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此一来,车兜售一空,资金迅速回笼,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托罗纳多”牌轿车的消费者增多,名声大振,市场占有比率加大;一个新的牌子“南方”牌被引了出来,这一低档轿车以“赠品”问世,最后开始独立行销……奥兹莫比尔汽车厂从此起死回生,蒸蒸日上。
犹太商人聪明绝顶,善于使用明亏暗赚的手法,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经商目的。
善用资源,弄潮商海
《塔木德》上说:“任何东西到了商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真正能实践这句话的也只有《塔木德》的忠实信徒犹太商人。
犹太商人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他们能够很快的判断出对方的能力、资历、信誉、实力等。在充分了解这些后,便开始同合作者展开合作。犹太人不论在经商、从政、科技方面,都善于借别人之势,以及巧借别人之智来为自己获得最大的好处。
犹太商人罗恩斯坦是一个靠国籍致富的人。
罗恩斯坦的国籍是列支敦士登,但他并非生来就是列支敦士登的国民,他的列支敦士登国籍是用钱买来的。他为什么要买此国籍呢?
列支敦士登是处于奥地利和瑞士交界处的一个极小的国家,人口只有l9千人,面积157平方公里,这个小国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税金特别低。这一特征对外国商人有极大的吸引力,引起各国商人们的注意。为了赚钱,该国出售国籍,定价7000万元,获取该国国籍后,无论有多少收入,只要每年缴纳10万元税款就行了(不分贫富)。
因而,列支敦士登国便成为世界各国有钱人向往的理想国家,他们极想购买该国的国籍,然而,一个小国容纳不下太多的人,所以想买到该国国籍也并不容易。
但是,这难不倒机灵的犹太商人。罗恩斯坦就是购买到列支敦士登国籍的犹太商人之一。他把总公司设在列支敦士登国,办公室却设在纽约。在美国赚钱,却不用交纳美国的各种名目繁杂的税款,只要一年向列支敦士登国交纳10万元就足够了。他是个合法逃税者,减少税金,获取更大利润。
罗恩斯坦经营的是“收据公司”,靠收据的买卖,可赚取10%的利润,在他们办公室里,只有他和他的女打字员两人,打字员每天的工作,是打好发给世界各地服饰用具厂商的申请书和收据,他的公司实质上是斯瓦斯基公司的代销公司,他本人也可以说是一个代销商。
提及斯瓦罗斯基公司,便想起罗恩斯坦致富的本钱——美国国籍,下面是罗恩斯坦的一段故事:
达尼尔·斯瓦罗斯基家是奥国的名门,他们的公司世世代代都生产玻璃制假钻石的服饰用品。精明的罗恩斯坦最初便看准了这家公司。只是时机未到,他只好静静地耐心等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瓦罗斯基的公司,因在大战期间迫于德军的威力而不得不为其制造望远镜,故法军决定将其接收,当时是美国人的罗恩斯担,悉知情况后,立即与达尼尔·斯瓦罗斯基家进行交涉:
“我可以和法军交涉,不接收你的公司,交涉成功后,请将贵公司的代销权让给我,直到我死为止,阁下意思如何?”
斯瓦罗斯基家,对于犹太人如此精明的条件十分反感,大发雷霆。但经冷静考虑后,为了自身的利益,只好委曲求全,以保住公司的巨大利益而全部接受了他的条件。
对法国军方,他充分利用美国是个强国的威力,震住了法军。在斯瓦罗斯基斯接受他的条件后,他马上前往法军司令部,郑重提出申请:
“我是美国人罗恩斯坦,从今天起斯瓦罗斯基的公司,已变成我的财产,请法军不要予以接收。”
法军哑然,因为罗恩斯坦已经是斯瓦罗斯基的公司主人,即此公司的财产属于美国人。法军无可奈何,不得不接受罗恩斯坦的申请,放弃了接收的念头。美国人的公司法国是不敢接受的,因为他们惹不起美国。
以后,罗恩斯坦未花一分钱,便设立了斯瓦罗斯基公司的“代销公司”,大把地赚取钞票。真可谓是不沾手便能赚大钱的干将。
罗恩斯坦的致富,是国籍帮了他的大忙,以美国国籍作为发家的本钱,再靠列支敦士登国的国籍逃避大量税收,赚取大钱!
