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微观管理 > 第二章 识人用人学问大会者不难(第4页)

第二章 识人用人学问大会者不难(第4页)

最优秀的人才加上最好的培训发展空间,这就是宝洁成功的基础。作为一家国际性的大公司,宝洁有足够的空间来让员工描绘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蓝图。宝洁公司是当今为数不多的采用内部提升制的企业之一。员工进入公司后,宝洁就非常重视员工的发展和培训,通过正规培训以及工作中直线经理一对一的指导,宝洁员工得以迅速地成长。

宝洁的培训特色就是:全员、全程、全方位和针对性。具体内容如下:

全员:全员是指公司所有员工都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从技术工人到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公司会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来设计培训的课程和内容。

全程:全程是指员工从迈进宝洁大门的那一天开始,培训的项目将会贯穿职业发展的整个过程。这种全程式的培训将帮助员工在适应工作需要的同时不断稳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这也是宝洁内部提升制的客观要求,当一个人到了更高的阶段,需要相应的培训来帮助成功和发展。

全方位:全方位是指宝洁培训的项目是多方面的,也就是说,公司不仅有素质培训、管理技能培训,还有专业技能培训、语言培训和电脑培训等等。

针对性:针对性是指所有的培训项目,都会针对每一个员工个人的长处和有待改善的地方,配合业务的需求来设计,也会综合考虑员工未来的职业兴趣和未来工作的需要。

公司根据员工的能力强弱和工作需要来提供不同的培训。从技术工人到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公司会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来设计培训的课程和内容。公司通过为每一个雇员提供独具特色的培训计划和极具针对性的个人发展计划,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3.德普雷定理:人们之所以需要工作是因为希望得到自由发挥的机会

内容:人们之所以需要工作是因为希望得到自由发挥的机会。

提出者:美国企业家M·德普雷

生养万物而不占有,培育万物而不倚仗,功业成就而不居功。这就要求管理者借力而行,放手让员工自己去干,为下属搭建“舞台”,给员工以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

现代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具活力的领域和组织形式,往往被员工视为展示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平台。企业管理者要在人事安排上多费心思,力求做到尽善尽美;要充分考虑员工个人的兴趣和追求,帮助他们实现职业梦想。管理者必须营造出某种合适的氛围,让所有员工了解到,他们可以从同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与强者在一起只会让自己更强,以此来帮助他们充满激情地投入工作——而不是停在那里,对他们的际遇自怨自艾。

在一个岗位上时间长了,也会使人变得麻木、厌烦和懒散。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给他安排挑战性的工作,激发他的工作热情。其实每个人都期望着有机会证明自己,发现他的才能并委以重任,这是对下属的最大尊重。人们天生就有创造力,大多数人喜欢通过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具有如下特征:能够为员工提供机会,展示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能够为员工提供各种各样的任务,有一定的工作自由度,并能对员工工作的好坏、存在的问题提供反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有:复杂的工作,崭新的工作,高目标的工作,本身有重大意义的工作等。

案例说明

比尔·盖茨领导的微软公司,激发员工的有力措施就是为他们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微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是:需要人力时,立即到市场上去找最现成的、最短时间内能胜任某项具体工作的人。对人员培训的原则是:5%通过培训,95%靠自学和在职“实习”;公司业务在员工没有能“跟着成长”时,就已被淘汰。而加盟到微软的优秀人才,因为“适合”,所以承担起了更多的挑战性的工作。堪称电脑神童的查尔斯·西蒙伊在微软的成长历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西蒙伊和盖茨除了彼此出身不同外,他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1980年,西蒙伊在一个电脑大会上同比尔·盖茨和史蒂夫·鲍尔默见了面。谈话只进行了5分钟,西蒙伊就决定到微软公司工作。因为他发现比尔·盖茨所持的观点卓尔不凡。他预感到在微软公司将大有作为。

而当他进入微软公司后,才发现自己的工作空间居然没有任何的限制,他所选择的工作也成了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1981年12月13日召开的微软公司年度总结动员会上,他成为了主角。

他在大会上陈述了开发应用软件对公司发展具有的战略意义,一一列举其他公司在软件开发上已经取得的成绩,并强调指出,必须将公司的奋斗目标集中在尽可能多地开发各种不同的应用软件上,以便为更多的电脑使用。以他为首的开发小组已完成了一种叫做“多计划”软件的设计,并投入试生产。

