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变则通 通则达全句出处 > 方圆变通法则做人不要太死板(第2页)

方圆变通法则做人不要太死板(第2页)

楚庄王一听此话心中便已有数,但是表面仍不动声色。沉吟了一会儿,他才说道:“三年不飞,但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但一鸣惊人。寡人明白你的意思,你先回去吧。”

伍举心里顿时明白了:大王贪图享乐只是假象,心里却在思考宏图伟业。于是,他放心地回去了。

果然,不久后,楚庄王便不再纵情享乐了,迅速开始致力于政治革新。他首先对那些整天围绕在他的身边、与他一起吃喝玩乐的谄媚之人给予处分,接着又任命曾经冒死进谏的伍举等人。经过一番治理,整个国家面貌焕然一新。

从这段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楚庄王一开始的吃喝玩乐并不是单纯的享乐,而是以此为挡箭牌,暗中进行观察,从而分辨出哪些人是可用之才,而哪些是无用之才。而伍举也不愧为贤臣,他没有直截了当地与楚庄王不得进谏的禁令作对,而是绕着圈子试探楚庄王的心迹,终于得到了满意的回答。

在与人交往中,绕圈子看似效率不高,有时却是达成目的最好方法。

摒弃“怀才不遇”的想法

“怀才不遇”的感觉越强烈,心理上的负担就越沉重。

每个地方都有“怀才不遇”的人,这种人牢骚满腹,喜欢批评,一副抑郁不得志的样子。和这种人打交道,往往比较累,运气不好的时候,还会被他冷嘲热讽一顿。

在自命“怀才不遇”的人中,有的根本是自我膨胀的庸才,他之所以无法受到重用,是因为他的无能,而不是别人的嫉妒。但他并没有认识到这个事实,反而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到处发牢骚、吐苦水。他们并没有什么可骄傲的资本,只是想当然地高看自己一眼;或者用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比,永远得不出客观的结论。

但是,也有一种人,真的有才干,但因为无法跟客观环境配合,“英雄无用武之地”,但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屈就,所以痛苦不堪。

难道有才的人都会这样吗?并不是的,虽然有时千里马无缘见伯乐,但他们遭遇坎坷的原因主要是自己造成的。因为这种人常自视过高,看不起能力、学历比他低的人。可是社会上的事很复杂,并不是你有才就可得其所哉,别人看不惯你的傲气,就会想办法修理你。至于上司,因为你的才干威胁到他的生存,如果你不适度收敛,那么你的上司绝对会打压你,不让你出头。人的斗争就是这么回事,于是你就变成“怀才不遇”啦!

晚唐诗人罗隐,年轻时既有才又有名,过多的赞誉使他自视清高,谁都瞧不起。因此,他的人际关系很糟糕,别人郡不愿跟他交往,也没有人重用他。这更助长了他的愤愤不平之气。

一次,他进京应试,与一位官员同乘一条船。船家好意告诉他,船中有一位京官,问他愿不愿去结交一下。罗隐大言不惭地说:“凭他什么官,我只要用两只脚夹起笔,就比他们强。”不料这话刚巧被那位官员听见,在朝臣中广为传播,罗隐的人缘就更差了,进士考试也更加没有指望。

怀才不遇的人,在人生事业中,往往会遇到很多人为的阻碍,百事不顺。因此他们怨愤不平,对他人充满敌意。他们却不知道,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试想,你总想站到别人头顶上去,谁受得了你这种自高自大的作风呢?你注定了将一次又一次摔倒。

不管有才或无才,经常抱怨“怀才不遇”的人,总是让人无法欣赏的。因为你若一听他谈话,他就会批评同事、主管、老板,跟别人的观点唱反调,好像他自己有多了不起似的。结果呢?“怀才不遇”感觉越强烈的人,越把自己孤立在小圈圈里,无法参与其他人的圈子。每个人都怕惹麻烦而不敢跟这种人打交道,人人视之为“怪物”,敬而远之。恶评一起,除非他改变环境,在原有的生活圈子里,他将永远无法出头。

这种人现实中大有人在,时间长了,自己觉得干得也很无聊,因此有的在原岗位辞职了,干的还是小职员,有的则在原单位继续“怀才不遇”下去。

一个人不管才干如何,一定会碰上才干无法施展的时候,这时候你千万记住:就算有“怀才不遇”的感觉,也不能表现出来,你越沉不住气,别人越把你看轻。应该冷静地看待自己的处境,然后寻求突破的机会。

