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鲶鱼放进鱼槽内,由于环境陌生,便会四处游动,处处挑起摩擦和骚动,而大量的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已”,自然就紧张起来,于是便不停地游动。这样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被运到了港口。
这就是“鲶鱼效应”。它告诉人们,只有不停地运动,生命才会顽强地保持下去;只有不停地奋斗,我们在竟争中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正是为了在激烈的竟争中生存下去,许多犹太人都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办法。我们知道,犹太人有个规矩,安息日不能工作,只能在家虔诚休息,学习典籍。可有个别商店的老板却照常营业,亵渎了安息日。一次讲道时,拉比对这些店主大加挞伐。可是,礼拜结束后,亵渎安息日最甚一个老板,却送给拉比一大笔钱。拉比非常高兴。
到第二周礼拜时,拉比对安息日营业的老板指责得就不那么厉害了,因为他指望这样一来,那个老板给的钱会多一些。谁知,结果拉比一个子也没拿到。拉比犹豫了好一阵子,鼓足勇气来到这个老板家里,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老板回答:“事情十分简单。在你严厉谴责我的时候,我的竞争对手都害怕了,所以,安息日只有我一个人开店,生意兴隆。而你这次说话一客气,恐怕下周大家都会在安息日营业了。”
这个商店老板,追求的就是一种垄断的有利条件,他付给拉比的那笔钱,不过是他安息日赢利的一小部分而已,这点费用要比采取其他招徕顾客的手法,如广告、惠赠、大减价等省时省力省钱多了,但这样一点小的竞争优势因为拉比的宽容也就已经失去了。
知难而进,逆流而上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一辈子一帆风顺。犹太人凭着过人的胆识,抱着乐观从容的风险意识,知难而进,逆流而上,往往赢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然而,懂得从失败中学到经验和智能,这才是无可比拟的珍贵财富,只有坦然面对失败的人,才算真正成熟的人。在这方面,大概没有任何民族比得上犹太人。
犹太女作家戈迪默无疑是犹太民族的骄傲。
她是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的第七位获奖者。然而,这份荣誉是她用40年的心血和汗水得来的,这当中,她多次面临严重的挫败,但她从不放弃自己,也毫不气馁。
她于1923年11月20日出生在约翰尼斯堡附近的小镇——斯普林斯村。她是犹太移民的后裔,母亲是英国人,父亲是来自波罗的海沿岸的珠宝商,幸福的家庭生活,启发了小戈迪默的无限憧憬和梦想。
六岁那年,她抚摸和凝视着自己纤细而柔软的躯体,梦想着当一位芭蕾舞演员,她从剧院里得知,舞台生涯,最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的情感,也许这就是她追求的事业。
于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星期六,她报了名,加入了小芭蕾剧团的行列。但事与愿违,由于体质太弱,她对剧烈活动的舞蹈并不适应,经常被一些小病痛纠缠着。久而久之,小戈迪默只好被迫放弃了这个理想。
遗憾之余,这位倔强的女性暗暗发誓:条条大道通罗马,她终究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然而,命运不但没有赐福给她,反而把她逼上更加痛苦的深渊。八岁时,她又因患病离开了学校,中断了学业,夜晚,她常常流着无奈的泪,期盼着明天身体会好转,然而,天不从人愿,也只好终日坐在床上与书为伴了。
某个明媚的夏日,心烦意乱又十分孤独的戈迪默,偷偷地走上了大街,她想从车水马龙的街面上找到一点快乐。
突然间,她被一块不大不小的木牌所吸引,并久久不愿离开,这木牌上写的是:
“斯普林斯图书馆”。
她欣喜若狂,早已将课本读熟了的她,最渴望的莫过于书了。此后,她迷上了这家图书馆,整日泡在书堆里。
图书馆下班铃响了,她却一头埋在桌子底下,等图书馆的大门确实锁上了,她才钻出来,在这自由自在的王国里,她尽情而贪婪地吸吭着知识的营养。就这样,慢慢的,使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那稚嫩的小手拿起了笔,浓烈的情感化为文字流滴在白纸上。那年,她才九岁,文学生涯就此开始。出人意料的,十五岁时,她的第一篇小说在当地一家文学杂志上发表了。
当时,不认识她的人,谁也不知道这些优秀的小说,竟出自一位少女之手。
几年以后,戈迪默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说谎的日子》问世。优美的笔调、深刻的思想内涵,触动了当时的文坛。戏剧界、文学界几乎同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位女作家。
像一匹野马,戈迪默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漫长的创作生涯,她相继写出10部长篇小说和200多篇短篇小说。惊人的产量,加上精致的品质使她连连获奖:她的《星期五的足迹》获英国史密斯奖;之后她意外地又获得了英国的文学奖。
她说:“我要用心血浸泡笔端,讴歌黑人生活。”满腔的热忱很快就得到报答。她的《对体面的追求》一出版,就成为成名之作,受到了瑞典文学院的注意。
接着,她创作的《没落的资产阶级世界》、《陌生人的世界》和《上宾》等佳作,轻而易举地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然而,就在她春风得意、乘风扬帆之时,一个浪头伴一个旋涡使她又几经挫折,瑞典文学院几次将她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但每次都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得奖。
面对打击,这位弱女子若有所失,她曾在自己著作的扉页上,沉重地写着:“内丁·戈迪默获诺贝尔文学奖”,然后在括号内写上“失败”两字。然而,暂时失落并没影响她对事业的追求,她一刻也没放松过文学创作。终于,她从荆棘中闯出了一条成功的路。
生命的天秤,常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摆动不定。只要不放弃希望,永远就不会失去胜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