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等人并无异意,自是跟随朱载墐飞驰折返。
沿途官道保养甚好,毕竟是常德这样的大府,又是通衢要道。
沿途还有零散的官兵塘马,背插小旗,红色的旗帜迎风招展着,塘马多半有要差在身,在暮色中打马飞奔,离的很远就能听到“吃,吃。”的叫喊声和马蹄声。
离近了,朱载墐等人和塘马错骑而过,一般来说塘马都无心观看道路旁的行人,和朱载墐等人交错而过时,这些塘马倒是会打量两眼。
毕竟眼前的武官们簇拥着一个秀才打扮的人在官道上飞驰,这仍是一件相当奇特和少见的事情。
大明的秀才已经放弃了君子六艺,能仗剑骑马的寥寥无几了。
穿过最近的村落和农田,大片的空地和交叉的道路出现。
接着是酒招,茶棚,饭店之类的幌子在迎风摆动着。
暮色渐深,但城门处反而比白天要热闹的多。
很多附近的力夫,菜农,行商,僧侣,白天清早入城,晚间在天黑闭城门之前赶路出城。
人们或是推着独轮小车,或是坐在驴车,骡车上头。
两轮车晃动着,坐车的人也随之晃悠悠的往城外赶。
当然更多的是挑着空扁担步行出城的人,也有少数城外的富户商人,骑着杂马或是骡子,毛驴,头戴幞头,方巾,穿着长袍,横跨着骑在骡马上,前头还有个伴当牵着骡马,神色悠哉的出城而去。
除了汉人之外,也是有熟苗土蛮和生苗出入,他们多半裹着青色头巾,饰银环,腰间佩刀。
过往的苗子在城门处都显得温驯,并没有人因为常德卫的守城兵丁刁难而面露怨气,这和人们印象中的苗子完全不同。
这帮人野性未驯,常常因为口角就拔刀。
现在看来,城外和沅水侧络绎不绝的朝廷大军,显然是给了这些苗子深刻的教训。
朱载墐等人赶到时,看到眼前的情形也是松了口气。
赵元等人簇拥着朱载墐,各人骑在马上等着一队推小车的菜农出来。
路边的挑担小食摊上传来诱人的食物香气。
吆喝声,闲聊声,暮色中宽广厚实的城墙。
墙基处在条石缝隙里坚强钻出来的野草。
这一切叫朱载墐感觉是看一副历史悠久的图案。
但又有无比真实鲜明的感觉。
他近来越来越少错觉了。
没错,就是生活在这个时代,并且是西南重镇,汉夷杂处,无比复杂的地界。
越是如此,就越是无比真实。
“让开,让开,莫挡了大人的道!”
从东北方向就是渡口,城中的人称为东湖,这一大片湖泊一眼看不到边,和诸条水脉相连,并且和洞庭湖直接相交。
另外就是连接资水,沅水,湘江,长江,大片的水脉相连形成了洞庭湖,常德又通过洞庭湖接上了长江,与武昌等沿江城市成为沿江的城市带之一。
这大片湖泊对面,就是同为重镇的岳州。
眼前一艘硕大的官船停靠下来,一群穿青衣的仆役和吏员打扮的人从船上匆匆下来,接着就是开始打起高脚牌来。
这高脚牌就象是后世的名片,只不过是放大版的,高持移动,高脚牌下官员的官位,职称,荣誉,一览无余,可以令人心生敬畏。
牌坊,名刺,宅邸,轿马,服饰,包括这些高脚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官本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