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超时空医馆最新章节 > 第144章 让人印象深刻的一道题二合一(第2页)

第144章 让人印象深刻的一道题二合一(第2页)

多少?

亩产五千斤?

他们甚至怀疑自已耳朵抽风,听错了。

然而朱元璋却是继续道:“这红薯不仅亩产高,还不挑地,一般的田地乃至旱田都可种植,而且生食熟食皆可,还可以用来煮粥,或者磨成粉。”

听了朱元璋的话,满朝文武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已的震撼了,有些愕然的看着手中的红薯,刚刚还嫌这东西丑,没想到却是可救天下百姓的神物。

民以食为天,食物从来都是百姓最关心的东西,只有填饱肚子了,才有资格说其他。

历朝历代为何以农为本?

就是因为农业关乎天下百姓的吃食问题,而且大多数王朝的灭亡,导火索都是因为百姓吃不饱饭。

如果真如朱元璋所说的那样,这红薯产量高,好种植,而且吃法还多样。

如果这都不是神物,那什么是神物?

“皇上寻得此神物,实乃我大明之福,百姓之福啊!”

钱唐第一个站出来,拜下高呼,他并不是想要恭维,而是发自内心的激动。

“山人出山,不为做官发财,只为助皇上天下大治!”

钱唐想起当初他应诏出山时候,对朱元璋说下的豪言壮语,而这同样是他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爵禄可辞,白刃可蹈”

来到京师,朱元璋拜他为刑部尚书,为京官这些年,他兢兢业业,清正廉直,身体力行。

清方能正,廉则可直。

在象山丹城并没有因做了官增加一亩田产,也无像样官家庄园,两袖清风。

这也让他敢于在朱元璋要踢孟子出庙宇的时候,敢于抬棺进谏,敢于在以为朱元璋出宫不管天灾时,敢于拦住朱元璋。

他自知能力有限,对于大明的帮助也是有限,但他在尽自已最大的能力,匡扶君主。

然而,好像就是从朱元璋那时候出宫开始,大明似乎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不仅每一次遇到危难都能安然度过,而且不断有令人惊叹的新事物出现。

先是提高几倍效率的纺纱机织布机,再是让大明摆脱寒冷的蜂窝煤,再又是批量生产的宝刀,现在又是胜种谷二十倍的红薯。

用自已毕生所学,协助大明皇帝朱元璋天下大治,是他的理想,而现在他的理想好像真的要实现,他有种感觉,他或许真的要看到一个大明盛世。

“臣为皇上贺!

臣为大明贺!”

“臣为皇上贺!

臣为大明贺!”

其他大臣也都跟着站了出来,拜下高呼。

然而,朱元璋并没有得意忘形,摆了摆手,道::“说这个还为时尚早,咱今天把这个给你们看,是想要你们帮忙着一起把这个红薯推广出去,让咱们大明的百姓都能吃上一口饱饭。”

大臣的背后基本上都有大地主或者大家族,所以想要快速推广红薯还得要依靠他们,效率会比各级官府层层往下压去推广要高。

只要他们背后的大地主或者大家族开始种,那么很快就可以传播出去。

而在场的大明所有文武大臣对此并不抗拒,因为推广红薯很明显是多方共赢的事情,而且他们说到底是朝廷命官,这种有利于百姓而不涉及斗争,甚至有可能名留千古的事情,没有人会拒绝。

“臣等,谨遵圣命!”

满朝文武齐齐出声应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