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从前是认识你的!”
洛克菲勒所回答的这句话的用意是那么的明显,以至于那个律师气得差不多快要开始发疯了。法庭上一片寂静,大家都毫无声息地坐着,静听着法庭上的唇枪舌战。而洛克菲勒坐在那里纹丝不动。
这就是从容不迫的力量!这就是控制自己情绪的力量!
那些有过辉煌的人物,那些天才的大人物,都曾经驾驭过别人,都有战胜一切阻碍其发展的力量,但是,他们最先战胜的是自己的情绪,因为战胜了自己的情绪,他们就在关键时刻显得从容不迫,接下来的一切都变得简单了起来。
跌倒了不要空手爬起来
准备接受最坏结果,向最好的结果努力,是应对挫折的一个好办法。
能够认为苦难才是机会的人,是会获得成功的人。没有这种想法,苦难会带来更多的苦难。人生中有很多障碍或苦难,同时所有苦难都藏匿着成长和发展的种子,但能发现这种子,并好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只有少数。
工作中遭遇重大挫折,是每个奋斗者都有过的经历。当“坏事”已经降临,悔恨,抱怨,痛苦,都没有价值,不如从事情变坏的原因着手,设法修正它。任何一件事都是由许多要素构成,全部做对或全部做错的情况极少。所谓失败,通常只是某些事情没有做好,并不是一无是处。只要搞清原因,加以改进,事情或许就有转机。即使无法挽回,也可以确保下次不会再发生同样的失败。
“化妆品女王”玛丽·凯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女人,到了离休的年轻,她忽然萌生创业的念头,创办了一家化妆品公司。为了提高知名度、打开销路,她决定拿出有限积蓄,举办一个产品展销会。她对这次展销会抱有很大期望,结果却事与愿违。这天,她总共只卖出1。5美元。她难过得无以复加,再也没心情在会场呆下去了,驱车匆匆离去。转过一个街角,她再也控制不住情绪,伏在方向盘上嚎啕大哭。
哭过一阵之后,伤心的感觉减轻了不少,恐惧又攫住了她的心:这回将养老金都搭进去了,万一创业失败,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想到这里,她心乱如麻。
过了许久,她克制住恐惧情绪,暗暗安慰自己:“也许事情没有那么糟,我应该想个办法解决问题。”她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开始思索失败的原因。她一项一项分析,始终不得要领。忽然,她脑海里电光一闪,明白自己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忘了向外散发订货单。那么,客户自然会认为她只是展览而非售卖。
找出了原因,就不会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当她第二次举办展销会时,各项准备工作都做得很好,办得非常成功。后来,她的产品行销世界各地,公司员工多达十余万人,她本人也成了举世公认的“化妆品女王”。
俗话说:“人没有被山绊倒的,只有被石头绊倒的。”工作中的挫败,多数是因为一些细小环节出了问题,并非不可补救。即使事情不可逆转,至少应该输得明明白白。
但是,人们常常被眼前的挫折弄得心神不宁,脑子里设想种种不妙的后果,以至于没有时间检讨遭遇挫折的原因。这时候该怎么办呢?不如直接想到最坏结果——假设这件事带来了最坏结果,将会如何?你也许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可怕。然后,你从最坏的结果出发,向较好的结果努力,事情也许会发生可喜的变化。
美国企业家威利斯·卡瑞尔年轻时,曾在一家铸造厂当员工。有一次,他负责给一家公司安装了一台瓦斯清洁机。因操作失误,安装失败了,可能导致这台清洁机报费,给公司造成2。5万美元的损失。卡瑞尔心里懊恼不已,他不知道老板会如何看待这件事,也不知道怎样的坏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他每天担心着这件事,以至吃不下、睡不着。后来,他霍然想通了:“大不了被老板开除,那又怎样?凭我的技术,难道找不到工作?”
