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很多人试图找到他成功的秘密所在,但他们发现,他所拥有的许多机会对于大家都是平等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他敢于冒险。他可以在赚到10万元的时候,全部把这10万元投入到新的行业中。这在动荡的并不安全的投资环境中,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有兄弟两人,家住农村,他们几乎同时看到政府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民开始摆脱过去那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穿衣戴帽都趋向了商品化。于是,他们决定每人办一个制衣厂,兄长说干就干,马上行动起来,买来了缝纫机,请来了师傅,采购丁布料,不出半个月产品就打向了市场。弟弟则行动迟缓,他想先看看兄长干的结果如何,然后再决定行动与否。起初,兄长办的制衣厂并不顺利,产品销路也不很畅通,弟弟暗自庆幸自己明智。然而,经过半年多的摸爬滚打,兄长的制衣厂生意日渐兴隆。这时,弟弟后悔不迭,经过再三考虑,也办起了一个制衣厂。但是,时机已失,市场已经饱和,只好成为兄长工厂的附属,做一些简单的加工。
兄弟两人同时看到了机会,又几乎同时做出了相同的决定,所不同的是,哥哥的行动准则是说干就干,弟弟的行动准则是有了十成的把握再动手。哥哥尽管没有十足的把握,但积极行动的成功几率却非常高;弟弟要有十足的把握再干,看似稳妥,这种稳妥却以失去机会作为巨大代价。我们反对干什么事都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味地瞎干,但是我们更赞成瞅准了机会就毫不迟疑立刻行动。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迪尔也熟知他。当时,马来西亚有一家国有钢铁厂经营不景气,亏损高达15亿元。总理找到他,请他援助该公司总裁,他爽快地答应了。
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钢铁厂生产设备落后,员工凝聚力丧失,债务难还,这是一个巨大的洞,无法用金钱填平的。谢英福却坦然面对媒体,他说:当年来到马来西亚时,我口袋里只有5元钱,这个国家令我成功,我现在要报效国家,如果我失败了,那就等于我损失了5元钱。
年近六旬的他从豪华的别墅里搬出来,来到了钢铁厂,在一个简陋的宿舍办公,他象征性的工资是每月马来西亚币1元。3年过去了,企业扭亏为盈,赢利达1·3亿港元,而他也成为东南亚钢铁巨头。他成功了,赢得让人心服口服。
而面对巨大的成功,谢英福竟笑着说:我只是捡回了我的5元钱。这就是成大事者的境界。
智慧点拨: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你的未来在等着你!一切都尽在你的自我掌握之中,而关键便在于你是否有勇气不断地放弃原有的“外壳”,而寻找到更适合你的新的“外壳”。
发挥潜能——发挥无限的潜能
每个人都是一座巨大的宝藏,蕴藏着丰富的潜能,其中绝大部分都还没有被激活,处于沉睡状态之中。这些潜能包括生理上的应急防危机制、玄奥精妙的思维、怪异无常的想象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等等,这些潜能只有在极其异常的情况下才被激活,充分发挥出来。
例如,一个人在深山老林中行走,突然遭遇大黑熊的尾随,此时躲藏已不可能,又无法喊人来援救,于是夺路狂奔。可是后面的黑熊更是紧追不舍。这个人跑着,逃着,突然,前面出现一条很宽的深沟,此时已无暇多想,只有闭上眼睛,奋力一跃。本以为自身小命不保,等睁开眼,居然跳过去了。这一跃,他测算了一下,是他平时跳远距离最好成绩的两倍,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有这么大的潜能。有人采用这种野兽训练法来训练短跑运动员,其道理就是想创造一种危险奇境来激发运动员身上所蕴藏的巨大潜能释放出来,以达到提高速度的目的。
还有一位外国孩子的母亲,她的孩子在自家的十六层楼的阳台上玩耍,不慎失手,掉下去了。正好被她的母亲看到,她来不及多想,飞身下楼,居然赶在孩子落地之前张开双臂把孩子接住了,这简直是匪夷所思!有人认为这是在编故事,然而事实却是真的,这就是蕴藏在人身上的巨大能量的释放。
再比如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阿基米德浮力定理的提出,毕加索的绘画等等,这些无不与他们内在的玄奥精妙的思维、怪异无常的想象和百折不绕的顽强意志的潜能释放有关。
其实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自己的巨大潜能,都有一座有待开发的富矿,只不过未曾注意到,或被遮蔽住了,或没有找到一个诱发或激活的机制和条件罢了。在上面的两例中,他们潜能的瞬时释放,一个是被求生的渴望所激活,一个是被强烈的母爱所驱使。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座有待开发的富矿,有着富如金矿的才能。如果他不曾注意到或者老是干坐在上面的话,也只是空有财富,抱着金饭碗去要饭吃罢了。
一个人不论目前际遇怎样,工作状况如何,只要有心改变,都能将其本身独具的“特殊才能”发挥出来。自己从来不敢攀登的高峰,终将被踩在自己的脚下;不敢想象的生活美景,终有一天会真实地展现在自己的面前。
潜能,人皆有之,但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存在许多能力上的差异呢?关键在于是否将隐藏在内部的能量引导出来并善加利用罢了。怎样把你的潜能激发和诱导出来呢?下面有这四个步骤可以去做:一是想想成功,二是思考成功,三是相信成功,四是采取行动争取成功。
人经常处在这样一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要立刻学到新的本领,不是要在既有的能力上再加入一些新奇的力量,而是如何将你现在所拥有的能力百分之百地活用发挥。这就好比一杯咖啡虽然加入了许多糖块,但是如果你不搅拌均匀的话,即使你加的再多,喝起来依然是苦的。所以只有不断地搅拌你身体中的“咖啡”,就定能将你现在所具有的能力价值达到充分地发挥。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超高难度!”他翻动着,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跌到了谷底,消磨殆尽。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他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十只手指头奋战、奋战、奋战……琴声盖住了练习室外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授课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提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周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
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但教授没开口,他抽出了最早的第一份乐谱,交给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眼神望着学生。
不可思议的结果发生了,连学生自已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超高水准……演奏结束,学生怔怔地看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智慧点拨:
人,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技能。但如果我们愿意回首,细细检视,将会恍然大悟:看似紧锣密鼓的工作挑战永无歇止,难度渐升的环境压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我们今日的诸般能力吗?
因为,人确实有无限的潜力。有了这层体悟与认识,会让我们欣然地面对未来更多的难题。
提升效率——“今日事,今日毕”
中国有句格言叫做“今日事,今日毕”。这也正是成功的人的推崇的一句话。要赢得时间,就必须把握好今天的时间,不能依赖着明日。古人云:“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把握今朝,这是想要获得成功的人必备的工作作风。
凡事都要即时处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今日事,今日毕”。要想“今日事,今日毕”,就要学会合理利用时间。
依据效率研究专家的说法,在相同的时间内,用相同的劳力做尽可能多的事情的最佳方法就是即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