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害怕压力,视压力为心理战场上的敌人。的确,压力有时候会像一块巨石压得你难以喘息,你可能会因此而产生消极堕落的心理。压力迫使你去做某些事情,逼迫你努力学习、发奋工作。压力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在压力的驱使下人才会有所成就。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压力,你还会勤勤恳恳地上班吗?你的事业能发展到现在的水平吗?你是否会因为丧失了压力的推动而变得懒惰、拖拉、碌碌无为?
许多事情都是因为压力的存在才得以实现的。在压力的驱使下,人会产生强大的爆发力,就是这种爆发力让我们完成了一个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创造了多姿多彩的现代生活。
没有压力,飞机怎么航行?雄鹰怎么展翅?
没有压力,船帆怎么会鼓得劲满、轮船怎么破浪前进?
没有高温与巨大的压力,石墨怎么能变成钻石?
压力使我们不能松懈怠慢,压力使我们浑身充满张力,压力让我们鼓起勇气向前奋斗,有压力的人生才有希望。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鲶鱼效应”,这个概念来自挪威。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在水产市场上,沙丁鱼很走俏,活的沙丁鱼卖价很高,是死鱼的好几倍。为了赚得更多的钱财,渔民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但沙丁鱼是一种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的鱼类,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它们只是一味地安逸于现有的日子,在缺氧的鱼舱里一动不动,直到窒息而亡。这样,渔民们辛辛苦苦打捞上来的沙丁鱼还没靠近海港就死亡大半了,这件事让渔民们很伤神。
奇怪的是,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但是,他们的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沙丁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鲶鱼的追逐,激发了沙丁鱼的内部活力,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个有趣的现象被称为“鲶鱼效应”,意思是在压力的刺激下,员工、企业、市场的活跃性会不断增强,爆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没有压力的人生是没有激情和活力的。我们要学会不把压力当敌人,与压力和谐共处。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努力去适应压力,不断提升自己。在与压力共舞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会得到真正的成长。来看一个上帝创造鲨鱼的故事:
上帝创造了一群鱼。这些鱼种类多样,大小各异。为了让它们具有生存本领,上帝把它们的身体做成流线型,而且十分光滑,这样游动起来可以大大减少水的阻力。上帝使每种鱼拥有短而有力的鳍,使鱼能在大海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待上帝把这些鱼们放到大海中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鱼的身体比重大于水。这样,鱼一旦停下来,它就会向海底沉下去,沉到一定深度,就会被水的压力压死。于是,上帝赶紧找到这些鱼,又给它们一个法宝,那就是鱼鳔。鱼鳔可以自己控制气囊,鱼可以用增大缩小气囊的办法来调节沉浮。鱼有了气囊,不但可以随意沉浮,还可以停在某地休息。鱼鳔对于鱼来讲,实在是太有用了。
出乎上帝意料的是,他没有找到鲨鱼。鲨鱼是个调皮的家伙,它一入海,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上帝想,这也许是天意吧。既然找不到鲨鱼,那么只好由它去了。上帝想,这对于鲨鱼来讲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它会由于缺少鳔很快就沦为海洋中的弱者,最后被淘汰。为此,上帝感到很悲伤。
亿万年之后,上帝忽然想看看当年它放到海中的鱼到底生活得怎样了。它尤其想知道,当初没有鱼鳔的鲨鱼是否已经被别的鱼吃光了。当他将海里的鱼家族都找来的时候,已经分不清鱼的品种了。因为经过亿万年的变化,所有的鱼都变了模样。上帝问: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群威猛强壮、神气飞扬的鱼游上前来,它们就是海中的霸王——鲨鱼。
上帝十分惊讶,心想,这怎么可能呢?鲨鱼说:“我们没有鱼鳔,就无时无刻不面对压力。因为没有鱼鳔,我们就一刻也不能停止游动,否则就会沉入海底,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亿万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游动,没有停止过抗争,自然练就了最强壮的躯体。正是因为没有鱼鳔,我们才成了海中的霸王。”
小鸡要见到外面的世界,第一关就是啄开束缚它的蛋壳;小象要想活下来,第一步是保持站立的姿势;而那些小草,一定要冲破上面的土层,才能染成碧绿的春天。我们自身的成长或发展也时时与压力为伴。没有压力,也就没有了发展的空间。歌唱家在上台前,总会有适度的紧张,这是完美发挥的前提。如果一点也不紧张,反而会使歌曲没有了激情。足球运动员在上场前也会紧张,不紧张就没有向前冲刺的干劲和魄力。职场中人,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工作,没有压力就得不到提高。
压力是随着生命而来的,一直到生命的逝去。学会与压力共舞,才算真正懂得了生活。压力不会因为我们的惧怕而稍微让步,反而会因我们的退缩而得寸进尺。既然不想被压力压垮,就要相信压力的客观存在,更要相信压力的有利效应。
学会与压力共舞,我们会超越、成熟、脱颖而出。
别把工作当苦役
在2006年第七期的《追梦》杂志上,刊登了一个“派克鱼摊”的故事:
在美国西雅图有一个“举世闻名”的鱼摊,他们的故事被写成书、拍成成功学教学录像带、翻译成17国语言、成为世界500强的培训教材。这就是誉满全球的“派克鱼摊”。
一位游客选了一只三文鱼,只见鱼摊伙计不紧不慢地站在原地,抓起鱼顺势向后面的柜台扔去,底气十足地喊道:“鲑鱼飞到威斯康辛。”柜台里马上晃出一张明快的笑脸,伸出一只右手,以一个漂亮的空中动作接住了鱼,并大声重复着:“鲑鱼飞到威斯康辛。”话音刚落,鱼就包好了,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惹得围观的人齐声欢呼。于是,游客们纷纷在笑声中买几条鱼带走。
