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明末时期,大明朝就能够自主生产燧发枪,红夷大炮等先进火器。
当时的西方列强,科技水平也就跟大明不相上下。
甚至葡萄牙人在澳门铸造的铁炮工艺,都是靠华工工匠研制出来的。
当时的葡萄牙人,也只掌握了铜炮制造工艺。
相比起铜炮,铁炮造价低廉,成本大大降低,为大规模的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毕懋康,毕懋良兄弟,在明末的火器造诣上,绝对不逊色西方的火器专家。
这兄弟俩对火器的研究,之所以这么成功。
跟大科学家徐光启,利玛窦有没有关系,历史没有明确记载。
但是毕懋康和毕懋良兄弟,中年时代。
在朝中为官的年代,正是徐光启和利玛窦风光无限的时候。
对于韩烈提出的改良问题,毕懋康和毕懋良,也都十分感兴趣。
“庆之,你这套理论,有什么根据没有?”
“比如采用纸火帽,进行击发引爆,具体该怎么操作呢?”
毕懋康并没有因为韩烈提出的改良,有丝毫的不快,反而兴致勃勃。
对于研究了火器一辈子的他们来说。
若能够制造出更先进的火器,他们就是豁出性命,也会毫不在乎。
韩烈虽然知道滑膛枪和线膛枪的击发原理,主要体现在击发装置。
但具体的要怎么做,他也说不上来。
毕竟他也纸上谈兵,并没有实践操作过。
“二老,具体的步骤,我还真不清楚,但是我知道西方的红毛洋人,现在肯定掌握了这项技术。”
韩烈苦笑一声,有些惋惜的说道。
毕懋良闻言,迟疑的说道:“汤若望那个传教士,不是在京城吗?”
“我记得你他写过一本《火攻挈要》,其中有很多的火器铸造之法。”
“可惜这书还没有刊印,没能具体一观。”
“汤若望?”韩烈一拍巴掌说道。
“我怎么把这个人忘了。”
“毕老,现在汤若望在京城情况处境如何?能不能把他找来帮忙?”
有些期待的韩烈,看着二毕问道。
毕懋良摇摇头说道:“庆之,这只怕不可能,那汤若望是坚定的传教士,现在他在工部,挂着主事官职。”
“这是陛下钦封的官职,并允许他在京城,合理传播西洋教。”
“为了传教,他什么都可以做,你无权无势,想要他放弃京城机会,来你这里给你制造火器,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倒是他著作的书,倒是可以想办法,从京城弄来研究一下。”
“此事我来想办法吧。”韩烈点点头,表示认可毕懋良的说辞。
“庆之,你也不必着急,关于改良枪支的技术,既然有思路,那就难不倒老夫。”
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火器专家,毕懋康却是信心十足。
“硝化甘油既然能够制造出更强大的炸药,那老夫就一定能够,制造出庆之,你所想要的燧发滑膛枪。”
硝化是火药的重要配方之一,但在岛上这一个月时间内。
韩烈从油脂之中,提炼出的甘油,与硝化配比,制造出的炸药包。
对于玩了一辈子火器的毕懋康,毕懋良兄弟,无疑打开了一道新的科学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