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重视心理教育 塑造健康人格 > 第十七辑 生命不息坚持不止善待失败的技巧(第2页)

第十七辑 生命不息坚持不止善待失败的技巧(第2页)

3始终不要动摇自己认定的方向

有这样一个家庭,家中的生活一向很拮据,尽管一家六口已千俭万节了,可父母双方微薄的工资才仅仅够糊口,但他们却很乐观,时常鼓励儿女:“孩子们,迎着困难走下去,我们总有办法的。别忘了,我们还有那只玉镯呢。”那是爷爷奶奶的唯一的遗产,孩子们没见过,但妈妈说那可是件价值连城的老古董呢,必须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用。这给儿女们增添了不少信心:他们毕竟有个依靠。

每到月初,精打细算的母亲便把那叠不多的钱细心地分成一小叠一小叠:这是本月的水费,那是伙食费……最后只剩一两个可怜的裀儿。但是有一个月,母亲怎么分也不够用,因为最小的妹妹也要上学了。父母锁紧了眉头,这钱是如何都周转不过来了。一家人沉默不语。姐姐打破沉默,小声说:“妈,卖掉那玉镯吧。"仍是一片沉默。只见做父亲的掏出自己的一份钱说:“我戒烟吧。”母亲眼里透出了一片感激,接着,读大学的哥哥也退还自己的一份:“我明天就去找个兼职。”于是左减右删,他们还是保住了那生活的唯一依靠。

此后,这个家庭常遇到厄运,但父母总是说:“没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决不动用玉镯。”而兄妹们也不再为艰难的生活而恐惧,他们的心里和爸妈一样踏实而有信心:毕竟我们还有个玉镯呢。

直到哥哥姐姐出来工作后,他们再也不用吞咽生活的苦水。母亲打开了那只“宝盒”,令他们万分惊讶的是,里面空无一物。儿女们霎时明白了爸妈的用心。多年来,鼓励他们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的,不是那只价值连城的玉镯,而是父母那比玉镯更有价值的对生活充满信心永不屈服的乐观与坚毅。

回首那段辛酸的生活,回味父母在困境中的乐观与不屈,这对几个孩子来说,它的价值是物质所不能衡量的。带着这种品质,他们将坚定地走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

你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动摇。就像挖水井,你首先必需找到你认为有水源的地方,然后坚持往下挖。如果水源离地面50米,你每次只挖到40米就放弃,而去找另一个地方再挖,那么,你不管付出多少汗水,都将会白费力气,最多是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我又多了一次失败的经验。”

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的人们,面对工作上的困难,面对不顺,不要垂头丧气,不要轻言转换工作,再坚持一会儿,霉运就会过去,再坚持一会儿,就会出现转机。

4失意也不可失志

人从记事始,便在得意与失意之间生活。得意时,如浸泡在蜜水之中,欢悦万分;失意时,如含黄莲,苦不堪言。

失意并非只是不得志,一切希冀未果,均属失意范畴。求时学,一次考场败北,是失意;工作上,事业无成,是失意;求爱的当儿,遭拒绝,是失意。失意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一次失意,如同品尝一次人生的苦辣,一次失意,是对人生的一次考验。尝过一回苦辣,历经一次考验,你便跨过人生的一个坡坎,你便超越一次自我。

失意,并非你低人一等矮人一截,也不是你智商低下,而是因失意像得意一样相随相伴人生。失意是得意的反面,无得意也便无失意可言。得意有时会使人头顶猪尿泡不知轻重而失却明智,得意有时会因无尽的恭维而无视教训。

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失意,会使人细细品味人生,反复咀嚼苦辣,培养自身悟性,不断完善自己,失意而不失志,痛定思痛,重创业绩。失意,不是一束鲜花而是一丛荆棘。鲜花虽令人怡情,但常常使人失去警惕;荆棘虽叫人心悸,但却使人头脑清醒。

失意,犹如逆境,而逆境是到达理想境界的通途。英国学者贝弗里奇曾说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善待失意,常常会产生一种无形的鞭策,催人奋进。

失意,是一帖清醒剂,而清醒剂是一条鞭子,它使人知不足。知不足则思学习,学习便有知识,知识愈多,愈能善待失意,将失意当做攀登时的手杖。

失意,是一面镜子,而镜子能照见人的污浊。见污而不怒,悉心审视自身,再闯新路。一次失意就灰心失望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善待失意,因为人生本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而失意便是无形的敌人,善待失意就能战胜失意。

