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窠禅师笑道:“太守您的位置比我还危险呢!”
白居易听后不以为然:“我坐镇江山,既有政权又有兵权,哪里会有什么危险?”
“身处官场之中,日夜勾心斗角,烦恼和欲望就像烈火遇到干柴一样无法停息,难道这不是最危险的事情吗?”
“那么请教禅师我该怎么做呢?”白居易大为叹服。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鸟窠禅师的答案似乎很简单:坏事情不要做,好事情尽量做。
白居易对这个解答并不感到满意:“这是3岁小孩都知道的呀!”意思是鸟窠禅师的说法未免太小看他这位大才子了。
“是的,这些话3岁小孩都知道。不过,恐怕80岁的老人都做不到呢!”
白居易无言以对,只好作礼告辞。
寓言中来:坏事不做,多做好事,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但是,虽然做起来难,还是只能这样做。
勇敢地信任别人
从前有个人,他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汲水器,于是使尽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
他失望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汲水器,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这壶装满水。”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壶塞,果然里面有一壶水。
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汲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汲水器不出水,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把这壶水喝下去就能暂保自己的性命,但以后的人享受不到这救命之水了。
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真汲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他把水壶装满,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寓言中来:做好人有时很难。比如这位沙漠里的旅人就面临一个难局:如果他不相信纸条上的话,可以喝到一壶水,善意却到此终断了;他相信纸条上的话,万一打不出水来,就可能渴死。人生在世,信任别人有时是冒险。但是,我们必须信任别人。如果人与人之间缺少了信任,我们的生活将像地狱一样黑暗。
做个好人最重要
一天,商汤遇到一位捕鸟人,只见他在地上张开一只四面大网,口中念念有词地说:“不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都到我的网里来吧!”
商汤走了过去,对捕鸟人说:“你这么做可不行啊。四面张网,不是要把鸟儿捕尽杀绝吗?这么做我们以后就听不到鸟类的鸣叫了!”
捕鸟人说:“你是头人,你怎么说就怎么办吧。”
商汤说:“把网撤去一面,留下三面就行了。并且,口中要这么说,能向天上飞的就飞吧,能从地上跑的就跑吧,不能飞也不能跑的就到网里来吧!”
这件事传开后,人们知道商汤是一个心地慈善的人,都衷心拥护他,后来果然是这位心慈面善的人帮助他们推翻夏王朝的残暴统治,建立起商朝政权,重新过起了安稳富足的生活。
寓言中来:要做一个有教养的好人,应该有共同环境的理念。我们要努力维护共同的生存环境,而不要做环境的破坏者。
做好事也要有度
鲁国规定:谁能赎出鲁国在其他诸侯国当奴仆的人,谁就可以从国库中支取一笔费用。
孔子的学生子贡在别国做生意时,赎出了许多做奴仆的鲁国人。但是,他回国后没有去领取该领的钱。
子贡认为这件事自己做得很好,特意向孔子报告了这件事,满以为老师会赞扬一番。谁知孔子摇了摇头,叹息道:“你做错了啊!从今以后,鲁国在别国做奴仆的人不会有人再去赎了。从国库支取金钱,并不会损害你的品行。而不去支取金钱,就不会有人再去赎人了!”
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有一次救了一个溺水的孩子。事后,孩子的父亲用一头牛来酬谢子路,子路没有拒绝,收下了牛。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后,非常高兴地说:“子路做得对!今后鲁国人一定都乐于救人了!”
孔子的话果然没错,在子贡的影响下,以后鲁国很少有人会在国外赎回做奴仆的鲁国人,而在子路的影响下,鲁国经常有人救助溺水的人。
寓言中来:子贡做的好事是普通人很难学习和模仿的,子路做的好事却是普通人乐于学习和模仿的,所以,孔子批评子贡而称赞子路。这也告诉我们,好得太出众了,成为一个无法学习的榜样,也未必是件好事。
建议和帮助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柴草。
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成弯曲的,柴草应该移远一点,否则将来可能会发生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改烟囱、移柴草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酬谢大家,原先给你建议的人被忽略了,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