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最温柔的教养适合多大孩子的父母 > 第6章 放下架子把孩子当成朋友(第3页)

第6章 放下架子把孩子当成朋友(第3页)

一个周末,这位父亲出差两周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已是午夜时分,他的儿子早已经睡着了。当他将随身的文件放进书房时,却看到书桌上有一张纸条,内容是这样的:“我的好爸爸,我好久没看到你了,你是个做生意的能手,可惜你是个‘冰箱’爸爸,别的小朋友爸爸的爱是热的,你的爱却是冰冻的。”

儿子的话给了这位年轻的爸爸巨大的震撼。从此,无论再忙他也会抽出时间陪可爱的儿子说说话,谈谈自己工作上的趣事,再聊聊儿子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这样相处的时间多了,他们的父子关系便变得融洽了。

这个故事的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尽管现在的家长面临着各种生存压力,早出晚归,很少与孩子交流,但在一个完整的家庭里,对孩子而言,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是他们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做父母的一定要知道,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对于亲子关系非常重要。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忽略了孩子的成长,会欠下孩子很多的感情债,他们情感上所缺失的东西不是我们拿金钱所能换回来的。要知道,只注意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了孩子的感情需要,这种爱是片面的、缺乏感情的。人都是需要感情的,对于孩子来说,更需要亲热的情感和父母的温暖。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更需要和父母进行亲密的接触。因为,孩子除了满足自己的感情需要外,还需要从和父母的接触中获得安全感。相反,如果孩子不能通过从亲子情感交流中满足情感的需要,那么对他的健康心理的形成将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无论你有多忙,也一定要设法多陪陪孩子,而不仅仅是在物质和金钱上满足孩子。

法国著名少年节目主持人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也曾经说过:“培养你们的孩子,就应多和你们的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真的爱孩子,有空时多陪陪孩子,也许你不在意,但这会带给孩子无比的快乐和意想不到的结果。

当代人生活的确异常忙碌,父母忙工作,孩子忙功课,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顿晚餐,还得经过全家人的努力才能聚到一起。许多家长都承认,全家聚在一起吃晚餐的时间,是联络亲子感情的最佳时机。很多父母也认为,经常跟孩子一起吃晚餐,使他们有机会了解孩子的现状;跟孩子谈论各种事情,能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利用假日多陪陪孩子

假日是孩子和父母休息、放松的时间,也是父母与孩子交流、增进感情的好时机,父母应该利用假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弱亲子关系。在假日里,父母应抓住一切空暇陪伴孩子,给他们讲讲故事,谈谈心,与孩子一起总结一下学习。假日是孩子们接触自然的大好时光,一次户外晚餐,一次郊游,都有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现代父母没有很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这是现代社会竞争不得已的结果,也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每天留出一段固定陪伴孩子的时间。哪怕只是坐下来跟孩子随便聊聊天,问问学习情况,交流下思想。这不仅仅是享受天伦之乐,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你是多么在意并且关注他。

建议繁忙的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候,避免受外界的干扰,并且保证固定的时间。无论多忙,每天至少腾出半小时的时间,哪怕十分钟都好,把手机关掉,什么都不想,在这一刻,你就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孩子的。

6。“来,让妈妈抱抱你。”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当自己产生喜怒哀乐时,第一个想法就是与人分享。成年人都有和人分享信息的心理需求,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甚至这种需求比成年人更为迫切。科学家发现,90%的孩子都渴望自己可以和父母分享成长中的喜怒哀乐。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关心和信任可以让孩子对父母更加尊敬和亲近,并且乐于向父母倾吐心声。当一个孩子和家长聊天时,他更希望得到父母专注的倾听、感兴趣的提问,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沮丧,则会令他内心舒畅得多。

总而言之,沟通很重要,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建议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很多时候,孩子向家长抱怨,只是想发泄情绪,说完了,心情自然就好了。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需求,只想为他提供解决方案,可能会让孩子反感,甚至中止沟通。

迪迪放学回到家后,迫不及待地和妈妈分享这天的感受。

迪迪:当班长太累了,既要自己学习,还要维持纪律。

妈妈:既然不喜欢,就和老师说说不当了。

迪迪:可是我也很喜欢当班长,它让我觉得很光荣。

妈妈:既然你喜欢,那就不要再嚷嚷着说累了。

迪迪(沮丧):可是喜欢不代表不累啊!

妈妈(无奈):真不知道你到底要说什么。

谈过话后,迪迪只觉得情绪无处发泄,她不愿意继续交谈,因为她觉得无趣极了。

如果妈妈换一种谈话方式,更注意倾听,谈话的效果就会有明显的不同。

迪迪:当班长太累了,既要自己学习,还要维持纪律。

妈妈:你今天好像很累。

迪迪:是啊,当班长让我觉得非常光荣,可也让我总觉得有压力。

妈妈:嗯,我明白你的感受,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情况。

迪迪:我该怎么做才好呢,真头疼。

妈妈: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处理好的,来,让妈妈抱抱你。

迪迪:谢谢你,妈妈,我觉得舒服多了。

迪迪继续这样不停地讲着,她很兴奋,喜欢和妈妈说话,因为妈妈愿意当她的听众。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有时和孩子一起分享成长,只是倾听、感受和理解就行,并不需要过多地提出解决方法。

不过,这并不是说家长可以对孩子不闻不问,只要听他们抱怨抱怨就可以了。孩子们都喜欢被需要、被珍视的感觉,家长可以多体恤孩子,当他们发现自己被家人珍视和喜爱,那么他们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感。

孩子能够和家人畅所欲言,这是培养双方关系的大好机会,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理解,但是不要把孩子看成是弱者,这样会让孩子心中落下“我什么都做不好”的印象。

只有在父母理性的爱护之下,孩子才能够独立起来,才能够尽快成长起来。

7。“好的,谢谢你的提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