犹太人认为,没有外力当然也要自行发展,有了外力就能更好地发展。
借鸡下蛋,靠钱生钱
“如果你能找到一位百万富翁,我就能帮你说服他,让他愿意成为你的大金主。”
威廉·立格逊在他的《如何用业余时间,把一千美元变成三百万美元》一书中这么说。
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你可以借资金或借技术,也可以借人才。这些你需要用的东西都可以借。这个世界早就准备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把他们整合起来,并用智能让他们有系统地运作。
有位叫本捷克的犹太青年,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做生意,不小心在上火车时踩着一位老者的脚,上车后恰又和老者坐了个尴尬的面对面。两人和解后,他觉得这老者一定有身份。于是,下车后非常热情地要邀请老人吃饭,又想法知道了他家的电话和住址,以后便经常带些小礼物去登门拜望。他的生意由此得到了老者的热情帮助,越做越火,越做越大。
洛维格年轻时曾一度贫困,他当过一段时间的推销员,也从事过其他的很多职业。3年后,在一家公司,他凭着自信与毅力,为自己争取到了一家灯饰公司商场副经理的职位。做了两年多,在灯饰经营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为了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洛维格决定跳出来自立门户。
刚开始创业,困难自然不少,最大的“拦路虎”是资金不足,为此洛维格动了不少脑筋。1998年他承包了一个大型超市的巨型灯饰店,接手时这家店已经亏损。但洛维格不怕,他自己有经营灯饰的经验,客户方面也可以联系到不少。只要找到用武之地,他就可以大展拳脚。从组织、策划、进货到营销售,洛维格样样事都亲力亲为,时时忙得连午饭都顾不上吃。不到一年,灯饰店就“起死回生”,还净赚了好几万。承包经营,不必自己再去寻找铺位,购置设备、产品,只需出一些活动资金,比起自己开店,需要的本钱要少得多。这样一方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可以在经营中不断地积累资金。用洛维格的话说,就是借别人的鸡,下自己的蛋。
洛维格正是利用这个机遇,走出创业的第一步。生意慢慢做大,储存的“蛋”也越来越多。
巧用机遇,借势经商
以色列某镇,有条河流穿镇而过,几十公里河段平均宽度300多米。满河的黄沙和铁砂到底有多少,谁也没有计算过,该镇人民守着这一河“金沙”,一代又一代,望河长叹。政府思索了多年,想寻找一个可供开发的途径,让满河黄沙变成滚滚财源。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犹太村民发现了机械淘沙的信息,政府对此进行了仔细分析,认为切实可行,便当即拍板:引资立项,共同开发,“借”一条“大船”出海淘金。下定决心后,立即派人前往发达地区,以诚恳的态度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取得了一商家的信任。
不久,商家来该镇考察,考察结果令商家非常满意,当即签订了意向性合同书。随后不久,签订了正式的合同,并很快运来了大型采砂船及其它加工船只、设备,还带资金800万美元,正式成立有限责任公司,选址河中段。经过紧张的船只制造、厂房建设和机械安装,很快便正式开工投产。该公司一期投资1000万美元,主要利用大型机械船开采铁砂,并就地加工成高品位冶金粉末。日平均开采量200吨,年产铁砂65万吨,月平均用电量30万度,年用电量是整个河段供电区用电量的13倍,年产值过千万美元,每年可实现利润150万美元。
在德国一个偏僻的小镇上,却有一家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阿迪达斯公司。这个小镇只有1.7万人,而这家公司却有4万名职工,分布在全世界40个国家的子公司中,这家公司经营各种体育用品,但是传统的、最主要的产品是足球鞋,每年各公司共生产25万双足球鞋。
70年前,阿迪·达斯勒兄弟俩在母亲的洗衣房里开始了制鞋业。他们边制边卖,销路看好。弟兄俩重视质量,不断地在款式上创新,他们不厌其烦地量下顾客的脚的尺寸、形状,然后制鞋,于是每一双鞋都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由于种种有利于顾客的经营方式,使他们的家庭制鞋作坊发展很快,没几年时间就扩展成一家中型制鞋厂。
在犹太人眼里,强者都是从弱者发展过来。只有那些善于借势的经商者才会由小变大,以弱胜强,最终也成为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