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无时无处不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没有人甘愿成为弱者,也必然有人会成为弱者。这样就有了上层与下层,强者与弱者,智者与愚者之分。但无论是处于那一个层面的人都会有复杂的心态,强者讥讽弱者,上层看不起下层,智者看不起愚者。社会矛盾必然增多,不同类型的人出现心理上的不和谐。此时,作为一个明智之士,如果能用自己的行为——即低调做人去平衡这种心态,那么你将会获得一大笔财富。比如你主动接触,谦逊行事,保持和大家平起平坐,你一定会和一大批人和睦相处。
一个人不要锋芒太露,不是教人伪装自己,而是办事要分清主次,讲究方法。常言道:“大智若愚。”说的就是一个人平时不咄咄逼人,到紧要关头自然会发生功效,这就是“中流失船,一壶千金”的含义吧。一个人一生要做的事很多,不可能件件都要劳心伤神,只有碌碌无为的人才会整天为琐事缠身,在世俗面前夸耀自己的才华。一个人要想拥有足以藏身的三窟以求平安,第一要藏巧于拙、锋芒不露,第二还要有韬光养晦,不轻易地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修养。而且办什么事都应当留有余地才是。最关键的是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纯洁。不露锋芒、韬光养晦并不影响洁身自好,相反,洁身自好是前二者的基础。
敢于吃点眼前亏
吃亏不要紧,吃“眼前亏”是为了换取其他利益,吃点“眼前亏”更是为日后不吃亏而做准备。
老祖先说:“好汉不吃眼前亏。”现在的处世专家则说:“好汉要吃眼前亏!”
假设这样一个状况:你开车和别的车碰撞,对方的车只是小伤,甚至可以说根本不算伤,你不想吃亏,准备和对方理论一番,可是对方车上下来四个彪形大汉,个个横眉竖目,围住你索赔,眼看四周荒僻,不可能有人对你伸出援手。请问,你要不要吃赔钱了事这个亏呢?
你当然可以不吃,如果你能说退他们,或是能打退他们,而且自己不受伤。如果你不能说又不能打,那么看来也只有赔钱了事了。
因此,以这假设的故事为例,赔钱就是眼前亏,你若不吃,换来的可能是一顿拳殴或是车子被破坏。报警?至少在当时,人都快被打死了,还报警?
所以说:“好汉要吃眼前亏。”因为眼前亏不吃,可能要吃更大的亏!
好汉要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更多的机会,是为了存在和更高远的目标,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损失或灾难,甚至把命都弄丢了,哪能说未来和理想?
可是有不少人碰到眼前亏,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而与对方搏斗。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不能再起,有些人即使获得一些胜利,却元气大伤!
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不少好汉能吃眼前亏的典型,汉代开国名将韩信就是一例。乡里恶少要他从胯下爬过,不爬就要揍他,韩信二话不说,爬了。如果不爬呢?恐怕是拳脚相向,韩信很有可能因此而吃官司,惹祸上身,这又哪来日后的统领雄兵,叱咤风云呢?他吃眼前亏,为的就是保住有用之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越王勾践,卧薪偿胆二十年,为的是将来的报仇雪恨!
有一天,一头狮子向九只野狗提出一同猎食,他们猎了一整天,猎到了十只羚羊,到了平分战果的时候,狮子说:“看来我们要找个聪明人帮我们分才公平呀。”
这时一只野狗说到:“一对一就很公平呀。”
狮子大怒,就把那只野狗打晕了,其他野狗看到了这场面都吓坏了,这时又有一只野狗忽然说到,我们九个兄弟加一只羚羊就是十,那么您加九只羚羊也是十,这样我们就都一样是十,就很公平了。
狮子听了很开心,问它是怎么想到这么聪明的办法,野狗诚实地回答:“在您打伤我们兄弟的时候我就是这么想的。”
这则寓言很现实呀,显然,九只野狗都不是狮子的对手,这样的眼前亏不吃,还要等到比眼前亏更惨的吗?
传统观念认为,好汉不吃眼前亏。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好汉的眼光宛如鹰眼一样锐利,它关注的是长远的根本利益所在,而不会执著于眼前的祸福吉凶。鼠目寸光的人,才吃不得眼前亏,因为他们心胸狭窄,容不得一丁点的损失。高瞻远瞩的人,却吃得眼前亏,因为他们视野辽阔,纳天地于心中。
好汉也吃眼前亏,目的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这与为五斗米折腰一样。在文学作品中,描述一个人不慕富贵穷得有志气,就会用“不为五斗米折腰”来表达。其实不然,在现实生活中,残酷的生存环境不容许我们这样做。人无论怎么立志高远,胸怀大志,也得屈服于生活的压迫。生活是一个无比深广的海洋,浅滩暗礁星罗棋布,让你无处躲藏逃匿。而人不过是一艘小船,行进在颠簸的大海上,它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航向遥远的彼岸,而是如何能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存活下来。
生存权是我们人类最根本、最主要的权利。一个人如果连生存权都无法保证,别的一切更无从谈起,什么发展权、享受权都不过痴人说梦。人只有先糊口,先填饱自己的肚子,才有可能也有力量去追求发展。很难想象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人,会整天想着是买“宝马”好还是买“奔驰”好,是买楼房还是买一套四合院。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意味着要忍饥挨饿,难以存活,一旦死于非命,一切都干净了。
为五斗米折腰也好,吃眼前亏也好,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成功的人必须学会忍耐。一时的容忍并不是对命运的屈服,也不是卑躬屈膝,而是对未来的铺垫和积累。
因此,当你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不利环境时,千万别逞一时之强,也千万别认为“土可杀不可辱”,“吃得眼前亏,方为人上人”啊!