想到这些,他的心情安定多了,接下来,他一门心思研究如何解决问题。经过反复实验,他发现,只要再多花5千美元,加装一套辅助设备,就可解决问题。结果,在这件生意上,公司非但没有亏钱,还赚了2万美元,卡瑞尔也因出色的应变能力,受到老板的赞赏。
任何一件事,最后都只有一种结果,人们之所以惊恐不安,是因为不停地设想各种可怕的结果,使头脑发生了混乱。假如最坏的结果也可以承受,这件事又有什么可怕呢?而许多人一陷入困境,就悲观失望,并给自己施加很重的压力,其实,应告诉自己,困境是另一种希望的开始,它往往预示着明天的好运气。因此,你应该主动给自己减压。
只要放松自己,告诉自己希望是无所不在的,再大的困难也会变得渺小。困境自然不会变成阻碍,而是又一次成功的希望。
人生中有很多障碍或苦难,同时所有的苦难都藏匿着成长和发展的种子。但能够发现这种子,并好好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只有少数。这些人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第一是决心要克服苦难的人。没有这种决心的话,不管再怎么说“苦难才是机会”,也只会变成以另一种苦难结束的悲剧。
第二是能够认为苦难才是机会的人。没有这种想法,苦难会带来更多的苦难。
碰到危机时,一部分人会陷入恐怖状态,另一部分人反而会利用这个机会取得成功。这种差别才是改善人生的决定性的差别。
我们应记住,不管怎样不利的条件,只要我们能正确处理,都可能把它转变为有利的条件。在欢喜状态时,人们大都不会自我反省,也没有上进心。相反地,在苦恼或挫折面前,倒经常会进行自我反省,因此反而有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欢乐的机会。
坏事中也有可以利用的机会
福祸相依,好事和坏事都有可能是一次机会。
一件坏事所能造成的损失通常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由于人们痛恨坏事,恨不得离它越远越好,急于抛弃它,以致把其中许多带来好处的方面一齐抛弃了,得到的是最坏的结果。
平庸的商人只能从好事中赚钱,优秀的商人从坏事中也能赚到钱。这是两种不同的境界。
有一家厂商,卖了一台有质量问题的汽车给一个顾客。顾客投诉时,厂商却认为产品质量没有问题,置之不理,结果引起一场官司。这场官司被新闻界炒得沸沸扬扬,厂商的销售额因此急剧下降。因为公众普遍认为它缺乏负责任的态度。原本只是一辆汽车的问题,最后却影响到很多汽车的销售,这不是从坏事中得到了最坏的结果吗?
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做这种最坏的选择,他们知道怎样从坏事中获益。比如,他们也会遇到质量问题,处理方法却大不相同。
1988年,南京发生了一起电冰箱爆炸事件,出事的是沙市电冰箱总厂生产的“沙松”牌冰箱。电冰箱居然会爆炸,这在全国尚属首例。此事见诸报端后,引起众多冰箱用户的惊恐。
沙市电冰箱总厂获此信息,火速成立了一个由总工程师、日本技术专家等组成的调查小组,奔赴南京。他们本着负责任的态度,通知新闻媒体,允许媒体现场跟踪报道,向市民反映真实情况。
到了出事现场,日本专家对爆炸冰箱进行检查,发现压缩机工作正常,制冷系统工作正常。很显然,爆炸跟冰箱本身无关,因为冰箱的壳体是不可能爆炸的。
厂方代表问事主在冰箱里存放了什么物品,但事主拒不回答,只是要求赔偿一台新的冰箱。为了尽快弄清真相,厂方同意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爆炸,都赔给他一台冰箱。这样事主才承认,自己在冰箱中存放了易燃易爆的丁烷气瓶。至此,事情真相大白。沙市冰箱总厂虽然为此事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这种负责的态度经多家媒体报道后,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高。它的产品销售也迅速看涨。
任何报废的物品都有残存的价值,任何坏事中都有可以利用的机会。就像用一块朽木能雕成一个艺术品一样,你甚至能发掘出比坏事本身更大的价值。这当然需要一点独具匠心的运作手段。
高明的政客都是利用坏事的专家,无论是闹洪水,闹瘟疫,还是发生战争,都是他们笼络人心的机会。
高明的商人也是利用坏事的专家,即使从损失金钱这种切肤之痛的事情中,他们也能发掘出赚到更多金钱的机会。这正是他们能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能致富的原因。
好事或坏事,原本没有明显的界限,它们最后带来何种结果,全看当事人的手腕魄力。从好事中获益,那是傻瓜也会干的事,可惜天下哪有这么多好事?因此,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他有没有将坏事变成好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