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声音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口齿要清楚;服装要整洁,不要奇装异服;发型必须和头型、脸型、体型相协调,等等。
通过着装、服饰、发型、化妆等方式可以使自己形象大为改观,从而多一些自信。我们要时刻注意,也许我们精心掩饰了自己的缺陷,别人可能依然感觉很明显。如果别人有意或无意提及你的缺陷,就坦然面对,能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尴尬会更好,比如相声大师马三立曾说:“模样长得惨了点,对不起老几位,还让您花钱买票。”他的幽默反而让人觉得他的缺陷也显得可爱。
和人打交道时,适度地把自己“包装”,等于强化了自己的“产品形象”。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良好的品德美化自己。这是个人形象的一个最重要部分,而且作用力最持久。
所以说,塑造良好的外表形象,要从品德开始。
学会展示你的“亮点”
勇猛的老鹰,通常都把它尖利的爪牙露在外面;精明的生意人,首先用漂亮的包装吸引顾客注意,以便待价而沽。威廉·温特尔说:“自我表现是人类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人类喜欢表现自己就像孔雀喜欢炫耀自己美丽的羽毛一样正常。
然而,传统的中国观念却扭曲了人的本性,人们过于注重谦虚的品质,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把“含而不露”看作一种美德,自己的优点、成绩和才能,自己不能说,要由别人来发现,相信是金子总有发光的那一天;无论有多么渊博的知识,多么惊人的才华,也只能说自己“才疏学浅”。总而言之一句话,不敢炒作自己,要被动等待伯乐来发现。
但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一辈子遇不到一个伯乐,不是一辈子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吗?所以,在这个人人争夺生存的空间的社会,你不要指望别人来给你机会,要主动站到台前亮相,把自己炒红,炒火,然后你才有成功的机会。
韩信初时在刘邦手下做小官。他总希望上面有人发现自己的才干,却没考虑如何表现自己,结果一直怀才不遇、沉沦下僚。他郁郁不乐,满腹惆怅,工作也没有干出什么成绩,更谈不上名气。
一次,对前途灰心丧气的韩信伙同一些人当逃兵,被抓住后,依律当斩。临刑之时,排在韩信前面的13人,都一个接一个地被砍了头。眼看就要轮到韩信了。这时他觉得再不好好表现一下自己,小命可就不保了!于是他高扬起头来,圆睁二目,面对监斩官夏侯婴大声呼喊:“汉王不是想争夺天下吗?为什么还要白白地杀掉英雄豪杰之士!”
这句话点中了刘邦的全部政治企图,可谓一语惊人。夏侯婴既感惊讶,又觉得奇怪,不免仔细地打量韩信一番,他发现此人相貌奇伟,仪表堂堂,像个英雄人物,于是将他释放。在交谈中,夏侯婴发现韩信非同一般,确实志大才高,便把他推荐给了刘邦。从此韩信成为刘邦的得力助手,并成为汉初三杰之一。
假如没有临死前的那一句呼喊,也许韩信早已成为刀下之鬼了,历史又会增加一份遗憾;再假设如果韩信在平常的工作中能够积极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也许早就被重用,也就不会有险些被杀头的事情发生了。
古代的有识之士常把自己比做千里马,当碌碌无为一生后,却埋怨世上的伯乐太少没能发现自己,无奈只得“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我们不禁要问,既然你认为自己是千里马,那么为什么不主动去找伯乐推销自己呢?
