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那年,杰克被送进了学校。他每天上学前3小时就要起床给顾客送肉,但这样的半工半读式的学习生涯也没有能维持多久。由于家里缺少劳动人手,杰克在12岁的时候就不得不辍学开始在商店里帮忙。但杰克很快就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为了摆脱这种乏味的生活,杰克在人家举行婚礼或生日聚会时就跑去表演节目。不久他离家出走,到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各地巡回演出,并给自己起了一个“童声歌星莱昂·朱亚多”的艺名。
杰克的哥哥萨姆劝杰克不要去做演员梦,建议他选择与电影院有关的职业,如电影售票员或经纪人。因为电影行业是一门新兴的行业,不仅能赚钱,而且有无限的前途。杰克采纳了哥哥的意见。于是,兄弟俩拿出来了各自的积蓄并把家里拉车送肉的老马作为抵押买了一部电影放映机。这样,12岁的杰克·华纳和他的哥哥萨姆闯入了一个他们一无所知的行业,试图在这一新兴的领域发大财。杰克·华纳兄弟闯入电影行业时,这一行业才不过10年的历史。华纳兄弟初闯电影业就身手不凡。他们公开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埃德温·S·波特拍摄的《火车大劫案》。这部片子虽然只放映12分钟便结束了,但是由于它是最早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片子,因此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开始的时候,华纳兄弟没有自己固定的电影院,只是带着放映设备四处巡回放映。有时在室内,有时就在公园这样的地方露天放映,但他们的收入也非常可观,第一个星期的门票收入就有300多美元,比他们的父亲在肉制品店一个月挣的钱还多。不久,华纳兄弟有了自己的第一家电影院,他们给电影院取了一个金钱味十足的名字——宝石。宝石电影院设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纽斯宇市。1912年,华纳兄弟开始自己生产影片,开拓影片发行业务。到1922年,华纳兄弟已经在无声电影时代的电影业中平稳地立住了脚。
20年代中期,他们在好莱坞林阴道建立了自己的摄影棚。20年代,有声电影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能通过扩音器的电气录音和“三级真空管”的音响放大办法而获得解决。于是制造无线电器材的大电气公司成了有声电影专利权的所有者。当时,这些专利权主要垄断在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西方电气公司集团和德国的A.E.G、托比斯公司、克兰影片公司的手里。西方电气公司曾建议那些同样受摩根财团控制的美国大电影公司采用它的录音技术。但是这些大电影公司却满足于无声电影的现有成就,认为这一新技术是洪水猛兽,一旦采用,必会危害好莱坞的霸权,没有人敢冒险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是西方电气公司选中了华纳兄弟作为合作者,因为杰克·华纳和哥哥萨姆·华纳不仅富于开拓精神,而且对于在电影院里用扩音器代替管弦乐队的方法非常感兴趣。此时,华纳兄弟的小影片公司已经收买了维太格拉夫这家古老的公司和一个由15家影院组成的小放映网。然而华纳兄弟公司如果采用这一技术就将会因为资金用于扩大经营规模而财政吃紧。华纳兄弟决定只将最后的资本用于拍摄著名歌手阿尔·乔逊主演的歌剧《唐璜》,结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票房收入达350万美元。《唐璜》的成功显示出了有声电影的无穷魅力和潜在的巨大市场。1927年,华纳兄弟又拍成了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的《爵士歌王》,这部片子仍由阿尔·乔逊主演。这部片子很大程度上是杰克·华纳的自传体或可以说是他少年时代歌星梦的重温。《爵士歌王》的上映取得了比《唐璜》更大的成功,票房收入达500万美元。不仅这样,这部片子还在好莱坞刮起了有声电影的一股飓风,好莱坞的电影公司看到有声电影的巨大优势,纷纷进军有声电影领域。《爵士歌王》的成功,宣告了有声电影时代的到来。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也因此而一路成为影业巨头之一。
