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中国文化遗产资料整理 > 第3章 大名称由来(第2页)

第3章 大名称由来(第2页)

面积有五十多平方公里。

它实际上是一个被搬入地

下的人间世界缩影。陵墓

地宫中心安放着秦始皇棺

椁,墓室里放满了奇珍异

宝,要道机关可射出防盗

的利箭。墓室中还注满水

银,象征着百川江河大海

的帝国疆域版图。陵墓四

周有陪葬坑和墓葬数百

84

个,陪葬品有铜车马、珍禽异兽以及兵马俑、百◆气势磅礴的兵马俑

公元前246年中国正处于战国时代,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秦王即位后,开始修筑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君主陵寝之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园。

秦始皇陵的构造

秦始皇陵仿秦国都城咸阳建造,陵墓呈回字形,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总

戏俑等,其中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结构逼真、装饰华丽,被誉为青铜之冠。

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

1974年,中国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发掘出土,被认为是本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

兵马俑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一号坑为步兵部队,东西长230米,南

◆将军俑

北宽62米,深约5米,面积为14220平方米,是一位农民打井时发现的。二号坑呈曲尺形,面积为5000平方米,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三号坑呈凹字形,面积为520平方米,似为统帅一、二号坑的指挥机关。三个坑共有7000余件陶俑、100余乘战车、400余匹陶马和数十万件兵器。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使人们对秦始皇陵有了新的认识。尽管目前人们对秦始皇陵的内部还处于猜想阶段,但是从庞大的兵马俑军阵也可窥见其壮观。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的宝贵财富,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高超,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的艺术水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兵马俑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马王堆汉墓群是西汉初期政治家利苍的家族墓地,利苍曾担任长沙国丞相,封号“轪侯”。由于墓地曾被后世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陵墓,以讹传讹,从而被称作“马王堆”。

马王堆汉墓群是西汉初期利苍的家族墓地,利苍曾担任长沙国丞相,封号“轪侯”。墓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长沙为西汉长沙国首府所在地。由于墓地曾被后世

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陵墓,以讹传讹,从而被称作“马王堆”。

86

据史料推测,约在汉高祖九至十年,湖北人利苍,携妻子辛追,带着刚满周岁的儿子利豨来到长沙国任职。不久,正遇上邻近的封国淮南王英布作乱,利苍劝说第二代长沙王吴臣诱杀了吴臣的姐夫英布。长沙王之子吴浅、长沙丞相利苍均因功而被封侯。

马王堆汉墓概况

马王堆共发掘出了三个汉墓,一号墓主辛追,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之妻;二号墓主为利苍;三号墓则是利苍之子。从墓葬中出土的三枚印章“长沙丞相”、“大侯之印”、“利苍”铭文来看,证明是汉初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族的墓地。这三座古墓规模巨大,封土堆高10余米,直径30米左右。1972~1974年相继发掘,其墓葬结构宏伟复杂,其中一、三号墓棺椁保存的非常完好。

根据漆器款识、封泥、印章等推断,三座墓葬的时间相距约20多年。马王堆汉墓的地面上,原有大小相仿的两个封土,东西并列,底径各约40米,顶部圆平,高约16米。当地原是一片四、五米高的土丘,造墓时先在土丘上挖出墓坑的下半部,再用版筑法夯筑出墓坑的上半部和墓道,入葬后填土夯实,筑起高大的坟丘。三座墓的墓坑,形式基本相同,都是北侧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一号墓的墓坑最大、最深。墓口南北长

19

。5米,东西宽17。8米,以下有4层台阶,再下则是斗形坑壁,直达墓底。墓底长7。6米,宽6。7米,深16米。另外两座墓的规模略小,墓坑较浅,墓壁只有3层台阶。二号墓墓底长7。25米,宽5。95米;三号墓墓底长

5。

8米,宽5。05米。

丝织品和衣物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各种丝织品和衣物,年代早,数量大,品种多,保存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实证。一号墓边箱出土的织物,大部分放在几个竹笥之中,除15件相当完整的单、夹绵袍及裙、袜、手套、香囊和巾、袱外,还有46卷单幅的绢、纱、绮、罗、锦和绣品,都以荻茎为骨干卷扎整齐,以象征成匹的缯帛。三号墓出土的丝织品和衣物,大部分已残破不成形,品种与1号墓大致相同,但锦的花色较多。最能反映汉代纺织技术发展状况的是素纱和绒圈锦。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重不到一两,是当时缫纺技术高度发达的标志。

珍贵文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