小王在一大机构任职,有一天,他对朋友大吐苦水,说没人了解他的才干,所以进入那个机构五六年,一直没有被重用。
“我是一颗钻石,不来磨亮我,怎么知道我价值连城呢?”朋友说。
“如果你是一颗钻石,你应该自己发光,不要等别人来磨亮你!要知道,每个人都会注意到发光的玻璃,却不会去注意蒙尘的钻石!”另一个朋友这么说。
台湾作家黄明坚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做完蛋糕要记得裱花。有很多做好的蛋糕,因为看起来不够漂亮,所以卖不出去。但是在上面涂满奶油,裱上美丽的花朵,人们自然就会喜欢来买。”一个人要想得到重用,就要把“亮点”呈示出来,让人留意并动心。
那么,如何展示“亮点”呢?有两个做法,一由外,一由内。
所谓由内是指内在的充实。也就是说,你不要去等待识才的人,你应该不断地充实你的才能,否则等识才的人来了,却发现你不过是一块玻璃,那不是失去机会,也弄得自己很难堪吗?有人熬了十几年终于当了主管,可是不到半年就下台,道理就在这里呀!如果你的才能已提升到某一个程度,你可以离职他就,也可以在别的地方发光,让别人不得不注意到你的存在!毛遂应该是这方面老祖宗或代言人吧!!
所谓由外,就是让自己的亮点外化。如果你是一颗钻石,你应该想办法使自己暴露在光线之下,借着光线的折射,使别人发现你。也就是说,你要在工作上争取表现的机会,不但在自己的职位上尽心尽力,追求卓越的成绩,并且要让有权力提拔你的知道你成绩。
小孙在新公司工作约两个月了,工作一直没有什么进展。今天早晨公司的副总找她刚谈完话,当她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时,收到了一份传真,传真上说,她花了两个星期争取的一笔业务成交了。她叹了口气,说要是传真早5分钟来就好了,她对副总就有的说了。这时她的同事建议她赶紧去副总办公室报喜。起初她并不愿意,说写个便条就可以了,可是同事说趁热打铁,更能显示你的功劳,不过要假装不经意地提起这个巧合,你最好说:“我们刚谈完,我就成交了这笔生意!”
她按着同事的说法做了,结果副总非常高兴,建议她告诉公司的公关部门,好让公司同仁知道这笔进账。
霍伊拉说:“如果你具有优异的才能,而没有把它表现在外,这就如同把货物藏于仓库的商人,顾客不知道你的货色,如何叫他掏腰包?”
所以,一个人想引起这个世界的注目,一定要把自己最精彩的东西通过最精彩的方式亮出来,让人看见,让人喜爱,并愿意付出相当价值来获得。这样,你的人生出路就有保障了!
适当的时候当个傻瓜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其实有时候糊涂一点,比耍小聪明好。一个人如果过分认真,那么必将一事无成。在待人处世中,许多时候装得迟钝一点、傻一点、糊涂一点,往往比过于敏感更有利。
你表现得对一切都明白,精明过人,有时并不是好事。明白过了头,在外人看来就是冒傻气。所以,有时装装糊涂,耍耍滑头,凡事不那么较真,反而会有利于做事,同时也能使场面圆满。
商代末期,商纣王通宵喝酒而忘记了当时是什么日子,问左右的人,都不知道,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对他的从人说:“身为一国的主人,而让一国的人们都忘记了月日,国家就很危险了。一国的人都不知道,而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也就很危险了。”于是对使者推辞说自己喝醉了酒,也记不清是什么日子了。
记得有首新体诗中有这样一句话:“做一个现代人要精明。但是虽然精明,却不是要你把你所知道的全部都说出来。”意思也很明白了,无非是说在现代社会中,有时即使自己清楚也要装一装糊涂。这无论在官场、商场、职场都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
明朝都御史韩永熙在江西为官时,江西地面太平无事,百姓都称赞韩永熙的德政比皇上还要高。而韩永熙却从不沾沾自喜,偶尔做几件有辱自己身份的事,让百姓们抓住把柄,街谈巷议,任人胡说。
有人问他:“你何必败坏自己的名声呢?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吗?”
韩永熙答道:“天子是天下第一,谁超过他,谁还能活吗?”
一次,手下来报说宁王朱宸濠的弟弟来了。韩永熙大吃一惊,想不出他来的目的,只是叫人准备了一个白木小桌,随时听用。
朱宸濠手握重兵,朝廷对他的态度一向是压制与拉拢并施。韩永熙知道,宁王的弟弟无故前来,绝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