30年代,尽管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时期,但是华纳兄弟公司却仍有了长足的发展,和米高梅公司、派拉蒙公司一起成为当时的三大影片公司。在这一时期,华纳兄弟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以大城市强盗歹徒为题材的影片,如爱德华·S·鲁宾逊主演的《小恺撒》等,这些片子给影坛带来了一股警匪片的旋风。除此之外,华纳兄弟公司还生产其他一些片子,多是取材于现实生活,用写实的手法刻画社会问题。与竞争者的影片公司相比,华纳兄弟公司制作的影片更加切合时代。1940年,华纳兄弟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上千名员工、每年推出50多部影片的影业帝国。在二战期间,杰克用电影与法西斯进行斗争,支援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事业。他不仅从财力物力上支持拍摄军事影片以用来快速培训战争所急需的军事人才,而且还拍摄了根据在美国破获的一个德国间谍网的真实事件而写的《一个纳粹间谍的自白》等等。为此,他一度受到了纳粹的恐吓,以致他不得不在贝弗利山自己的住宅周围布置警卫。但是作为犹太人的杰克没有被吓倒,反而动员整个好莱坞起来同纳粹进行斗争。
战后,受到行业内部的压力,华纳兄弟公司电影业巨头的地位开始动摇,政府也开始干预电影市场,勒令电影制片公司关闭自营的电影院。同时电视的迅速普及直接挤占了电影业的市场。电影业大有走向衰落的势头,许多制片公司一筹莫展。然而杰克坚信电影业自有一片天地,不是电视业能够全面占据的。因此杰克迎难而上,拍出了《马德雷山的宝藏》和《无故的反叛》等几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影片。杰克的努力表明,在电视业的挑战面前,电影业不是无所作为的,只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电影业就会重新赢得观众,再现其特有的魅力。杰克给战后暮气沉沉的美国电影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杰克·华纳从来都不是美国报酬最高的人。他和他哥哥哈里一起经营的制片厂主要拍摄成本低廉的影片,这与米高梅影片公司的大投入形成强烈对比。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天,女演员安·谢里登带了一位男演员参观华纳兄弟公司,他们发现一个上年纪的绅士一边起地板上的钉子,一边把它们放到嘴里。那位男演员问道.:“那人是谁?他在做什么?”谢里登回答说:“他叫哈里·华纳,就是这个公司的老板。”虽然华纳兄弟的投资成本低,但他们还是为电影历史做出了一个重要贡献——他们推出了《爵士歌手》第一部正片长度的有声电影,如果算上《卡萨布兰卡》就是两个贡献。
自我挖掘,世上没废物
在一家有名的博物馆,在不太惹人注意的墙上,挂了一幅特殊的画,题名“将军”。画上是一个人和一个魔鬼在下棋。图画中的人集合了所有的智慧在与魔鬼奋力拼杀。
这盘棋,象征着人类在世界上的生活,所以比赛显得尤其重要,为了获胜,双方均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令人遗憾的是,局面出现的形势是:魔鬼将了一军,人类眼看就要落败了。有位特别的人来参观博物馆,看到了这幅画,并且深深地了解了画的涵义,激动地站在画前不肯离去,嘴里蹦出这样一句话:“魔鬼怎么能将人的军,会有这样的事情吗?”
他又凝视了许久,突然一跃而起,疯狂地大叫:“骗人,骗人!”
