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你悄悄告诉妈妈。”妈妈看着凡凡。
“妈,我告诉你,你可不能跟奶奶说是我说的。”凡凡神秘地小声对妈妈说。
“我每次都帮奶奶捡菜。”凡凡看见妈妈点头,就小声对妈妈说。
“捡菜?”妈妈似乎有些不明白,“在地上捡菜?”
“不是,”凡凡笑了,“是在买菜的时候,趁卖菜的不注意多往奶奶的兜子里放菜。”
“啊?”妈妈这一听可非同小可,“是奶奶让你这么做的?”
凡凡点点头,“奶奶说,这些卖菜的太‘黑’,不多拿他点儿,那咱们就吃亏了。”
此时,妈妈简直不知该说些什么,努力地保持平和地对儿子说:“凡凡,做人要诚实,不能贪图人家的小便宜。妈妈告诉你,不管以后奶奶怎么说,你都不要再这么做了好吗?”
凡凡认真地看了看妈妈,点了点头。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非常精明、强干,当然不希望孩子在任何方面吃亏,总是希望孩子在某些方面能压倒别人,甚至能够占到便宜,而如果能够不用费力就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的便宜让孩子感到欣慰和高兴,久而久之这种不劳而获的心理将导致孩子走向弯路。因此,家长在对待孩子爱贪图小便宜的行为上一定要及时制止和纠正。
赶走好奇作怪,杜绝贪婪欲望
由于孩子年龄的问题,他们并没有真正分清“自己的”与“非自己的”的概念,有些孩子由于好奇心和原始的“恋物”概念,常常会将心爱的玩具等一些东西带回家,幼稚地认为好玩的东西应该跟自己永远在一起,由于孩子的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善,所以并不明白什么是罪恶感,而这个时候作为家长为了防微杜渐,一旦发现孩子的这种贪小行为就必须及时制止,杜绝孩子贪婪的欲望。
当孩子出于对东西的喜爱,在好奇心的作用下“顺手牵羊”而尝到“甜头”后,就会产生“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概念,久而久之,贪欲越来越大,而这种贪小的行为也会渐渐习惯成自然,甚至还会导致孩子的这一行为发展成为偷窃。不仅如此,孩子不劳而获和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还会招来犯罪分子的诱惑,给孩子造成人身危害。
所以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贪恋的欲望及时纠正,从小教育孩子不占他人便宜,要让孩子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获得都是需要付出应有代价的,教育孩子不要接收不明不白的礼物和馈赠,不受利益和小便宜的驱使,正确看待不属于自己,而自己喜欢的物品。
多种多样意念,遵守社会准则
孩子爱占小便宜和不自觉地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可能是出于多种多样的心理。有些孩子认为自己拿走别人的东西而没有被人发现是“英雄”所为,表示自己很能干、很聪明,甚至有时还会在家长面前显示自己的这种“能力”和“本领”;而有些孩子则出于“有便宜不占,便是吃亏”的心理,错误地认为利益面前人人抢先,把占便宜当成最大的欣慰;还有些孩子是受家长和周围人的影响,对没有人注意和认领的东西,顺手牵羊归为己有。
孩子的多种错误意念,导致孩子渐渐形成了贪图小便宜的不良习惯,对此家长必须告诉孩子,不动别人的东西和不贪图便宜是社会的公共准则,人人都必须遵守。要让孩子从小就了解这种不良行为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和唾弃,更要告诉孩子如果不经意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这种行为是可耻的。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贪图小便宜的习惯很可能被坏人利用,导致自己受到伤害,从而让孩子从内心明白这一行为的错误性,自觉杜绝这种行为。
家长教育得当,耐心教育引导
作为家长,对孩子贪小的习惯一定要正确认识,耐心教育。但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行为,其实孩子爱占小便宜的心理很多都来自家长的“亲身传授”。有些家长内心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事事占到便宜,只要孩子占了便宜,就会替孩子感到高兴和骄傲;而有些家长带孩子去购物时,常常在已经够份量时,还多拿菜贩的菜和物品,使孩子认为这种行为是必然的,没有什么大不了,时间长了,也渐渐养成这种占小便宜的习惯;还有一些家长受贪小思想的影响,在促销柜台前,让孩子三番五次地去领免费的试用品,并表扬孩子能干,无形中让孩子离不良行为越来越近,逐渐养成不劳而获的意识。
