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华为的绩效管理发展历程与核心思想 > 第6章 自我批判 练就华为式的奋斗者(第2页)

第6章 自我批判 练就华为式的奋斗者(第2页)

很多人看来,汤圣平的话似乎已经说到了重点,而且关系到很多资深老员工和中层干部的利益,没有胆量的人是不敢说出来的。不过,刘觉得汤圣平并没有说到重点。他补充说:“汤圣平,你说的是官话,还是没有把内心的话说出来,我帮你说,你和张××的矛盾我是知道的,我前两天和张××谈话,我说你这个人的缺点就是狭隘,不能包容人。张××辞职时也和我谈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在这一方面张××是有问题的。”

刘的话就像刺刀一样,深深地插进别人的心窝,让人听着就难受,不过这就是“批斗会”需要的效果。“不要脸”的精神就是要指名道姓地“批斗”别人,让人脸面无存。这种结果正是任正非期所期望的,在任正非看来,只有“不要脸”才会进步。

3.坚持“吾日三省吾身”

在错误中进步是华为自我批判的核心内容之一,华为作为一家年轻的电信设备运营商,在与经验丰富的国际巨头的竞争中,犯错在所难免。不过任正非强调:“允许犯错,但要有进步。”这种进步就是通过自我批判来实现的。

面对失败,有很多人会选择两条路:一条是通过指责别人来推卸责任,用诸如“这是你的错,不是我的错”等理由为自己开脱,这样的人不会有所进步;另一条是半途而废,用“这件事太难了”等理由安慰自己,然后选择退缩。而聪明的人会接受失败,并科学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总结反思能力,避免自己走弯路或走错路。

及时、认真地总结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经验与教训,才能得到成长。对此,华为的一位PDT测试经理就有过这样的感触:“站在走过IPD流程后的今天来回顾,才发现以前是凭着一股热情和责任感工作,但是产品路标、工作计划等我没有感受到,只是觉得网上不时冒火,我们每个人都忙得焦头烂额,产品什么时候能够稳定、什么时候能够最终发布,几乎没有人能够把握。而这次我们经历的是一个没有’英雄‘的联调,不到10天的时间就顺利结束。从开始立项到版本终结,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是该产品以前的版本所从未有过的。这就是职业化的威力!”

对此,任正非深以为然。1997年,任正非在一次内部讲话中就强调:“要不断地检讨今天,规划明天。”

“自我批判是无止境的,就如活到老学到老一样,陪伴我们终身。学到老就是自我批判到老,学了干什么,就是使自己进步。什么叫进步?就是改正昨天的不正确。当我们在NGN上重获成功的时候,我们的G9又在泰国AIS再次摔了大跟头,被退了网。HLR在泰国、云南的瘫局,又一次将警钟敲响。没有我们已形成的自我批判的习惯,就不会有我们在中国移动的T局交付上获得的成功。对沙特HAJJ的保障,使自我批判的成果获得辉煌,改变了世界技术发展的历史,也改变了我们核心网的发展方向。从此以后,我们核心网席卷全球,截至2008年6月30日,有线核心网销售了2.8亿线;GU核心网销售了8.3亿用户;CDMA核心网1.5亿用户。”

任正非认为,坚持“吾日三省吾身”,认真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通过对以往的实践进行回顾和反思,才能分清真伪和是非。

4.谦虚学习他人也是一种自我批判

在任正非看来,谦虚学习他人也是一种自我批判,如果华为人都能够发扬这种批判精神,将更有利于个人和华为公司的伟大事业。任正非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如果一个人倒着长,从80岁开始长,1岁死掉的话,我想这个世界不知有多少伟人。我们的父母教育我们要认真读书。我们却不认真读书。等我们长大了,又告诉我们的孩子要认真读书,他们不认真读书。他们长大了,又管教他们的孩子要认真读书……如此重复的人生认识论,不会有很大的长进。如果从80岁倒着长,人们将非常珍惜光阴,珍惜他们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当然,从80岁倒着长这是不可能的,但学习方法上是有可能的,我们如今有如此庞大的知识网络和科技情报网络,充分利用它们就像倒着长一样,只不过要有谦虚认真学习他人的精神才行。从这一点上讲,年轻是缺点,但也是优点。”

任正非认为,“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任何一个人要不被时代所淘汰,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唯有取长补短,才能避免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华为人正是凭借这种“知不足,而后改”的谦虚学习的精神,及时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和弥补,从而使自己得到不断成长。