“还有希望,还有一招……”
的确,魔鬼经常使人濒于毁灭的边缘,可是,人类经常都有最后的一招,那正是起死回生的一手,人类的希望就在这里。
貌似绝望的棋局还有解救办法,就是说,人类还有一步好棋可以走,走了这一步,人类就可以赢。
生命的天平,常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摆动不定。只要加强希望的分量,就能保护生命,就可以使天平的指针倾向于人类的方向。
犹太民族正是凭借着这种生存意志,坚韧、自信、执著走在世界最前沿。
拜耳是德国著名的科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从小勤奋好学,进入大学是学习物理和数学的。毕业后,他觉得自己才21岁,还有潜力多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于是又开始攻读化学。由于已有了坚实的物理知识,学习化学进步很快,第二年(即1857年)他就发表了对甲基氯的研究论文,初步显示出他对化学研究的潜能。
1872年,他在斯特拉斯大学任教授时,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智慧,开展对酞染料种类的研究,很快成为染料史上确定靛青性质和结构成份的第一位化学家。3年后,他进一步运用自己的学识和研究成果,研究出靛蓝的全部成份,并建立了著名的拜耳碳环种族理论。拜耳临花甲之年,也还继续自我挖潜,编写了反映他的研究成果的著作《拜耳科学成就》。可以说,拜耳一生是研究挖潜的一生,成果累累。
如同拜耳一样的犹太人颇多,如多面手贝拉斯科、科学家总统卡齐尔、商学兼优的瓦尔堡家族等等。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善于自我挖潜,从而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取得事业的成功。
犹太人伯林纳没有读过大学,但他创造发明的技术比博士和一般科学家还多,他发明的电话受话器比爱迪生还早,他一生发明了许许多多的新技术新产品,被称为“美国最有价值的一位公民”。这都是他们勤奋好学,善于总结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挖掘自己的潜能的结果。
犹太人明白,人的经验和知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的。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的,“人不是生而知之,教而后知”。一个人因生活或工作经验不足、知识不够而招致事业的失败,千万不要失望和气馁,而应该采取补救的办法,随时随地记你所当记的,学习你所当学的。如爱因斯坦,他虽然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但他同样感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他明白到,知识的海洋浩翰无边,仅数学这门学科,就分成许多专门领域,每个领域都能费去一个人短暂一生的时光。他在创立相对论时,深感自己的非欧几何知识不足,他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奋斗目标,而立志专攻非欧几何,补足这方面知识,最后终于创立了闻名世界的相对论。
不仅科学技术领域,经商也如此。许多商界的巨子,都是由于不断的努力充实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知识,一步步地攀登到最高的位置,走上发迹致富之路。犹太人比奇特尔,从德国移民到美国时,两袖清风,既没有资本,又没有专业知识。为了生活,他从事一些家庭维修业,如厕所、水喉、窗户的维修等。他没有经验,悄悄到一些工地观察别人怎么安装和建设这些工程的,他自己也找了有关的书籍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把自己的精力和潜能全部挖出来。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比奇特尔公司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建筑工程集团,年收入超百亿美元。
犹太人形成一种好学风气,他们宁可克制自己的游乐和忍耐艰辛,而对充实本身的经验和知识却肯大量投资,绝对不会吝啬。他们明白,工作经验和知识的充实,可把自己的潜能充分地带动出来,这成为事业成功的财富。
总之,工作上的经验和知识,加上自身的潜能,是一个人的最宝贵财富,它引导你走上成功的康庄大道,是打开财富之库的锁匙。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塔木德》指出:“生命有限,时光荏苒,只有奋斗不已,方能生生不息。”所谓丛林法则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法则。在犹太人看来,我们总是在和别人赛跑,也在和自己赛跑,我们虽然能掌控自己,但却只能永远不停地向前走,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犹太人是颇具积极进取精神的,他们在任何场合、任何环境、任何时间均保持着寻求积极面的意识,这是犹太人成功的秘诀。当然,他们在正视积极面中,并不是忽视否定面,恰恰相反,敢于面对现实,绝无畏缩或自我陶醉。正因为犹太人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遇到困难总能设法把它转变为积极面,帮助其克服困难。
有位著名的登山家在回答记者的提问:“你已经是登山者中最成功的一位了,为何还要去登那座无人能登的山?”他淡淡地说:“因为山就在那儿。”对于犹太人来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停地奔跑,就在于向更高的山峰发起冲峰。
不可否认,这个世界是属于那些不停奔跑的人,他们为了生活忙碌着,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如果停止奔跑,我们就可能被别人甩在身后,更可能因此而失掉积极进取的斗志,最终会被社会淘汰出局。
挪威的渔民出海去捕沙丁鱼,他们将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抵达码头时,如果鱼仍然活着的话,就可以卖很高的价钱。但是沙丁鱼却很容易在抵达港口前就死掉,于是,他们千方百计地要让鱼活着回海港。
但是,除了一个渔船外,其他渔船的种种努力均告失败。这艘渔船的船长一直不公开他的秘密,直到他死了以后,人们去参观他的鱼槽,秘诀才被揭开:鱼槽里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
为什么放一条鲶鱼,就能让沙丁鱼活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