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如果父母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不让孩子对家里的事情发表意见,那么孩子就会感到在家中没有话语权,从而感到失望愤怒。要是这种情绪无处发泄,久而久之,孩子要么会成为窝窝囊囊、沉默寡言的“闷葫芦”,要么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书呆子”。
因此,有教育专家建议,父母应该尽量多召开一些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家庭大事的讨沦。
家庭会议会让孩子找到了一个说话的窗口,在这里,孩子可以被倾听,可以参与到交流甚至是解决问题的环节中,在这种平等民主的氛围下进行的教育,无形中对孩子是一个良好的熏陶,孩子思考问题、组织语言、积极参与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很容易感受到来自父母的重视。
家庭会议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小渠道,孩子通过家庭会议上讨论的问题而逐渐熟悉家庭结构。在一个完整的家庭里,需要考虑到家务、财务预算、日程安排和生活方式。而这些,为孩子以后离开父母、自立门户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
当孩子的想法得到表达,情绪也得到了宣泄,孩子的心理会更加健康,家庭也会更加和谐稳定。
每到月末,孩子就会拿出家庭会议记录本,和父母一起坐在沙发上,开始每月一次的家庭会议。今天晚上,一家人又坐在一起开会了。
“爸爸,你对我这个月的表现满意吗?”儿子真诚地询问父亲。
“嗯,非常满意,只是你今后放学回家时,要尽快洗个澡,可以吗?可能是由于天气太热,你总是抱怨自己浑身痒,影响你的睡眠。”
“嗯,好的,谢谢你的提醒!”儿了在会议记录本上写下“勤洗澡”三个字。
“我这段时间心里总有一股莫名的烦躁,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妈妈说。
“我想是你长时间待在家里干家务,而很少外出散心的缘故。这段时间我的工作很紧张,也没有多少时间来陪你。这样吧,下个星期天,我们一家人去郊游好吗?”
“你的建议太好了!”母亲开心地说。于是,一家人又在灯光下开始讨论下周末的郊游计划。
这样民主的对话,没有一个孩子会不喜欢。相反,专制的对话,几乎没有孩子会喜欢,一不小心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很多父母常常觉得,自己是一家之主,孩子就应该听从自己的吩咐和要求。
他们习惯于不征求孩子的意见,就自作主张地要求孩子去做某事,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就像文中的梅丽爸爸,他没有完全了解事情原委就以不容商量的口气下命令,结果引来了孩子的反感。
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虽然征求了孩子的意见,但也只是象征性地问问孩子。很多时候,父母会觉得孩子的意见不成熟,最终还是主观地按照自己的意见去行事,而将孩子的意见弃之一旁。结果,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意见得不到重视,最后也懒得参加这种形式性的“家庭会议”。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就应该有权利参与家庭大事的讨论,而参与讨论又可以带给孩子不少益处,父母何乐而不为呢?
8。“会为别人考虑,这才是好孩子。”
生活中,很多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所有物,经常以主人的身份规范孩子的言行,这样一来孩子几乎成了父母的遥控器。父母过于注重自己的权威,总是以上级对下级的态度命令和要求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想法,时间久了,不仅会破坏亲子问的关系,还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很多事情,在孩子的眼里和父母的眼里是不同的,孩子有他们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所以,父母不应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而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赖,与孩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
“这本图画书哪里来的,甜甜?”妈妈问。
“是小明赔给我的。甜甜说。
“小明为什么要赔给你图画书?”妈妈奇怪地问。
“昨天课间休息,我趴在桌子上看书,小明从我身边跑过,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把我的图画书撞到地上,书破了一个角。我告诉老师,老师让他向我道歉,可我还要他赔我一本新的图画书!”
妈妈想了想,没说话,走出了房间。
晚上吃饭的时候,甜甜站起来伸手去拿餐巾纸,不小心碰到了妈妈碗,鸡腿掉在了地上。妈妈突然很生气地说:“甜甜,你赔我鸡腿。
“对不起,妈妈。可是我的鸡腿已经吃完了,怎么赔你啊?”“那就重新买来赔我吧!”
甜甜委屈地哭起来:“妈妈,我不是故意的。
这时,妈妈换了一种语气,温柔地对甜甜说:“昨天小明把你的书撞到地上,也不是故意的,而且书只坏了一个角,不影响看,你却要他给你买一本新的。
如果你是小明,你心里会怎么想?妈妈只是为了让你知道,任何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只要不是故意的,我们就应该原谅别人。”
“我知道了,妈妈。
甜甜破涕而笑,说,”我们等下一起去把那本破了角的图画书粘起来,明天我把那本新的图画书还给小明,好吗?
妈妈微笑着点头说:
“会为别人考虑,这才是好孩子。”
换位思考、替他人着想,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它可以帮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学会理解他人、宽以待人,和朋友保持亲密的友谊,为孩子长大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