“派克鱼摊”没有独特的情调,没有连锁的品牌,甚至没有珍奇鱼货,它到底凭借着什么魅力让全世界的游客趋之若鹜呢?快乐与卖鱼真的扯得上关系吗?派克鱼摊也是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才发现,快不快乐,真的很重要。
一次,派克鱼摊的老板约翰发现,从柜台走出来拿着顾客指定的鱼货,再走回柜台秤重结账比较麻烦。所以,他决定让鱼摊外的伙计直接把鱼丢给柜台里的伙计结账,再以最快的速度包装好,提升销售的速度。没想到,这个以省力气为目的的举措,给他们的生意带来了非同凡响的生机。
丢鱼使传统的拿鱼、结账的机械式工作,多了像游戏一样的趣味与活力,形成了与顾客的良好互动。站在柜台后面的伙计开始走到前面,不只回答顾客提出的包括价钱、品质方面的问题,还真心地问候,询问:“您好,您贵姓”、“今天想做什么菜”……他们的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顾客的欢迎和喜爱。
“我们是卖鱼的,但优先工作并不是鱼。”经过大家一连串的创新、变革,约翰发现了不同的经营重点,“我们首要的工作,是让顾客拥有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利瓦伊牛仔裤拍摄广告时,也选派克鱼摊做场景,就连吉尼斯世界纪录都邀派克鱼摊参加世界接鱼比赛。一家企业训练教材公司还将派克鱼摊的工作情景拍成了成功学录像带,同名书籍《如鱼得水》,一举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很多大公司的高层不但常来买海鲜,还带着员工来鱼摊学习他们愉快又有活力的工作方式。
那么,一个鱼摊究竟能给企业经营带来多少影响和启迪呢?派克鱼摊的老将杰森·史卡特说出了自己与顾客、企业互动的感受。“大家想要工作得轻松,像我们一样乐在其中。”史卡特谈起在鱼摊近10年的工作,只有简单一句——“喜欢极了。”实际上,卖鱼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但史卡特说:“激励是自己给的,自己才是每一刻心情的主宰。”派克鱼摊的名声也由此传开,越来越多的人会说,“那里有个会丢鱼的鱼摊值得一看”。很快,俄罗斯、爱尔兰、澳洲、日本、韩国等地的摄影师都来拍鱼摊的照片,派克市场鱼摊的名气,像滚雪球一样,愈来愈大。美国广播公司晨间新闻节目《美国早安》、《当代人》杂志、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纷纷给予报导,以西雅图为背景的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得奖影集《欢乐一家亲》也把派克鱼摊纳入镜头。
知名导演史派克·李对快乐做了这样的诠释:只有我能让自己快乐,也只有我能让自己难过,我当然选择快乐。所以,我把工作当成自己真心喜欢做的事情。想想看,如果你既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又能赚钱,这还不值得高兴吗?这正是许多企业人到鱼摊上寻寻觅觅,想要最终得出的答案,也是畅销书《如鱼得水》中教导人们改变工作之苦的首要重点。
“派克鱼摊”的伙计没有一个学过管理,但他们从一步步实践“举世闻名”的想法中体会出:激励是自己给的,自己才是每一刻心情的主宰!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一生的工作时间大概是35年左右,35年几乎就是人的半辈子。如果你的工作让你感到厌烦、厌倦,甚至是度日如年的话,那你这35年就一定很难熬。遇到一份不满意的工作,工作的过程就是忍耐,那这个人就很不幸,因为他半辈子的时间都生活在不快乐和抑郁之中。可想而知,人对于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肯定不会有进取心和工作热情,那他也就注定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只能在庸庸碌碌中茫然地度过。很多时候,现实条件决定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不想一生碌碌无为的话,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的心态,并学会从工作中寻找快乐。
萨姆尔·沃克莱刚刚进入工厂时的工作就是日复一日地拧螺丝钉,就像《摩登时代》里的卓别林扮演的那个工人一样。看着一大堆螺丝钉,沃克莱满腹牢骚,心想自己干什么不好,为什么偏偏来拧螺丝钉呢?他曾经想找经理调换工作,甚至想过辞职,但都行不通。最后,他考虑能不能找到一个积极的办法,使单调乏味的工作变得有趣起来。于是,他和工友商量开展比赛,看谁做得快,工友和他颇有同感。这个办法果然有效,他们工作起来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乏味,效率也大为提高。不久,他就被提拔到新的工作岗位。后来,他成了火车制造厂的厂长。
我们每个人的中都曾经规划过自己的事业蓝图,渴望在工作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如愿以偿地找到真正合适自己的工作。事实上,再新鲜有意义的工作,一旦熟悉起来之后都会让人感觉枯燥。于是慢慢就开始迷茫、退缩,产生厌倦情绪。这是人之常情。但事实也正如安德鲁·卡耐基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不能在他的工作中找出点浪漫气氛来,这不能怪罪于工作本身,而只能归咎于做这项工作的人。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件苦差事,这样只会让你觉得更难熬。轻松一点,你会发现工作也会拥有很多乐趣。
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生活中,经常有人为一些小事而生气。其实,他们自己也不想这样做,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心情。生气不但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周围的人际关系,使本来就狭窄的心胸更加狭窄。而宽容别人则有助于自我修养水平的提高,让自己心态更平和、胸怀更开阔。下面,我们来看一位妇人时常生气的例子:
从前,有个妇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生气,和邻居、朋友的关系都搞得很僵。她非常恼火,想改吧,一时又改不了,于是终日闷闷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