来面对一天的生活。”
古人说,淑女笑不露齿。可欧阳夏丹在节目中不但不吝啬她的笑,且与“笑露八颗牙”足有一拼,亲和爽朗的主持风格犹如一股清新的晨风,绝非常人可以招架。平时聊天中,她豪爽的笑声也会将你频频“淹没”,你定会因与她的交谈而拥有一天的好心情。
欧阳夏丹的笑首先给观众传递了友好、亲切、真诚的信息,这也让她能够以一种轻松、自然、率真的姿态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一个人对你满面冰霜,横眉冷对;另一个人对你面带笑容,温暖如春,他们同时向你请教一个工作上的问题,你更欢迎哪一个?当然是后者,你会毫不犹豫地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问一答十;而对前者,恐怕就恰恰相反了。而这一细节,却常为人们所忽略。
微笑是盛开在人们脸上的花朵,是一份能够献给渴望爱的人们的礼物。当你把这种礼物奉献给别人的时候,你就能赢得友谊,还可以赢得财富。
一家信誉特好的大花店,以高薪聘请一位售花小姐,招聘广告张贴出去后,前来应聘的人如过江之鲫。经过几番口试,老板留下了三位女孩让她们每人经营花店一周,以便从中挑选一人。这三个女孩长得都如花一样美丽,一人曾经在花店插过花、卖过花,一人是花艺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余下一人只是一个待业青年。
插过花的女孩一听老板要让她们以一周的实践成绩为应聘硬件,心中窃喜,毕竟插花、卖花对于她来说是轻车熟路。每次一见顾客进来,她就不停地介绍各类花的象征意义以及给什么样的人送什么样的花,几乎每一个人进花店,她都能说得让人买去一束花或一篮花,一周下来,她的成绩不错。
花艺女生经营花店,她充分发挥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从插花的艺术到插花的成本,都精心琢磨,她甚至联想到把一些断枝的花朵用牙签连接花枝夹在鲜花中,用以降低成本……她的知识和她的聪明为她一周的鲜花经营也带来了不错的成绩。
待业女青年经营起花店,则有点放不开手脚,然而她置身于花丛中的微笑简直就是一朵花,她的心情也如花一样美丽。一些残花她总舍不得扔掉,而是修剪修剪,免费送给路边行走的小学生,而且每一个从她手中买去花的人,都能得到她一句甜甜的软语——“鲜花送人,余香留己。”这听起来既像女孩为自己说的,又像是为花店讲的,也像为买花人讲的,简直是一句心灵默契的心语……尽管女孩努力地珍惜着她一周的经营时间,但她的成绩比前两个女孩相差很大。
出人意料的是,老板竟然留下了那个待业女孩。人们不解——为何老板放弃能为他挣钱的女孩,而偏偏选中这个缩手缩脚的待业女孩呢?
老板如是说:用鲜花挣再多的钱也只是有限的,用如花的心情去挣钱才是无限的。花艺可以慢慢学,可如花的心情不是学来的,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一个人的气质、品德以及情趣爱好、艺术修养……
微笑是笑中最美的。对陌生人微笑,表示和蔼可亲;产生误解时微笑,表示胸怀大度;在窘迫时微笑,有助于冲淡紧张气氛和尴尬的境地。微笑是一种健康文明的举止,一张甜蜜微笑的脸,会让人愉快和舒适,带给人们热情、快乐、温馨、和谐、理解和满足。微笑展示人的气度和乐观精神,烘托人的形象和风度之美。
为什么小小的微笑在人际交往中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原因就在于这微笑背后传达的信息:“你很受欢迎,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
世界著名的希尔顿大酒店的创始人希尔顿先生的成功,也得益于他母亲的“微笑”。母亲曾对他说:“孩子,你要成功,必须找到一种方法,符合以下四个条件:第一,要简单;第二,要容易做;第三,要不花本钱;第四,能长期运用。”这究竟是什么方法?母亲笑而未答。希尔顿反复观察、思考,猛然想到了:是微笑,只有微笑才完全符合这四个条件。后来,他果然用微笑敲开了成功之门,将酒店开到了全世界的大城市。
难怪一位商人如此赞叹:“微笑不用花钱,却永远价值连城。”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微笑轻而易举,却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让我们微笑吧,微笑着面对生活,面对周围的人:每天早晨上班前对你的家人微笑,他们就会在幸福中盼着你的归来;上班时向门卫微笑着点个头,他会友善地还你一个欣赏和尊敬的微笑;每天遇到同事主动微笑,打个招呼,你也会人气急升……
每一次奉献出微笑的时候,你就为人类幸福的总量增加了一分,而这微笑的光芒也会返照到你的脸上,给你带来方便、快乐和美好的回忆,何乐而不为呢?
