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洪小莲交往过的记者说:“洪姑娘是个‘叻女’(有本事的姑娘),是完全‘话得事’(说话算数,能拍板)的人。”
霍建宁、周年茂,加上女将洪小莲,被舆论界并称为长实系三驾新型马车。长江的地产发展有了周年茂,财务策划又有了霍建宁,楼宇销售方面则有一名女将洪小莲,此前这些工作全部是由李嘉诚一手包办的,每件事都要亲力亲为。而现在,李嘉诚实现了角色换位,由管事型领导变成了管人型领导。
20.哈巴德定理:任何机器都无法取代专家的工作
内容:一架机器可以取代50个普通工人的工作,但是任何机器都无法取代专家的工作。
提出者:美国工商管理学家哈巴德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越是高层次的人才就越需投入大的资本。一些企业管理者虽然也渴求人才,但却不愿意支付较高的薪酬;而且,他们也会自我安慰说,没有那么高素质的人才,企业还不是照样运转和经营?其实他们没有认识到高素质人才的潜在价值。这样,他们在激烈的寻才“大战”中往往难以吸引真正的“千里马”;即使寻到了称心的“千里马”,不舍得上等的“草料”也还是难以留住他,时间不长,“千里马”就会跳槽而去。
现代市场经济中重金聘人才是最直接、最便利的得到人才的办法,美国抢夺人才最有力的方法就是给予人才丰厚的报酬,所以美国拥有强大的科研开发能力。不可否认,用重金“买”人才虽然只是用利益来引诱人才流动,但更重要的是这能让人才感到你重视他的作用,觉得他的价值大,他由此也会从利益的另一端出发去思考问题,会对重视他的公司产生趋近的意识。只要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注重尊重人才、爱护人才,这种重金“买”来的人才同样是很可靠的。
案例说明:
森达集团是位于江苏一个并不富裕地区的小企业,但为什么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就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森达帝国”,击败了许多原来名声显赫的国有企业,成为中国皮鞋第一品牌?就是因为重视“能人”。
森达总裁朱湘桂偶然得知台湾著名的女鞋设计师蔡科钟先生莅临上海,并有在大陆谋求发展的意向后十分高兴,第二天即赶赴上海去见蔡科钟。经过促膝长谈和多方了解,确信蔡先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打算聘用蔡先生,但蔡科钟先生要求年薪不少于300万元。朱湘桂尽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还是吃了一惊,聘用一个人,年薪300万元!但他还是下了决心聘用他。
聘用蔡先生的消息传到森达集团总部,顿时掀起轩然大波,上上下下一片反对声,有的说,他是有能力,但年薪太高,我们的员工等于替他挣钱,不合算;有的说,蔡先生是台湾人,以前只是听说他很厉害,但到底怎么样,适不适合大陆的情况,不好说,等他的本事显出来再谈年薪也不迟;还有的说,东河取鱼西河放,实在没必要。但朱湘桂认为,要想留住一名人才,必须给他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实行与众不同的待遇。他向员工们解释说,聘请蔡先生这样的国际设计大师,能够不断推出领导消费潮流的新品种,占领更大的国内外市场,使森达品牌在国内国际叫得更响。
蔡先生上任后,以其深厚的技术功底、创新的思维和对世界鞋业流行趋势的敏锐感觉,把意大利、港台和中国内地女鞋融为一体,当年就开发出120多种女单鞋、女凉鞋和高档女鞋等新品种。这些式样各异的女鞋一投放市场,立刻成为顾客争相购买的“热货”。一年中,单蔡先生设计的女单鞋就为森达赚回5000万元的利润。
一些开始议论蔡先生年薪太高的人,在事实面前,连连点头,年薪300万元留住一个难得的人才,值得。
21.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
内容: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
提出者:英国管理学家E·特雷默
知人善任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全体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和共同责任。企业通过外部招聘、内部培育和选拔,取得贤能两类人才,并且将他们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促使这两类人才互相补充,产生倍增作用,“才得其序,绩之业兴”。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管理者存在着误区。很多企业培养人才的重点多半放在缺点的改正上,下很大工夫去加强比较弱的部分,而非尽力去发挥个人的专长。这样做虽然可以培养出不犯错、没有缺点的秀才型人才,却无法培养出拥有创造力和独特性的人才。此外,在改正缺点的过程中,不仅当事人觉得痛苦,在心理上产生很强的抵触情绪,而且就算达到了百分之百的效果,也不过是从“负数”回到“零”罢了,付出与获得不成正比。
相反,如果让一个人的优点尽量发挥,本来就是“正数”的部分更能产生加倍效果。二者之间所花费的精力也许完全相同,但效果截然不同。另外,当事人也会因为觉得有乐趣而产生成就感和工作动力。
管理者要注重发挥人才的长处和优势,合理使用、培育人才和留住人才,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文化。这不仅是企业管理者的一项管理职能,更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只有发现和培养具有潜能的人才,根据人才的类型不同,给予区别对待,将人才放到最适合的地方,才能有效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案例说明