首先应评估自己的能力,看是不是把自己高估了。你可找朋友和较熟的同事替你分析,如果别人的评估比你的自我评估低,那么你要虚心接受。

其次,检讨为何自己的能力无法施展,是一时无恰当的机会?是环境的限制?还是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问题,那只好继续等待;如果是环境不利,那只好去职;如果是人为因素,那么可诚恳沟通,并想想是否有得罪人之处,如果是,就要想办法疏通,以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第三,应考虑拿出其他专长。有时怀才不遇是因为用错了专长。如果你有第二专长,那可以要求上面给你机会去试试看,说不定就此打开了一条生路。“世界第一女CEO”费奥莉娜,原先是干财务工作的,表现平平。后来她认为自己的长处是交际与公关能力,所以,她主动向上面要求去做业务员。没想到,她一下子找到了人生突破口。由于业绩出众,她屡获升迁,知名度大增。最后成为惠普公司最高执行官。

第四,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要成为别人躲避的对象。不管自己是否有机会受到重用,也要广结善缘,尽量帮助他人获得成功,这将为你为带来意想不到的助力!

总之,最好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想法,因为这会成为你心理上的负担。谦卑地做你该做的事,就算是大材小用,也是快乐的。总有一天,你的才干会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伤人别伤心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一些人,说了对不起自己的话或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这时,我们应当怎么办呢?是针锋相对,以怨报怨,还是宽容为怀,原谅别人?

人生好比行路,总会遇到道路狭窄的地方。每当此时,最好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如果心中常有这种想法,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抱怨了。即使终身让步,也不过百步而已,能对人生造成多大影响呢?你经常让人一步,别人心存感激,也会让你一步,一条小路对你来说也是坦坦通道。你事事不肯让人,别人心怀怨恨,就会设法阻碍你,损伤你,即使—条大路,对你也充满险阻。人与人之间往往是心与心的交往,诚心换来的是真情,坏心换来的是歹意。

在战国时代,有一个叫中山的小国。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汤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都喝上。没有喝到羊肉汤的司马子期感到很失面子,便怀恨在心,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很快被攻破,国王逃到了国外。当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拿着划艮在他的后面,便问:“你们来干什么?”

两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得到您赐予的一点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我们的父亲临死前嘱咐,不管中山国以后出什么事,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感叹地说:仇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肉汤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人的自尊比金钱还要重要。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少许金钱,尚可忍受,一旦自尊心受到损害,就无法预测他将会干出什么事来。有时候,本无存心伤人之意,却可能因为一句无意的话伤害别人,甚至可能为自己树立—个敌人。言行的谨慎看来是很重要的。

从前有某显宦,喜欢下棋,自负是国手。某甲是他门下的一名食客,有一天与某显宦下棋,一入手便咄咄逼人。比赛到后来,竟逼得某显宦心神失常,满头大汗。某甲见对方焦急的神情,格外高兴,故意留一个破绽。某显宦满以为可以转败为胜,谁知某甲突出妙手,局面立时翻盘。某甲很得意地道:“你还想不死么?”

某显宦遭此打击,心中很不高兴,立起身来就走。虽然某显宦有很深的修养,胸襟宽大,但也受不了这种刺激,因此对某甲就有了成见。而某甲呢,他始终不懂为什么某显宦不再与他下棋。某显宦也为了这个,总是不肯提拔某甲。某甲只好郁郁不得志,以食客终其身。也许他会自认命薄,哪知是忽略了对方的自尊心,控制不住自己的好胜心,使小过失铸成了终身的大错。

如果遇到必须取胜,无法让步的事,又该怎么做呢?那也要给别人留一点余地,就像下围棋一样,“赢一目是赢,赢一百目也是赢”。只要能赢就行了,何必让人家满盘皆输?比如与人争辩,以严密的辩论将对方驳倒固然令人高兴,但也没必要将对方批驳得体无完肤。这样做不但对自己毫无好处,甚至会自食其果,遭到对方的反击。当我们和他人发生摩擦时,首先要了解他的想法,然后在顾及对方颜面的前提之下,陈述自己的意见,给对方留有余地。这一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非常重要。

当执着处不可一味变通

执着与变通,自古以来似乎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人们常说,执着而不知变通是顽固不化,泥古而不会通今是冥顽不灵。由此可见,执着与变通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关于执着与变通的度,孟子早就有过精辟的见解。

有一次,淳于髡问孟子:“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吗?”

孟子回答说:“是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