微软提供的舞台让西蒙伊找到了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快感。在来到微软之前,西蒙伊所在的电脑研究中心与斯坦福大学合作,研究出了一种新工具——鼠标。西蒙伊研制的供施乐公司的阿尔托电脑使用的字处理程序,就是第一个使用鼠标的软件。

在应用软件方面开发的初战告捷让他意识到应用软件的巨大市场前景,并产生了一个愿望:要使应用软件对微软公司的贡献超过操作系统。

西蒙伊提出的多计划软件未能打动当时微软的合作方IBM公司,却引起了苹果公司的兴趣。苹果公司从微软与IBM的合作中,看到了这家年轻公司蕴藏的巨大潜力。因此,它非常希望与微软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1981年8月,苹果公司总裁史蒂夫·乔布斯亲率一批干将来访问微软公司。此时,苹果公司正在研制麦金托什电脑,因此,希望与微软公司联手合作。西蒙伊给乔布斯等人演示了“多计划”,并谈了对多工具接口的全面看法。

1982年1月22日,微软公司与苹果公司正式签订了合同。苹果公司同意提供微软公司3台麦金托什电脑样机,微软公司将用这三个样机创作3个应用程序软件,即电子表格程序、贸易图形显示程序和数据库。

乔布斯可以选择把应用程序与机器包含在一起,付给微软公司每个程序费5万美元。限定每年每个程序100万美元,或分开卖,付给微软公司每份10万美元,或提取零售价格的10%。苹果公司允诺签合同时预付5万美元,接受产品后再付5万美元。

而这所有的开发工作最终都落到了刚到微软没多长时间的西蒙伊的头上,其挑战性不言而喻,但正是这挑战性的工作,让西蒙伊迅速脱颖而出,使他成为微软公司的核心成员之一。在他亮相的这次年会上。西蒙伊的信心、凝聚力、战略眼光和雄才大略给所有员工留下了深刻印象。盖茨称他为“微软的创收火山”,这次演讲也就被称为“微软的创收演讲”。

随着西蒙伊开发工作的不断展开,微软不仅拥有了日后得以称霸应用软件市场的OFFICE系列软件,而且通过合作,从苹果的麦金托什电脑的图形化操作系统上学到经验,推出了竞争性的操作系统软件WINDOWS,这两大法宝成为了微软日后源源不断财富的聚宝盆。

对西蒙伊这样的优秀员工的充分挑战,让微软公司与两大电脑公司IBM和苹果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其发展前景是可想而知的。一般来说,和大公司合作的好处不仅能赚钱,也能大大提升自身市场形象,而良好的市场形象又能吸引大批人才和大批客户,这可谓之良性循环。一旦进入这种良性循环状态,即使老板不怎么费心赚钱,钱也会自动找上门来。

24.古狄逊定理:一个累坏了的管理者,是一个最差劲的管理者

内容:一个累坏了的管理者,是一个最差劲的管理者。

提出者:英国证券交易所前主管N·古狄逊

授权是管理者从烦琐的事务中脱离出来的最佳途径。佩罗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罗斯·佩罗为此说过:“领导就是放权给一批人,让他们努力奋斗,去实现共同的目标。为此,你就得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一个高效率的管理者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少数最重要的工作中去,次要的工作甚至可以完全不做。人的精力有限,只有集中精力,才可能真正有所作为,才可能出有价值的成果,所以不应被次要问题分散精力。他必须尽量放权,以腾出时间去做真正应该做的工作,即组织工作和设想未来。

合理地给下属权力,不仅有利于增强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还能大大提高领导本身和团队的工作效率。这是领导管理的技巧,也是一种艺术。

一名管理者,不可能控制一切;你协助寻找答案,但本身并不提供—切答案;你参与解决问题,但不要求以自己为中心;你运用权力,但不掌握一切;你负起责任,但并不以盯人方式来管理下属。你必须使下属觉得跟你一样有责任关注事情的进展。而把管理当作责任而不是地位和特权正是管理者能够进行真正的、有效授权的基本保证。

那些事必躬亲的管理者往往会有这样的想法:他们应该主动深入到工作当中去而不应该坐等问题的发生;或者他们应当向下属们表示出自己不是一个爱摆架子或者高高在上的领导。这些想法确实值得肯定,但是管理者用不着选择事必躬亲,因为这样做不仅没有任何好处,还会让管理者付出很大的代价。

授权给下属,不仅可以使你从繁忙的工作当中解脱出来,更可以增强下属的工作积极性。这一箭双雕的手段,是每位管理者都应学会使用的。

案例说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