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研究改良火器之法
火器局从成立,到准备工作,足足持续了一个月时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不是没有道理的。
即便有毕懋康,毕懋良二老这样的火器专家坐镇。
但是从无到有,要筹备一条生产完整的生产线。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搭建火器厂房,火炉,铁床等等生产工具。
这个时代的枪管生产,铸炮炮管,采取的工艺,主要是浇灌法。
但韩烈提出了利用水压,采取水压冲床的办法。
让毕懋康和毕懋良兄弟大受启发。
毕懋康的儿子毕熙志,毕懋良的儿子毕登辅,毕登翰,也都正值壮年。
加上毕家的几名老仆,也都是火器制造的技术骨干。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加上韩烈的设计灵感。
比如用煤炭,用风箱,烧窑炉,增加温度,从而烧制出更优质的钢铁枪管,从而起到更耐用的效果。
从五月初开始,到六月下旬,差不多两个月研制生产。
虽然早在六月初旬,就生产出第一把燧发枪。
但韩烈试过之后,却对这款枪不大满意。
因为韩烈发现,这款燧发枪,虽然引火装置,虽然从火绳点火,改成了燧石撞击,可本质上还是火绳枪。
火绳枪在元朝在已经发明,在明初就开始发扬光大。
明成祖朱棣的神机营,就有成建制的火铳火器兵马。
韩烈亲自实验射击之下,发现这款毕懋康称之为自生火铳的火器。
射程最高只能达到一百五十步,准确度的稳定,最多只能达到五十步。
这样的火器,杀伤力固然不弱。
但两军交战的时候,你的保证敌兵都是步兵,速度缓慢,这才能保证火器的杀伤力。
其次,因为是前装装弹,为保证弹药的装填顺利,士兵还要装备线条把弹丸,插入枪管底部。
这样一番操作下来,韩烈计算过时间,平均两分钟,最多能够发射出三颗子弹。
如此射击速度,比弓弩都不如。
显然,这不是韩烈想要的武器。
要知道,韩烈今后所要面对的敌人,那可是建奴八旗骑兵。
拿着这款枪支,去对付来去如风,以速度见长的骑兵,那不是去找死吗?
“毕老,你有没有想过,对弹丸,枪管,击发装置,进行全面改良呢?”
“比如,这燧石击发,是不是改进为纸火帽,或者亚麻布压装?”
“还有这弹丸,能不能改进为圆锥形,从而便于装填,并增加射击的稳定性?”
“再有这枪口,可以适当缩短,改成一米二左右,这样装弹是不是更方便一些?”
当拿到第一款成品燧发枪后,针对这支枪的缺陷,韩烈毫不犹豫的指出了改进的地方。
韩烈前世身为一个历史学者,对于近代火器的发展历史,也有一定的研究。
火枪的历史,在华夏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
大明一朝火绳枪的应用,更是达到历史世界的水平。
但可惜的是,随着大明的灭亡,满清的崛起,火器被建奴鞑子,束之高阁。
在西方列强大力发展火器的二百年中,腐朽的满清王朝,火器研制,完全可以说不进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