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超时空医馆最新章节 > 第144章 让人印象深刻的一道题二合一(第3页)

第144章 让人印象深刻的一道题二合一(第3页)

这一次真的是朝野齐心,上下积极推广红薯。

也正是因为朝野上下齐心都在积极的推广,所以今年的春耕,红薯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很多地方种下……。

……

另外一边,大明的第二届恩科考试也开始了。

上一次恩科,也就是大明的首届恩科,便已经出现南北分化的现象,后来更是因为有心人的推波助澜,差点儿引发类似后面才爆发的南北榜案的大案。

不过这样也把问题提前暴露了。

朱元璋在参考了后面南北榜案的解决方案,但后来听朱辰的分析,分南北榜后来成了滋生朋党之争的温床,也让后来的文官朋党竟能对抗甚至控制皇权,朱辰的建议是分科考试。

一科还是和以前一样以诗词文章为主,另一科则以生产生活的知识为主。

南人善诗词,而北人则更加务实,两科正好对应南北方学子各自的长处,而且也更好的为朝廷选拔出综合能力更强的学子。

今年的恩科考试,就是按照朱辰说的来进行。

第一天考试还算无风无浪,因为第一天考的是和以前一样的诗词文章。

而第二天考试就波澜骤起了。

考场内。

第一天都是唰唰唰的写字答题声,而第二天则是一片唉声叹气。

当试卷发现来的时候,所有考生都是懵的。

虽然说考试前已经说明了有两科,这第二天的这科主要考生产生活知识,学子们还以为是考类似于策问那样论证式的长篇大论。

谁曾想,竟然真的就是生活和生产的常识。

譬如,稻、麦、麻、豆、桑、棉、葛等的种植,砖瓦、陶瓷的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等。

所有考生都傻了。

这可是大明最高级别的考试啊,怎么考最底层百姓那些田间地头的知识?

完了。

这是南方学子看到试卷后的第一个念头。

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圣贤书中哪有这些知识啊。

北方的学子倒还好一些。

因为他们的生活比南方的世家大族要更为艰苦,他们要更多的参与到生产生活当中。

而且,上面考的很多知识,其实很多都是《天工开物》里面的知识,而《天工开物》已经在报纸上连载了一年有余,全国范围内的百姓对上面的知识都非常的认可,因为上面的知识真的他们的生产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是很大的指导作用。

而这些北方学子作为读书识字的人,村里面很多不识字的都找他们请教,让他们帮忙把报纸上的知识读给他们听。

所以,北方学子有些是实际参加到生产当中,有些是耳濡目染,无论如何,他们对这些知识多多少少还是懂一些,有个别甚至懂得还不少。

懂的自然奋笔疾书,不懂的就只能搔首挠腮。

铛铛铛!

提示准备交卷的钟声响起。

好多考生的试卷都还是空白或者只写了少许,听到钟声就像是听到了催命声,吓了一大跳,急忙惊醒,想要填满试卷。

但是,他们真的不知道怎么写,急得额头直冒汗,下面的膀胱更是一阵收缩,差点儿就憋不住了。

但是交卷的钟声还是响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