1990年年初,联想遭遇了严重的人事危机——柳传志着力培养的一名年轻经理因经济问题受到了刑事处罚,当时的局势很紧张。柳传志认为,当务之急就是找到一个既有能力又可倚重的人,来主持联想人事工作大计,以稳定人心。后来,擅长人事管理并有着特殊管理才能的王平生有幸加入联想,担任人事部经理一职。
一进入联想,王平生就从人心方面观察,一眼就看穿了员工们情绪很不好,所有人都在抱怨公司高层领导。他就对柳传志说:“公司就像一口柴锅,盖子闷得紧紧的,底下还在拼伞烧,蒸汽越来越大。如果不找一个出口,我担心要爆。”随即,便给联想开出了一个开放“牢骚市场”的三步药方:
第一步,召开员工座谈会。目的是把大家的意见梳理出来:哪些问题要马上解决,哪些问题解决不了但要解释清楚;
第二步,指出员工应该做什么;
第三步,回击那些恶意中伤的人。
接下来,柳传志连续开了六次座谈会,与员工进行了坦诚沟通。此“药方”果然灵验,公司一时紧张的气氛得到了松弛。
再有就是,王平生看到公司的规章制度几乎一片空白:人事部竟然不知道公司有多少人,财务部长竟然搞不清公司有多少钱,库房经理也回答不出公司有多少货……针对这些不良现象,王平生和其他同事建议专门成立一个小组,起草所有必要的规章制度。柳传志欣然同意。很快,小组的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1990年,成为联想历史上著名的“制度建设年”。
可以说,这种成果的取得,王平生的人事方面的专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22.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
内容: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
提出者:日本大荣公司
市场经济是竞争型的经济。高质量的产品来源于企业人才素质和创造性精神。技术的差距,管理水平的差距,说到底是人才的差距。因此,人才的素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支柱。于是培养第一流的人才是成为优秀企业的必由之路。
要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必须进行有效的教育。通过培训,员工在知识、技术、技能、道德等方面将会更好地适合企业的要求,不但能够按照岗位要求完成其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员工将更深刻地领会到企业的文化,把企业文化渗透到思想意识当中,变为自觉的行动。
要想让员工在竞争中拔得头筹,就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是员工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培训,不仅可以帮助新员工掌握新工作所需的各项技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也可以使老员工不断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更快地适应工作变革和发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培训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新形势,树立新观念,不断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可以有效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高素质的员工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因此培训可以说是企业获取员工素质优势的重要手段,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渠道,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经过培训后,员工往往能掌握正确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当然其工作质量也就能大大提高。另外,随着企业员工知识的增多、能力的提升,在工作中自然就能减少失误,减少工作中的重复行为。而且,通过培训,还可以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减少部门间的摩擦和冲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些都可以大大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
每个员工都渴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能当元帅的好士兵,希望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从而使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得以挖掘和释放。因此,工作对很多员工来说,不仅仅是一份职业,也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舞台。所以,当企业重视并投资于员工的各类培训,员工就会感到自己的价值被企业所认可,从而产生一种深刻而持久的工作驱动力,使企业始终保持有高昂的士气。
案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