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变则通 通则达全句出处 > 方圆变通法则做人不要太死板(第3页)

方圆变通法则做人不要太死板(第3页)

淳于髡又问:“假如嫂子掉到水里,可以用手拉她吗?”

孟子说:“嫂子掉到水里,有生命的危险,不去拉她救她,这无异是豺狼。男女之间授受不亲,这是正常的礼制;嫂嫂掉入水中,用手拉她,这是礼制的变通。”

在生活中,变通是多么的重要!!可是,是不是因为它重要,我们就要事事变通,时时变通呢?非也,古今中外,无数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当执着处,我们不可一味变通!

首先,在做人原则上,当讲执着,不能一味变通。古人云:“随流性转,乃是常人。”普通人没有人要坚持的东西,经常根据时势改变自己的行事作风。大人物却不是这样,在原则问题上坚定不移。这样的人,往往会群体中的主心骨,不但身边的人会敬重他,服从他,就连他的敌人也会尊重他。

齐国权臣崔抒控制国政后,召集朝中大臣在自己家里歃血盟誓,借此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指天发誓说:“不亲附崔氏而亲附齐国公室的人,将遭天打雷劈!”

不少大臣都按照崔杼的话发了誓。

轮到晏子时,晏子低头含了血,也指天发誓:“不亲附齐国公室而亲附崔氏的,将遭打雷劈!”

崔抒大怒,用矛顶住晏子的胸膛,用戟勾住他的脖子,威胁道:“你还是把说过的话改回去吧,这样我就会和你共享齐国。你要是不改的话,应该知道后果!”

晏子镇定地说:“崔抒,你难道没有学过《诗》吗?《诗》上说:‘密密麻麻的葛藤,爬上树干枝头。和悦近人的君子,不以邪道求福。’君子不以邪道求福,那我更不能够如此。你考虑一下我的话吧!”

崔杼想了想,叹息道:“这是个贤德的人,我不能杀死他!”于是把晏子放了。

其次,对于预定的人生目标,不能随境遇而变,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唯有持之以恒,才可能达成目标。只有执着目标,才不会有那么多的左顾右盼,才不会有那么多的迟疑迷惑,才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痛悔。这样,你就能以坦然之心、心无旁骛地向目标进发,而不受任何不理想的遭际所左右。

孔子率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陷入困境,一连七天只能靠吃野菜度日。孔子没有任何怨言,仍然一如既往地在屋子里弹琴唱歌。

子路、子贡和颜回一起在野外采集野菜。子路对子贡说:“我跟随先生这么久,他先是在鲁国被逐,后来被迫在卫国隐居,再后来在宋国的大树下习礼时被人砍倒了树。现在又在陈蔡之间陷入了困境。先生遭遇了这么多的羞辱,虽然凌辱先生的人从来没有受到过惩罚,但先生的歌声却没有中止过。难道君子对所有的事都不感到羞耻吗?”

他们回来后,颜回将子路的话如实地告诉了孔子。

孔子很不高兴地推开琴,让颜回将子路和子贡叫进来,严厉地说:“你们知道吗?君子在道义上通达,叫做通达;在道义上困窘,才是困窘。现在我固守仁义的原则,遭受了乱世的祸患,这是我应该得到的处境,怎么能叫做困窘呢?我反省自己,在道义上不感到内疚,在灾难面前不丧失自己的品格。严寒到来,松柏在霜雪降落以后,还不凋落,我们因此知道松柏的生命力旺盛。从前,齐桓公因为流亡莒国而萌生复国称霸之心,晋文公因为逃亡曹国而萌生复国称霸之心,越王勾践因为受会稽之耻而萌生复国称霸之心。现在我们在陈蔡之间陷入困境,对我来说大概是幸运吧!”

子贡和子路都感到十分羞愧,都说:“听了老师的教导,我们才知道天的高远,地的广大啊!”

大哲学家罗曼·罗兰曾说;“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念。”其实我们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没有信念,只是在坚持的途中,变通这个观念不时来拜访我们,于是我们不再执着,然而却不知道,成功女神正是在你变通的时候,一点一点的离我们远去了。很多时候,我们梦寐以求的成功,依赖于锲而不舍的决心。

勿为常理所拘

我们常说做事要讲求常理,也要合乎常情。所谓“常”,就是经常的意思,而“常理”,就是通常的道理。中国宋朝的大儒家陆象山先生曾说过:“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至西海南海北海有圣人出,亦莫不然。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至于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此心此理亦无不同也。”我们是一个重视常理的民族,遵从常理也符合社会稳定和生活安定的需要。可是在某些时候,我们只有不被常理所限,不按牌理出牌,才能收到意想不到之功。

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大将高峻人强马壮占据高平,当地人民只知有高峻,而不知有刘秀。刘秀决心除此祸患,于是派寇恂率军讨伐高平。临行前寇恂请示光武帝:“是要讨伐他,还是招降他?”

刘秀道:“能招降最好,不然就剿灭他的全军。”

寇恂领了圣旨,率领大军日夜兼程赶到高平边界,驻扎下来。高峻得知寇恂领命来镇压自己,便派军师皇甫文出城拜见寇恂,以便探探朝庭的口风,于此同时,他让城门高度戒备,不允许任何人随意出入。

皇甫文来到寇恂军帐后,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

寇恂见其态度傲慢,心中不禁暗暗生气,问道:“见了本将军,为何不跪?”

皇甫文拍手大笑。“跪你?就是刘秀在此,我也不跪,何况你一个武夫!”

寇恂拍案大怒道:“你们这群乱臣贼党,不为江山社稷立功,反而危害人民,抵触朝廷,罪大恶极。本应斩首示众,诛灭九族,念当今皇上仁慈,只要你们肯投降,朝廷定会从宽处理的!”

皇甫文还没听完,便已笑得蹲在地上。众武官皆被皇甫文的这种行为激怒了,都大声呵斥道:“这成什么体统,像你们这种人,即使朝廷招降了你们又有什么用?”

皇甫文听到这里,立即止住了笑,站了起来,用手指着寇恂嘲讽道:“你不敢攻城吧?刘秀小儿没给你命令,你这小官岂敢乱来?”

寇恂冷冷一笑,对皇甫文说道:“本将军攻不攻城,我想你是看不到了!”

皇甫文惊了一下,故作镇定地问道:“你说什么?”

“来人啊!”寇恂一声大喊:“把这个狗头军师给我拖出去斩了!”

众武官们忙拦阻道:“将军,两兵交战,不斩来使!”

皇甫文连声道:“是啊,是啊!将军难道没听过吗?”

寇恂没有听取众人的劝告,命两个武士把浑身颤抖皇甫文拖了出去,并告诉皇甫文的副使道:“回去告诉你的上司,皇甫文已被我斩了,若投降就赶快投降,若不降就等着我的军队攻城!”

副使忙跑回去告诉高峻,高峻害怕了,当日就大开城门投降了寇恂。

众将领向寇恂贺喜,顺便问他:“当日来时,高峻严守城池,一点也不像投降的样子,为何杀了皇甫文他就这么快投降了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