1998年,为了寻求新的挑战,苏红(化名)毅然放弃了舒适的某外企白领的工作,已近而立之年的她加入华为驻南方办事处,成为一名行政秘书,并从此开始了在华为成长的脚步。

刚开始的时候,苏红并不习惯秘书的忙碌生活,这让以往清闲惯了的她忙得焦头烂额。为了快速适应工作,苏红就趁着别人有空的时候,主动找那些有经验的老同事,向他们“取经”。经过一段艰苦的摸索期后,苏红找到了工作方法:把简单的工作做得规范化、条理化。很快,苏红就得到了办事处领导的认可,客户投诉率也大大降低了,她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半年后,苏红就接到了总部调令,成为第一个从办事处调到总部工作的秘书。

1999年,华为海外市场刚起步,因为没有海外市场拓展经验,华为一些领导的工作简直就是千头万绪,加上这些领导的思维都很活跃,苏红在负责把他们的思路整理成文字的时候,感觉到非常吃力。有时候,领导一开完会就交代说:“今天晚上就必须拿过来。”不过苏红并没有抱怨,反而“怪罪”自己能力不足,决定要自我优化,提升自己多元化处理事务的能力。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苏红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去公司写纪要,如果晚了就直接睡在办公室。有时候半夜醒来脑子里会冒出来点东西,她又会爬起来写一段。有时间的时候,她还会看看书,参考一些案例。每次领导要求审核纪要的时候,苏红都会逐字逐句地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最终,在国际营销部一年多的时间里,苏红很快就成长起来,成了公司的骨干人员。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一名优秀的员工就应该像苏红一样,与时俱进,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提升技能和寻求挑战的机会。这样的人对未来才能够有充足的准备,他们也更容易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权。这也印证了那句名言,“成功属于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

5.时刻保持“归零”的心态

华为是一个年轻的公司,干部、员工也是以年轻人为主。任正非指出,“华为的优点是年轻,缺点也是年轻,年轻往往都充满希望,干劲十足,但也容易很快就得到满足”。因此,他要求华为人易职、易岗,不断清零。

毛生江从1992年正式进入华为到2000年成为华为集团的执行副总裁。在这8年的时间里,毛生江被频繁地更换岗位和工作地点。有时候,连他自己都不确定在第二天会被派去哪个部门,要飞往哪个城市。

后来统计,毛生江在8年的时间里,曾经横跨8个部门的工作岗位,职位也随之变动了8次:1992年12月任项目组经理;1993年5月任开发部副经理、副总工程师;1993年11月任生产部总经理;1995年11月调任市场部代总裁;1996年5月,任终端事业部总经理;1997年1月任“华为通信”副总裁;1998年7月任山东代表处代表、山东华为总经理;2000年1月,被任命为华为执行副总裁。

古人说,“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每个人都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怀着“清空归零”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今年的部门总裁,明年就可能成为区域办事处的主任,后年还可能被派去海外工作,帮助华为开拓新的市场。在经受了几起几落、无数次“折腾”后,他们才能回到重要的岗位上来。然而,就是那些经受住“折腾的人”,其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毛生江在最开始进入华为公司的时候,是做产品开发工作的。但没多久,他就成为华为08机的开发项目经理,参与开发第一台08机的开发工作。可是,好景不长,1994次年那次集体大辞职事件摘掉了毛生江好不容易得来的“帽子”,他不得不从头学起,还有随时被淘汰的可能,对于那时的毛生江来说,有时候会有一种刻骨铭心般的刺痛感。

毛生江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毅然选择暂时将家庭放在一边,全身心地投入新市场开拓的工作中。由于其他厂家的低价营销,使得新市场的开拓工作推进缓慢。在这种情况下,毛生江意识到,一个有竞争力的团队才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于是,他将成员们召集起来,开民主生活会,引导大家自我批评,改进不足。毛生江还针对具体项目进行分析,结合定期的培训活动,致力于打造团结进取的组织气氛。

最终,毛生江没有让人失望,他所带领的项目组在克服了无数次困难,经受了无数次被磨炼的痛苦后,市场开拓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0年,毛生江被任命为公司执行副总裁。

后来,谈到毛生江的这次事情,任正非就会用“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来形容。他要求华为人向毛生江学习,只有经历了职业磨难,才能获得新生。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如果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长吁短叹,或者给自己很大的压力,要么吃不下饭,要么睡不着觉,而是把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这样就能够找到最终的解决办法,而我们也能够得到成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