常微笑的人,总会有希望。因为一个人的笑容就是他善意的信使,他的笑容可以照亮所有看到他的人。没有人喜欢帮助那些整天皱着眉头、愁容满面的人,更不会信任他们。而对于那些受到上司、同事、客户或家庭的压力的人,一个笑容却能帮助他们了解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也就是世界是有欢乐的。只要活着、忙着、工作着,就不能不注重微笑的细节……
3.懂礼貌可以给人留下好印象
失礼、不讲礼貌的问题绝不是小事,虽然比起一些违法乱纪的事,它不算大,但从这种“小事”里,往往可以窥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衡量出他的品德和文化修养的高低。
在拥挤的闹市街区上常常遇到这样的事:一个人不小心撞了另一个人,这个人如果马上诚恳地向对方表示歉意,说声:“对不起”,被撞的人虽然可能还不高兴,却也能立即表示谅解:“没关系!”同类情况,有时却会出现另一种局面:撞人者无动于衷,被撞者骂骂咧咧,于是开始了一场舌战:“你瞎眼啦?干什么撞人?”“你才瞎眼呢,没看见人多挤嘛!怕人撞,坐小汽车去!”你来我往,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可能演变为拳脚相加。
同一件事,为什么有截然不同的态度、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很简单,只因为前者知礼,后者不知礼而已。
很多人对提倡讲礼貌没有足够的重视,不以为然。他们说:“搞那些形式客套有啥用?”“都是些生活小事,细枝末节,不值得三番五次地宣传。”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礼貌是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是通往相互友好和尊重的一道桥梁。
吴松云是一电器公司的推销员。他去拜访客户时,大声而粗暴的开门习惯影响了客户对他的第一印象。
对方的接待人员或秘书将他带领到会客室中,他心里还在想如何在见到对方时给对方一个好印象。可是秘书已经将他开门不礼貌的信息传达给老板。
“老板,客人来了。”
“哦,他还挺准时的,我马上去,我准备准备,他是什么样的人呢?刘小姐,谈谈你的第一印象。”
“老板,不好说。看他衣冠楚楚,时间也准时,可他开门的声音太大了,显得粗暴、不太礼貌。”
“哦……”
老板这样“哦”了一声,可能便决定了会谈的失败,轻者则影响会谈的效果。这样在未见面之前便让别人对你带着一种看法,给对方一个不好的印象。
礼貌待人,这个道理许多人都很清楚,也很明白,也时常这样来要求别人,可自己做起来却并不一定就完美、轻松。这是一个习惯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加强修养,同时更重要的是小心谨慎地来培养好的习惯。
有的人时常或不小心“嘭”地一声把门推开或关上,发出大的响声,给人的印象不是开门或关门而是在撞门,这是极不礼貌的人。所以开关门用力要轻些,用力过猛便会使房门碰撞墙壁发出大的声响。但也不能用力过小,半天开不开,而给人一种畏畏缩缩、鬼鬼祟祟的不良印象。因此,对开门关门动作的轻重,可以看出一个人修养、内涵和水平来,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对方对自己的印象好坏,所以要格外注意。下面的一些小细节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1)不要当众搔痒
大家都知道搔痒的举止不雅。搔痒的原因通常多是由于皮肤发痒而引起的。其中有些属于病理的原因,例如体质过敏,皮肤好起疹,有时奇痒难忍;有些属于生理的原因,如老年人因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干燥,也容易产生搔痒。在出现这类情况时,当事者要按所处的场所来灵活掌握。如处在极严肃的场合,就应稍加忍耐;如实在忍无可忍,则只有离席到较隐蔽的地方去搔一下,然后赶紧回来。因为不管你怎样注意,搔痒的动作总是猥琐的,总以避人为好。尤其有些人爱搔痒纯粹是出于习惯且无意识,只要人稍一坐停就不断用手在身上东抓西挠,这些不好的细节,应尽量克服。
(2)要防止发自体内的各种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