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而言,孙权被骂的有点委屈。
他并没有说自已已经决定这么做了,特来通知一下你孔融。
孙权完全是把孔融当成和鲁肃一样的良师益友。
抛出问题,让其帮忙分析一下这问题的可行性有多少?
如果不可行,再说出理由,讨论一下其他的应对之策。
然而,孙权却忽略了一个问题。
鲁肃和孔融本就不是一类人。
鲁肃会根据实际局势和各方利益做出理智的分析,提出问题,想出对策,并找到一个恰当且能让主公接受的沟通方式,使主公能够接受。
他最在意的是东吴的长远发展和主公的切身利益。
亦有着超高的情商,懂得如何与主公相处。
属于实干家。
孔融则不然,他是文士是腐儒。
他不会给你分析问题,更不会帮你解决问题。
但他有自已的行为标准和道德底线。
非白即黑,泾渭分明!
你为人处世,符合我的标准,我就推崇你。
如果做事不符合我的标准,我就要骂,而且是往死里骂。
什么大局为重,什么人情世故,什么利弊权衡,在孔融眼中皆一文不值。
在他眼中,立场永远是王道。
偏偏人家口才奇佳,名望还高,还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说的你根本无从辩驳。
孙权被说的是一肚子火。
但到底忍住了没有爆发。
他咬着牙,对孔融说道:
“文举先生,孤只为诚心相询,以求先生解惑,先生何以以出言不逊,莫非我孙权对先生有照顾不周之处?”
孔融冷然一笑,傲慢道:“主公非三尺童子,待人接物,岂需问于他人。此事昭然若揭,乃曹操诱公为其所用,以颠覆汉室江山。汝既为人主,竟犹疑不决,反求问于人,岂不谬哉?
吴侯待我属实恩厚,孔融非忘恩负义之人,故言辞激烈,实乃不忍见公踏入歧途,万劫不复也!”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