人生得意,可歌可贺;人生失意,亦需善待。因为人生难免不如意,每个人的一生中,随时都会碰上湍流和险境,如果低下头来,看到的只是险恶与绝望,在眩晕之中失去了生命的斗志,就使自己坠入地狱里。而我们若能抬头,看到的则是一片辽远的天空,那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并让我们飞翔的天地。

人生像是一条水流,历史就像是融合了许多水流的大江。你无法离开大江,但你又发现大江里布下了一些礁石,大江上或有着狂风,江水流着流着会出现急剧的转弯、急剧的下降和攀升,以及歧路和迷宫。

人生也像一艘船,人自身就是开船的舵手。在成长、学习、工作、生活诸事中,我们不可能花好月圆,一帆风顺,而没有失意和挫折。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或多或是少的失意,如高考失利,仕途无望,商海折兵等。倘若我们在失意时浑浑噩噩、一蹶不振,只会失意又丧志,最后亲手葬送自己的前程。相反,如果我们从中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完善自己,避免今后再走相同的或相似的弯路,那你已实实在在地踏上了成功的路。

其实,失意不是人的必需,而是人的必经。因为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你没受过风浪的冲击,你的意志就得不到锻炼,心灵就承受不了艰难困苦的洗礼。俗话说“大树底下长不出好草”。任何一个人想成就一翻事业,就须迎击生活风浪,笑傲风云,因为有挫折才会奋起,有失意才会求荣。不要因一次挫折而折断人生奋进的脊梁,也不要为一次的失意而放弃人生的追求,而应“吃一堑长一智”,在痛苦的磨难和调整中向新目标冲刺。

面对失意,不能失志。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扬起前进的风帆,校正人生的坐标和航线,重新寻找和把握机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5不要让暂时的挫折击垮

成功者和失败者都有自己的”白日梦”。不过,失败者常常是虽祈望得到名声和荣誉,却从不真正为此做任何事情,只好在想入非非中度过一生。成功者则注重实效。当他们决心把自己的希望和抱负变成现实的时候,即使在重重摔倒以后,总是有理由坚强地站起来,他们从来没有被暂时的挫折击倒,而是勉励自己采取行动,向着目标奋勇攀登。

成功者总是年复一年地致力于某件事,以求得一条最合理的最实际的前进之路。无论面对什么情况,成功者都显示出创业的勇气和坚持下去的毅力。他们以一种大无畏的开拓精神,稳步前进在崭新的道路上,在非难面前泰然处之,坚定不移。

成功者共有的一个重要的品质就是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仍然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别人可能会说什么。考察一下一些知名人物的早年生活,就会发现他们中的一些人曾痛苦地遭到老师和同事的阻拦和泼冷水,而反对的焦点却恰恰是后来他们出类拔萃的方面。人们断言他绝对办不成想干的事,或者说他根本不具备必要的条件。但他们不听这一套!坚定地按照自己的信念干下去。

伍迪·艾伦,奥斯卡最佳编剧、最佳制片人、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金像奖获得者,在大学里英语竟不及格。

马尔科姆·福布斯,世界最大的商业出版物之一,《福布斯杂志》的主编,却没能当上普林斯顿大学校刊编辑。

利昂·尤利斯,作家、学者、哲学家,却曾三次没有通过中学的英文考试。

利文·尤里曼,两次被提名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演员的候选人,当年投考戏剧学院时,却没入选,因为主考人认为她没有表演才能。

理查德·L·马尼博士,神经放射学专家,在医学院一年级时,神经解剖学不及格。……

滑雪教练员彼得·赛伯特首次透露他将开创一个新的项目时,大家都认为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站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一个山顶,赛伯特表述了那个从12岁就伴随他的梦想,开始向世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进行挑战。赛伯特的梦想--高台跳雪--现在已经成为现实。

年轻的伊内蒂·比萨刚从按摩学校毕业后想在加利福尼亚美丽的蒙特雷地区见习接诊。当地的按摩机构告知该地按摩师为数众多,但却没有那么多的病人。于是在4个月中,比萨每天用10个小时挨家挨户地毛遂自荐,上门服务。他总共敲响了12500扇门,和6500个人谈并邀请他们到他未来的诊所就医。作为对他的毅力和诚挚的回报,在接诊的第一个月,他就医治了233名病人,并创下了当月收入72000美元的记录。

大约二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曾经忠告我们:对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在接受它们之前先予以重新思考,这是成熟的一个必备品质。成功者敢于向那些权威偶像、那些僵化的教条提出疑问。他们创造性的想象力和勇气给了他们自由,可以无所畏惧地开创新路,使自己达到更高的层次。他们不受那些他们的师长和朋友所盲目遵从的规范的束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