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岗位,忠于职守
● 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一个晴朗的午后,一群小男孩在公园里玩模拟战争的游戏。他们之中有人扮演将军,有人扮演上校,还有人扮演士兵。一个“倒霉”的小男孩被选为“士兵”,他必须接受所有长官的命令,还要不打折扣地去完成“长官”交代的任务。
扮演上校的小男孩,指着公园里的垃圾站向那个扮演士兵的男孩下命令,说:“现在,我命令你去那个堡垒旁站岗,没有我的命令不准离开。”“是,长官!”小男孩丝毫也没有觉得委屈,痛快地回应道,并骄傲地去执行任务。
接着,一群“长官”们跳着去别的地方玩了,“士兵”就安静地站在垃圾站旁边。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两个小时过去后,小男孩站得两腿发软,可他还在坚守着自己的岗位。那些给他下命令的“长官”们,已经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压根就没有回来,似乎已经把他忘了。
路过的人问小男孩:“你在这里做什么?”小男孩自豪地说:“我在站岗。没有长官的命令,我不能离开。”路人觉得小男孩很可爱,告诉他这不过是游戏而已,不必当真。小男孩却义正词严地说:“不,我是一个士兵,我的职责是站岗。”
天越来越黑,不止一个行人提醒小男孩:“你的伙伴们都回家了,不会再有人给你下命令,你快回去吧!”可是,小男孩依旧不动,说:“这是我的职责,没有长官的命令,我不能离开。如果我走了,以后他们就不让我参加‘军事演习’了,我不能离开。”
路过的人无奈地摇摇头,都走了。公园马上就要关门了,小男孩也很想离开,但他没有得到“长官”的允许,不能擅自离岗。其实,他的那些小伙伴们是真的把他忘了,毕竟都是孩子,压根就把这当成游戏,根本不会有人回来给他解除任务的。
就在这时,一位真正的军官走了过来。他向小男孩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脱下了自己的大衣,亮出了军装和军衔,他是一位上校。小男孩向军官投去了崇拜的目光。接着,军官严肃地向小男孩下了命令:“很好,你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你是一名优秀的士兵。我现在命令你,可以回家了。”
小男孩很高兴,回答说:“是,长官!”军官对小男孩的行为十分赞赏,说道:“你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人。”
对军人而言,守住自己的位置是一种职责,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为了这个使命而产生的。站在一个位置,就要倾尽全力去担起这份职责,哪怕有些任务很难完成,哪怕冒着牺牲的危险,也得义无反顾。
曾经有人问林肯,为什么他能够当上总统?林肯的回答是:“每获得一次工作的机会,我都会怀着感恩的心情加倍努力工作,我能干好每一个我干过的职位,所以我也能干好总统这个职位。”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完成任务,这是每一位士兵的职责;若是军官,不仅要对上下级负责,还必须确保士兵的生命不会白白牺牲。巴顿将军在“二战”期间屡立战功,而他宣称自己打胜仗的秘密武器就是——“在每一个位置上安排好能绝对执行命令的将官,然后让这些将官将每一个士兵训练成能胜任职责的勇士。”
职责是一种使命,能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对军人来说与战死沙场一样光荣。
此时,无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都当尽职尽责把要做的每件事做好,任何一个疏忽和延误都不能小觑。责任感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充满激情,哪怕很辛苦,但只要全身心地投入了,最终收获的一定比想象的要多,它足以让我们从平凡的起点,走向卓越的终点。
● 敢于扛起自己的责任
普列是美西战争中普通工程连的一名士兵。服役期间,他从事过很多工作,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做驾驶挂车的司机。这份工作并不好做,他驾驶的挂车是用来搬运挖土机的,挖土机重达40多吨,且当时条件艰苦,挂车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却又找不到专业的修理工,也没有可以更换的配件。
哈里中尉是普列的上级,负责调度整个工程连的工作。有一天,哈里中尉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让全连停止手中的工作,将所有人员和设备转移到距离现在工作地点50公里外的一个偏僻小镇,修建一座被毁坏的大桥,以便尽快恢复高地的粮食和其他供应。
就在转移的时候,普列驾驶的挂车又出现了故障,而且这次的故障比之前都要麻烦,刹车失灵了。他迅速把这一情况汇报给哈里中尉。听到这个消息,哈里中尉眉头紧锁,很是无奈。毕竟,眼下没有修好挂车的可能,而挂车还必须转移,不然的话,那重达40多吨的挖土机也就没法转移,可对于机动车来说,刹车失灵是最危险的,更何况是这个满载重物的挂车,简直是致命的损伤。
普列心里也很清楚,而且作为专业司机,他还知道越是泥泞的道路,对没有刹车的机动车来说危险越大,而他们要走的这50多公里的路,几乎全部都是泥泞的山路。怎么办?哈里中尉在一旁说道:“如果不把挖土机拉过去,我们根本没法工作,只有靠它才能把桥梁挪开,还有其他办法吗?”这些话像是说给自己,又像是在询问普列。
哈里中尉实在是犯了难,见他如此困窘,普列直言:“长官,我可以试试用引擎减速,但如果这样的话,这辆车到了那里,恐怕就要报废了。”
普列的话只说了一半,哈里中尉知道他的意思,如果真那么做的话,无异于让普列用生命去冒险换得此次任务的成功。
中尉拍了拍普列的肩膀,没有说话。普列继续说:“长官,让我试试吧!”
