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尔·盖茨心中,也是这么个数。但他要以胜利者的姿态“打赏”别人而不能被迫乖乖地交出钱来。
在证人席上,得意而骄傲的比尔·盖茨已做好战斗准备。
当科尔提到“你的公司”时,比尔·盖茨反问科尔,是否指微软公司?。
科尔又问:“你拥有约一半公司的股票吗?”
比尔·盖茨说:“约40%。”
科尔问:“你拥有约1100万股,对吗?”
比尔·盖茨说:“对。”
科尔说:“上次我看时是约50美元一股,对吗?”
比尔·盖茨说:“我不看。”
“我想,有那种奢侈的享受很不错。”科尔有针对性地说,陪审团似乎得到了信息:比尔·盖茨已因DOS赚取了巨额财富,何必吝啬区区数十万美元呢?
12月12日,陪审团审理此案。出价继续升级,当到达92。5万时,布洛克满意了,比尔·盖茨基本满意。
陪审团被致谢回家,双方达成和解。随着1986年结束,微软公司终于一劳永逸地控制了MS-DOS的命运。
审判结束后,律师凯利·科尔马上出去购买微软股票。因为比尔·盖茨在法庭上的冷笑使他意识到这位铁石心肠的软件杀手的力量,直觉告诉他,这样厉害的家伙一定能使自己发上一把。
这次科尔押宝果然押对了,收回了整个市场的微软,股票果然再攀新高。
科尔更以与微软打交道而名声大振。不久,来自台湾的一家电脑公司委托他担任辩护律师,以对付微软的上诉。
微软认为这家公司未经注册授权便擅自出售DOS系统。
台湾的厂商允诺,如果科尔帮忙打赢官司将付给高额酬金。但凯利·科尔这次未能如愿,他把官司打输了。
微软在维护自己的DOS权利上历来寸步不让,这也让人心生忌惮,从而维护了自身利益。
微软的一名律师曾在审理期间告诉罗德·布洛克:“你就算最初赢了,也还是会输在最后。”这就是微软,或者说这就是比尔·盖茨的风格。无论用多长时间,花多大精力,也要把对手打倒在地。
只有看清对手,才能采取行动。
——比尔·盖茨
不要放弃任何一次进攻的机会
机会来临不要犹豫,马上行动,这是你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比尔·盖茨说:你不要认为那些取得辉煌成就的人,有什么过人之处,如果说他们与常人有什么不同之处,那就是当机会来到他们身边的时候,立即付诸行动,决不迟疑,这就是他们的成功秘诀。
人生中总是有好多的机会到来,但总是稍纵即逝。我们当时不把它抓住,以后就永远失掉了。
有计划而不去执行,使之烟消云散,这将对我们的品格力量产生不良的影响。有计划而努力执行,这就能增强我们的品格力量。有计划没有什么了不起,能执行定下的计划才算可贵。
许多成功的人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敢想敢做。
比尔·盖茨正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们来看看最初的他是怎样来寻找赚钱的机会的:他在承接信息科学公司的项目成功后,信心大振,又与保罗·艾伦琢磨起了新的赚钱路子。不久,他们成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名为交通数据公司。
他们为什么要办这样一家公司呢?当时,几乎所有市政部门都使用同一种装置来测量交通流量,这种装置是由一个金属盒子联接一条横跨路面的橡胶管组成的。金属盒中有一盘16轨纸质磁带,当有车从橡胶管上经过时,这台机器就会在磁带上打上0或1这两个二进制代码。这些数字反映出车辆经过的时间和流量。市政部门雇用私人公司将这些原始资料译成信息以供有关工程师们分析研究,例如,以此来决定何时该亮红灯或绿灯。
原先为市政公司提供服务的私人公司效率低而且要价高,这为盖茨和艾伦提供了竞争取胜的机会。他们用电脑来分析这些磁带,然后把结果卖给市政部门,他们比对手既快又便宜。盖茨雇用湖滨中学几个七八年级的学生,把磁带上的数据誊写到电脑卡上,然后盖茨把它输入到电脑里。接下来,他用自己设计的程序将这些数据转换成易读的交通流量表。
当交通数据公司开始正常运转后,艾伦决定制造自己的电脑以便直接分析磁带,这样就可免去手工劳动了。他们聘请了一位波音公司的工程师来协助设计硬件。盖茨拿出360美元,购买了一个英特尔公司的新型8008微处理器芯片。他们将一台16轨纸质磁带阅读器连接到这台电脑上,然后把交通流量记录磁带直接输进去。
与后来的微机相比,这台“土制”电脑是非常原始的,只是勉强能用而已,还不能保证它不出故障。有一次,盖茨洋洋得意地在餐厅向一位市政官员演示他的交通数据电脑时,机器突然卡了壳。盖茨鼓捣了半天,机器就是不听使唤。那位官员因此失去了兴趣。盖茨觉得很没面子,便向他母亲求援:“告诉他,妈妈!告诉他,它确实能工作!”
盖茨和艾伦利用交通数据公司赚了大约两万美元。但是市政公司并非天天需要进行交通流量分析,因此,这是一种越做越小的生意,公司不会有多大发展前途。当盖茨为交通数据公司招揽生意时,他又萌发了一些新的赚钱计划。不久,盖茨又与埃文斯合作成立了一个“逻辑仿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