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人生要学会放过自己的说说 > 第11章 有张有弛把烦恼都关在门外(第4页)

第11章 有张有弛把烦恼都关在门外(第4页)

人生需要反思,学会遗忘,用理智把所有的不快删悼,将它们通通移到垃圾箱。保留那些真诚的美好情感。

只有善于遗忘,才能更好地保留那些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忘却烦恼,享受精彩生活

人的一生来去匆忙,何必去折磨自己,有了健康的心理,就能战胜一切人生的障碍,将来快乐地告别一生。

生活中最难忘记的常常是烦恼。这足以看出我们的心灵对于烦恼是多么的敏感。而面对它们,只有两种选择:战胜困难、忘记烦恼!

背负着过去的烦闷,夹杂着现今的苦恼,这对谁来说都是没有好处的,反而可能造成对现实的厌恶!与其这样,倒还不如超脱地忘掉它们。但要知道:忘却并不是让我们去逃避,而是快乐地去面对生活、努力进取!

从前在山中的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被要求去买食用油。在离开前,庙里的厨师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我们最近财务状况不是很理想,你绝对不可以把油洒出来。”

小和尚答应后就下山到厨师指定的店里买油。在上山回庙的路上,他想到厨师凶恶的表情及严重的告诫,愈想愈觉得紧张。小和尚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丝毫不敢左顾右盼。

很不幸的是,他在快到庙门口时,由于没有向前看路,结果踩到了一个洞。虽然没有摔跤,可是却洒掉了三分之一的油。小和尚非常懊恼,而且紧张得手都开始发抖,无法把碗端稳。终于回到庙里时,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

厨师拿到装油的碗时,当然非常生气,他指着小和尚大骂:“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是浪费这么多油?真是气死我了!”

小和尚听了很难过,开始掉眼泪。另外一位老和尚听到了,就跑来问是怎么一回事。了解以后,他就去安抚厨师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这次我要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和事物,并且需要跟我做一个报告。”

小和尚想要推卸这个任务,强调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要端油,还要看风景、做报告。

不过在老和尚的坚持下,他只有勉强上路了。在回来的途中,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上的风景真是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这样边走边看风景,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当小和尚把油交给厨师时,发现碗里的油装得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洒。

真正懂得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人生乐趣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

生活中有逆境也有顺境,在挫折中,一定要忘却烦恼,在顺境中,别忘记欣赏。

凡事不要太计较

人生的幸福不在于得到的多,而在于索取的少。凡事斤斤计较的人看似得到的比别人多,其实再多又有何用。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不是孑然一身,争来争去的无非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物而已。

曾经有一年轻人脾气非常不好,动不动就与人打架,因而人们都很讨厌他。

一日,这个年轻人无意中游荡到了大德寺,正遇到一休禅师在讲佛法,听完之后异常懊悔,决定痛改前非,并且对一休禅师说:“师父!今后我再也不与别人打架斗口角了,即使人家把唾沫吐到我脸上,我也会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就让唾沫自干吧,别去拂拭!”一休禅师轻声说道。

年轻人听完,继续问道:“如果拳头打过来,又该怎么办呢?”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只不过一拳而已。”一休禅师微笑着答道。

那个年轻人实在无法忍耐了,便举起拳头朝一休禅师的头打去,继而问道:“现在感觉怎么样呢?”

一休禅师一点儿也没有生气,反而十分关切地说道:“我的头硬如石头,可能你的手倒是打痛了!”

年轻人无言以对,似乎对禅师言行有所领悟。

一休禅师的境界确实了得,可能很多人很难做到这些。但是我们生活在红尘之中,大度包容的心还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一个人气量狭小,遇事斤斤计较,那么在生活中就会处处碰壁,烦恼无限。假如能以实际行动理解、包容别人,那么你也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包容的。

凡事不要斤斤计较这种道理,如果仅是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明可能会让人觉得晦涩、高深,在此我们还是以工作中发生的一些具体事情来加以说明。

职场上常常有这样一种员工,他们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为了一点儿小小的利益就与同事争破头皮,从来不肯吃一点儿小亏。而他们似乎也因为自己的“聪明”而获利不少:比如公司给员工发放一批福利品,最后剩下一件,某个精明的职员就会跳出来,以某种借口将其据为己有,而其他同事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又或上司分给部门一个临时任务,这个员工一看任务有些麻烦,便借故推给其他同事,自己则一身轻松……

这样的精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十分实用,实际上正是与同事相处中的一大禁忌。因为,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最怕的就是太过认真仔细、斤斤计较。相反,如果能够在与同事相处时做到宽容别人,那么就没有处理不好的同事关系,没有化解不了的恩恩怨怨。

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性格,由不同的人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集体。在这样的环境里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果你非要认真计较的话,每天你随便也可以找到四五件生气的事情。如:被人诬害、因同事犯错而受连累、遭人冷言讥讽等等。有人不即时发作,却暗自把这些事情记在心里,伺机报复,但这种仇恨心理,不单无法损害对方分毫,更会影响自己的情绪,自食其果。

在这个问题上,有些人处理得好,有些人处理得不好。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受人欢迎,在职场中如鱼得水,有些人却四面树敌,很难融入集体之中。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呢?

原因多种多样,归根结底就是,不同的为人处世原则导致了不同的同事关系的产生。有些人在与同事相处中,“利”字当头,什么亏都不能吃,什么便宜都想占,工作拣轻的干,待遇往高处要,看别人时戴着显微镜,高标准、严要求,对自己就总是网开一面、另当别论。这样的人怎么会招人喜欢?又怎么能拥有和谐的同事关系呢?

相反,如果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与他人积极配合,在生活中与人为善,以宽阔的胸怀待人处世,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为一点点的蝇头小利与同事计较,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处处受到同事佩服和欢迎呢?

所以,在与同事相处中还是要本着“宽以待人、胸怀大度”的原则,尽量不要与同事计较琐碎的利益,要目光长远,宽容大度,才能有所作为,同时也能为自己和同事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