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尽量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不占他人的便宜,让孩子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能随便接受或者拿别人的物品。要注重孩子的道德修养,提高孩子精神层面的教育,让孩子明白精神世界丰富、正直善良和乐观向上才是人类的美德。
还值得家长主意的是,绝对不能因为孩子贪小而打骂孩子,这并不有利于孩子改正错误,家长要细心观察并发现儿童的不良行为,并及时给予教育;要主动和孩子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所需,了解他们占小便宜的心理;耐心教育引导,对症下药,让孩子逐渐改正贪小便宜的不良习惯。
6.人小也喜烟好酒
不知大家是否看过最近优酷的一个视屏,上面播放在成都一个广场上,有几个看样子也就7岁左右的小孩,在大庭广众之下肆无忌惮地吸烟。更令人乍舌得是一个关于一个两岁小孩熟练的点烟吸烟的视屏,周围的大人竟似看热闹一样,竟然还在鼓励这个孩子,而这个孩子抽烟时的动作,神态十足一杆“老烟枪”,而旁边的大人们对他的表现阵阵喝彩,却没有人上前劝阻,都兴奋地看着孩子的“表演”。这些令人心痛的画面,真是值得所有人深思。
故事一:
彬彬刚刚上小学,就开始了他的“烟民”生涯。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彬彬学会了吸烟,而最早发现彬彬吸烟的是他的班主任老师。
那是一天中午,已经是午休时间了,校园里静悄悄地,班里的同学们都吃完午饭在教室里休息或者做作业。由于学生年龄小,班主任老师吃完饭便到教室里陪同学们,老师坐在讲台前,无意间发现班里好像少了一个人,这一发现让老师有些着急,于是老师清点了一下人数,的确少了彬彬。由于这些孩子刚刚上学没多久,可能对学校的环境还不太熟悉,而有些学生也还不适应学校的环境,为此老师很是操心。
此时,班主任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找人,她首先询问了班上的同学,在没有得到答案后,起身走出了教室,到操场上转了一圈,没有人,又在楼里转了一圈,还是没有人,这下可把班主任老师给急坏了,彬彬上哪里去了?老师在慌乱之时突然想到了一个地方——卫生间。
于是,老师跑到了男卫生间门口,叫了两声,里面没有任何回音。老师一时没了办法,站在那里,正在犹豫是否进去看看。就在这时突然一个小脑袋从男卫生间里探了出来,恰巧和老师打了个照面,老师一眼看出这就是彬彬。
“彬彬,你在这儿啊?老师刚才喊你半天你怎么不出来啊?”老师找到了学生有点喜出望外,“快出来跟老师回教室。”
可是彬彬好像没有听到老师说话,还是只露出一个头,整个身子被墙挡着,就是不出来,也不说话,一双小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
老师觉得有些奇怪,便走上前去,突然一股烟草的味道迎面扑来,老师来不及多想,就把彬彬拉了出来,这时老师才看见彬彬的手里竟拿着半根燃着的香烟。
老师被这一发现震惊了,“彬彬,你躲着厕所里吸烟?”老师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彬彬低着头,不说话。“彬彬,你小小年纪怎么竟然会吸烟啊?”老师还是不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这烟是哪里来的?你爸妈知道吗?”老师拿过香烟弄灭后扔到垃圾箱,拉着彬彬回到了教室。
下午放学后,老师见到了彬彬的爸爸,把彬彬在学校抽烟的事情告诉了他。爸爸起先惊讶不已,他根本就不知道彬彬会吸烟,在爸爸和老师的教导下彬彬终于将抽烟的事情说了个明白。
原来,彬彬是跟表哥学的抽烟,上中学的表哥在寒假时也去了奶奶家,他经常背着爷爷奶奶偷偷在屋里抽烟,有时被彬彬看到,他就教彬彬也抽两口。表哥还总是说,“你看那帮老大,嘴里叼着烟的样子多神气啊!男人要是不会抽烟、喝酒,那还算是男人吗?”
彬彬就这样被表哥左一口、右一口的教会了,一个冬天竟然也学会了抽烟,而且在表哥的带动下竟然还有了小小的烟瘾。于是,刚刚上学的彬彬就上演了偷偷吸烟的闹剧。
如今彬彬的“吸烟事件”终于真相大白,爸爸看着刚刚6岁的儿子,心里就好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
故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