就这样,队伍出发了。普列一路上胆战心惊,他知道,稍有不慎就可能葬身山谷。终于,普列成功走完了50多公里的山路,那辆挂车也确实报废了,庆幸的是普列还活着,而挖土机也被顺利地运到了工地。没顾得上回顾这一路的艰难险阻,他们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很快就将那座大桥修好,恢复了高地的粮食和其他供应的运输。
一个优秀的人,必定是敢于负责的人。倘若连最基本的责任都没有勇气扛起来,无论他多有才华,多有能力,也不可能收获更多的美誉。美国第一位总统华盛顿,一直秉承着恪尽职守的精神,这种庄严的使命感促使他不断努力。他所有的奋斗,不是为了荣誉,也不是为了奖赏,而仅仅是因为心中的那一份责任,即“那是我应该做的正义的事业”。
职责的范围,是不存在固定界限的,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微之处。无论身份地位的高低、薪酬丰厚与否,每个人的身上都担负着一份相同的责任,那就是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也许,你的岗位不是那么起眼,职位暂时得不到提升,但只要恪尽职守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惜付出代价去遵从职责的召唤,就一定能够得到人们的尊重与认可。
● 人物故事|陈俊贵:守住誓言,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
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一个馒头的故事
1979年,陈俊贵从辽宁入伍到新疆。为了支援新疆交通事业的发展,他随部队参加了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的天山独库公路大会战。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先后有168位解放军指挥员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其中就有陈俊贵的班长郑林书。
时光荏苒,许多往事都被岁月冲刷得淡了,可班长壮烈牺牲的那一幕,却深刻地印在了陈俊贵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那是1980年冬天,雪下得很频繁,修筑天山公路的基建工程兵某部1500多名官兵,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当时的气温有零下三十多度。面对饥寒交迫的情形,唯一能跟外界联络的电话线也被大风刮断了。为了尽快和40公里外的施工指挥部取得联系,得到及时的救援,陈俊贵奉命和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以及战友陈卫星下山请求部队救援。由于任务紧急,时间仓促,他们四个人只带了一支防备野狼侵袭的手枪和20多个馒头,就匆忙地出发了。
寒风呼啸,风紧雪急,在海拔3000多米缺氧的雪山上,他们四个人艰难地前行着。刚走了一半的路程,他们就已经气喘吁吁,筋疲力尽,体力已经透支到了无法再支撑的地步。可是,想到还有那么多被困在暴风雪中,随时都可能被寒冷、饥饿夺走生命的战友,他们还是打消了休息的念头,连走带爬地前行。
天色渐渐黑了,积雪太深,盘山的便道根本分不清楚哪儿是道路,哪儿是悬崖,一不小心就可能跌入深渊。刺骨的寒风不停地吹,他们四个人手牵着手,带着使命往前走,一刻也不敢停歇。待到天亮时,他们置身于白茫茫的雪原,迷失了方向,随身携带的20个馒头仅剩下最后一个。
一天一夜的行走,让他们身上的每一根筋骨都感到疼痛难忍,陈俊贵更是被饿得头晕眼花,时不时地看一眼班长口袋里的馒头。当他们再次看见夕阳的时候,体力已经完全用尽了,几个人跌坐在雪地里再也起不来了。望着那个唯一的馒头,你推我,我推你,谁都不肯吃。陈俊贵建议,把馒头分成四份,每个人吃一口,不料班长直接否决了这个想法,理由是馒头太小,分成四份根本起不了充饥的作用。
情急之下,班长做了一个决定:“我和罗强是共产党员,陈卫星是一名老兵,只有陈俊贵是个新兵,年龄又小,馒头让他吃。”陈俊贵说什么也不肯吃,结果班长用命令的方式让他吃,看着寒风中饥饿疲惫的战友,陈俊贵觉得手里的馒头有千斤重,怎么都递不到嘴边。可是,为了完成任务,他还是挂着眼泪吃下了这个馒头。
班长郑林书负责在前面开路,他的身体透支得最厉害,终因体力不支倒下了。临终前,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对陈俊贵说了自己的遗愿:一是希望死后能埋在附近的山上,永远看护着战友和这条路;二是有使命在身无法孝敬父母,希望陈俊贵替他去看望一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