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谁科举考试考了很多回 > 第131 章 书院考核一(第2页)

第131 章 书院考核一(第2页)

也就是换汤不换药。

张时安是觉得,没有什么难度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张时安,都不用停顿半刻,手中的笔墨,就已经行动了起来。

“夫大学之道,其要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而已。

明明德者,修身之本也;亲民者,推已及人之道也;止于至善者,圣人之极则也。

盖天之所赋,人皆有明德,然为私欲所蔽,故德不明。

学者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复其明德之本然。

德既明矣,则推而及于民,使之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是谓亲民。

亲民者,非徒施恩惠而已,必也教之以礼义,导之以中和,使民日迁善而不自知。

至于至善,则明德亲民之功已至,天理流行,人欲尽去,而天下归于大同矣。

昔者尧舜之世,明明德于上,而亲民于下,故能成雍熙之治。

后世学者,当以尧舜为法,先明已德,而后及人,循序渐进,以至于至善。此大学之道,所以为万世不易之典也。”

这一道题的典故他知道的清清楚楚,回答的更是得心应手。

其实这些经义题一般都挺简单的,答案都是固定的那些。

接下来这道题,也是没什么悬念。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一典故出自《论语·子路》篇。

这句话是孔子对君子与小人在处世态度上的深刻对比。

君子能够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与他人和谐相处,尊重差异,追求共识;

而小人则只顾私利,表面上附和他人,实则心怀异志,难以真正和谐。

张时安动作不停。

“君子小人,其心术之异,判若天渊。君子之心,公而无私,故能和而不同;

小人之心,私而无公,故虽同而不和。和者,以义相合也;

同者,以利相从也。君子以义为质,故能包容众善,虽意见各异,而归于大同;

小人以利为趋,故虽貌合而心离,终至乖戾。

昔者管仲与鲍叔,和而不同者也。管仲之才,鲍叔荐之,虽其行事或有异同,然皆以国事为重,故能成齐桓之霸业。

若夫李斯与赵高,同而不和者也。李斯阿附赵高,虽一时同谋,然各怀私意,终至相倾,秦遂以亡。

是故君子之和,和于道义;小人之同,同于私利。学者当明辨于此,以君子为法,以小人为戒,庶几可以立身行道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