忍得一时忿,终生无烦恼
有一户人家非常好客,凡是有朋友来访,主人总是准备美味可口的饭菜,热忱地招待客人。直到喝得酩酊大醉,宾主尽欢才罢休。
一天,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友来访,主人喜出望外,热情地炊烧菜肴,忽然发现酱油没了,急忙叫小儿去买。“爸爸,你放心!一切都包在我身上!”小儿子拍拍胸脯走了。主人安心地折回厨房,二十分钟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他想,也许是杂货店的老板生意忙不过来也未必?再耐心地等一会就好了。但是一个小时,甚至是两个小时都过去了,儿子还是杳无踪影,客人饿得饥肠辘辘,主人也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猜想儿子也许在路上出了意外。
最后,主人终于按捺不住了,夺门而去寻找儿子。他焦急地向街口奔跑而去,找了一遍没有,从另外一条路返回,却忽然发现儿子正站在一座桥的中央,和另外一个孩子青眼对着白眼,彼此对峙着,谁也不让谁,儿子的手中正拎着一瓶乌黑的酱油。主人十分生气,上去对着儿子就是一顿大喊:“你还楞在这里干什么呢?知道不知道家里正等着你的酱油下锅啊?”儿子动也不动,嘴上说着:“爸爸,我买好了酱油,正要赶回家,没想到在桥上碰到了这个人,挡住了我的去路。说什么都不让我过桥!”儿子的口气中虽有委屈,但更理直气壮。
主人似乎被激怒了,“喂!你这个小孩子,怎么如此不讲理呢?居然挡住我儿子的路!赶快让开啊!”“奇怪了不是?不知道是谁挡住了谁的去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咱们本来就该谁也不犯谁的!明明是你儿子挡住了我的路,我碍住你们什么了?”那个孩子也毫不示弱地抢白着。
气急败坏的主人居然指着对方的鼻子开骂:“你这个小东西!一点也不知道尊老爱幼,礼貌谦让!儿子,酱油你先带回去,让爸爸我在桥上跟他对着站!”说完,自己一个箭步冲上了桥面,一老一小正经八百地站在上面僵持起来。结果可想而知,客人感觉很不舒服,主人也感觉很不舒服。这是一场不愉快的见面,全因这桥上对峙的毫无意义。
媒体报道过这样一个案子:张某带着女朋友在酒店用餐,不小心踩了一旁的郑某,在道歉之后,郑某仍出言不逊,张某为了挽回面子,一个电话把朋友召来,狠狠地教训了郑某一顿。结果,张某因故意伤害被判处拘役三个月,而郑某在医院的病床上躺了半个月,两人都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俗话说:“忍得一时忿,终生无烦恼”。在生活中一些较大冲突的酿成,起因往往是当事人对一些小事互不相让,致使事态逐渐升级,走到不好收场的地步。其实,明智的人对生活中的小事、纠纷能够泰然处之。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如果对方是不明真相,可以让时间去证明一切。如果对方是恶意侮辱,也应冷静对待,做到既不失原则,又不使矛盾激化。倘若采取走极端的解决方法,结果往往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不是不要尊严,而是冷静、理智、心胸豁达的表现。来日方长,又何必去争眼前高低呢?
为人处世必须学会谦让,不能处处争强好胜,不能事事出头露尖,难行的地方退一步或许会海阔天空。人生得意的时候也应把功劳让与别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不能得意忘形。何况人类的感情复杂无比,人心的变化也是层出不穷。今天认为是美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丑,今天认为是可爱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可恨。所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就是“人情反复,世路崎岖”的道理。尤其世路多险阻,人生到处都有陷阱。这就要培养高度的谦让美德,遇到行不通的事不要勉强去做。换句话说,人生之路有高低、有曲折、有乎坦,当你遇到挫折时必须鼓足勇气继续奋斗,当你事业飞黄腾达时,不要忘记救助那些穷苦的人,因为这样可以为你自己消除很多祸患于未然。这样,知退一步之法,明让三分之功,不仅是一种谦让美德,而且也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方法。
许多人血气方刚,常常就为了发泄一时心头之恨,而糊涂地犯下滔天大罪,造成了终身的遗憾,实在是太不值得。其实只要在做事之前,多一分考量;并以清晰的头脑,心平气和的态度去面对,就可以避免人与人之间所有的不愉快了。
我们能用广阔的容量来对待人,再难处的人都可以相处。这也是培植自己的福报。有句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当宰相官虽然大,权虽然重,但是也要受得百官气。因为人家官虽然小,但有很多事情也可以给你带来麻烦,各种各样的气都要受,因此才有这个比喻。这也说明量大福大。没有容人之量,就不可能有这样大地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