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用拖延表示“不”。
一位男青年想和女郎约会。他在电话里问女郎:“今天晚上八点钟去跳舞,好吗?”女郎可以回答:“明天再约吧,到时候我给你去电话。”同事约女郎星期天去美容,女郎不想去,可以这样回答:“我很想跟你一起去,可自从成了家,星期天就被家务没收啦!”
第三,用推脱表示“不”。
一位客人请求服务员替他换个房间,服务员可以说:“对不起,这得值班经理决定,他现在不在。”
和妻子一块上街,妻子看到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很想买,丈夫可以拍拍衣袋:“糟糕,我忘了带钱包。”
有人想找人谈话,对方看看表:“对不起,我还要参加一个会,改天行吗?”
第四,用回避表示“不”。
某人和朋友去看了一部拙劣的武打片,出影院后,朋友问:“你觉得这部片子怎么样?”可以回答:“我更喜欢文艺片。”
某人正发烧,但不想告诉朋友,以免引起他的担心。朋友关心地问:“你试试体温吗?”可以回答:“不要紧,今天天气不太好。”
第五,用反诘表示“不”。
和别人一起谈论国家大事。当对方问:“你是否认为物价增长过快?”可以回答:“那么你认为增长太慢了吗?”
恋人问:“你讨厌我吗?”可以回答:“你认为我讨厌你吗?”
第六,用客气表示“不”。
当别人送礼品,而又不能接受的情况下,可以客气地回绝:一是说客气话;二是表示受宠若惊,不敢领受;三是强调对方留着它会有更多的用途等。
第七,用外交辞令说“不”。
外交官们在遇到他们不想回答或不愿回答的问题时,总是用一句话来搪塞:“无可奉告”。生活中,当我们暂时无法说“是与不是”时,也可用这句话。
还有一引进话可以用作搪塞:“天知道。”“事实会告诉你的。”“这个嘛……难说。”等。
第八,以友好、热情的方式说“不”。
一位作家想同某教授交朋友。作家热情地说:“今晚我请你共进晚餐,你愿意吗?”不巧教授正忙于准备学术报告会的讲稿,实在抽不出时间。于是,他亲热地笑了笑,带着歉意说:“对你的邀请,我感到非常荣幸,可是我正忙于准备讲稿,实在无法脱身,十分抱歉!”他的拒绝是有礼貌而且令人愉快的,但又是那么干脆。
第九,避免只针对对方一人。
某造纸厂的推销员上某单位推销纸张。推销员找到他熟悉的这个单位的总务处长,恳求他订货。总务处长彬彬有礼地说:“实在对不起,我们单位已同某国营造纸厂签订了长期购买合同,单位规定再不向其他任何单位购买纸张了,我也应按照规定办。”因为总务处长讲的是任何单位,就不仅仅针对这个造纸厂了。
若想自己的人生能按照自己的意识发展,就要懂得对生活说“不”,羞于说“不”的时候,可以恰当地运用上述方法。但是,在处理重大事务时,来不得半点含糊,应当明确地说“不”。
8.拒而不“绝”,和和气气解决问题
既要把“不”字说出口,又要赢得对方的理解和体谅,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实非易事。敢于说“不”,诚然不易,而善于说“不”则更加难得。给拒绝找一个适当的方式,确实是一门艺术。
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怪圈”,明明是对自己有利,总断然否决;明明这人不适合于自己,又碍于面子,难以拒绝;明明是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在别人的盛邀下,只好勉强而为之。
的确,拒绝有时候真难!
但年轻人要想做出点成绩,我们就必须走出人情关系的误区,巧妙地把“不”字说出口。
小陈承包经营着一家技术开发公司。几年来,市场瞄得准,技术开发战略决策恰当,科技人员力量雄厚,经营管理科学,使得企业产值和利税大幅度上升,经济效益极好,因而引得许多人都想往这个单位钻。
一天,小陈的一个老上司打电话,想给他推荐一个职员,询问他能否接收。碍于面子,小陈就让老上司带着求职者来面试。面试结果,发觉很不理想,收进公司吧,养了个庸才,而且会破坏公司制度的,进人口子过大过松,电送一份薪水不说,还影响公司长远发展;不接收吧,老上司以前待自己不错,碍于面子,不好拒绝。于是,小陈愁眉苦脸地请教朋友。
朋友问清情况后,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从大处、长处着想,应当拒绝。
第二,要摆明单位实际情况,让老上司及求职者明白不接受的客观原因。
第三,要顾全老上司的面子,免伤自尊和和气。
两天后,小陈高兴地打电话过来,告诉朋友自己拒绝的办法和效果。小陈首先请老上司和那个求职者参观了解一下公司工作室各人员忙碌的情况和做事的难度,以及人事规章制度。接着向老上司汇报了在老上司以前指导下的发展情况,今年的承包合同指标。
“老上司,前几年,在您的指导下,公司发展很快,公司上下都非常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去年年初,我们按照您的指示修订和加强了管理制度和岗位用人制度,效果非常好,希望您能继续指导。对于您介绍的这个小伙子,所学与我们不对口,公司研究没有通过,也是怕影响今年的承包指标完成。如果有别的适合单位的话,我再想办法让他去试试。老上司,您看这样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