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六月初四的清晨,大名府内,张所父子正站在府衙前的青石阶上,目送着黄潜善的车队缓缓驶出城门。
张憲咬紧牙关,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而张所面色铁青,握着拳头低声说道:「黄潜善果真是奸佞无耻,竟敢将这座北境雄城拱手让与鞑虏!
」
黄潜善的随行人马渐行渐远,但府衙内的情绪却因这位「北京留守中书令」的奉旨离去而愈发紧张。
张宪向父亲拱手道:「父亲,孩儿愿统领府内衙役,誓死捍卫大名!
此城池乃河北之重镇,若弃之不守,黄河以北便彻底无人可抗金军矣!
」
张所叹了一口气,面容因愤怒而显得更加刚毅:「大名府城高池深,物资充足。
金人尚未到来,此时弃城无异于自断手足。
若等到他们长驱直入,再想回头,已然晚矣。
」说罢,他目光炯炯,环顾府内众人,「今日,张某即便背负抗旨之罪,也绝不容这片土地沦入敌手!
」
听闻此言,府内文武官员哗然。
有几个趋炎附势之徒匆匆起身推辞:「张通判,朝廷有命,不战而退乃为全局着想,您可莫要违背圣意。
如今违诏,只会牵连全城百姓——」话未说完,便被张宪一声厉喝打断:「住口!
贪生怕死之辈,有何资格议论国事!
眼下百姓尚能安居,若城池沦陷,便是家破人亡之时!
若尔等不愿共守此地,可自行离去,休在此扰乱军心!
」
这番话掷地有声,几名动摇之人脸色铁青,却不敢再发一言。
张宪见状,立即转向众厢军将领,大声道:「大名府上下同气连枝,如今若再分崩离析,便是亡国之兆。
若诸位愿共赴国难,请随张某领兵守城,誓与大名共存亡!
」
军中将领相视片刻,几名年轻的校尉率先抱拳跪地:「愿随张通判守城,誓死不退!
」随后,更多人跪下响应,呼声震耳,府衙内气氛陡然变得炽热。
黄潜善的车队刚行至数里外的官道,便听见身后隐隐传来的呐喊声。
他停下车辇,冷冷地回望着大名府的方向,摇了摇头:「匹夫之勇,不自量力。
」随即命随从加快车速,「罢了,他们既已抗旨,便是朝廷弃子,日后生死与我何干。
」
城内的局势迅速明朗,张所父子开始着手部署守城事宜。
他们召集城中民兵与青壮,整顿军备,将守城物资分门别类,重新登记造册。
同时,张憲亲自巡查城墙,测算守军火力覆盖范围,并与各处守将商讨防守策略。
「城墙北段靠近滏阳河,地势最险要,可沿河埋设鹿砦阻断敌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