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人力资源管理实操课程 视频 > 第一章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管理(第2页)

第一章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管理(第2页)

组织归属感的形成和增强,使得企业成员在日常的行为当中,自觉自愿地按照企业的要求办事。这时员工不再单纯计较个人得失,而是将组织利益得失与个人利益得失进行同一化处理,将自身融入企业内部。

二、企业人力资源的形成

企业人力资源作为员工劳动能力转让、整合、使用与开发的结果,其形成与发展需要一定条件,涉及一系列环节,其中员工的获取、使用、激励和开发,是企业人力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基本环节,需要重点把握。

(一)员工获取

员工获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环节,为此需要引导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转让,获得员工劳动能力的支配权。与此相应,劳动交易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所谓劳动交易,是劳动力的产权交易,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招聘甄选和劳动合同实现。

1.招聘甄选

劳动者在没有进入企业之前属于社会资源,企业需要通过吸引、选拔、聘用等程序,把社会劳动力资源转变为企业员工。在此过程中有一系列问题需要处理,如由于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等情况的存在,可能出现录用失误等。

随着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招聘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要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合理建立员工标准的基础上,利用恰当的人事测量手段,提高招聘成功率。

2.劳动契约

劳动契约是劳动交易的确认形式,以经济与法律手段保证劳动交易的正常进行。劳动合同一旦签订,劳动能力转让行为就成为经济与法律事实,产生了交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合同具有基础的地位。

同时,劳动合同的签订,使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形成了正式的经济法律关系,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计划管理和统一指挥提供了重要依托。

(二)员工使用

通过劳动交易,劳动者进入企业成为员工。如何安排员工的工作任务,使不同员工的能力得到有效使用、通过有计划的分工协作提高生产经营效益,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又一基本任务。对于员工能力的利用,一般是通过岗位任职和业绩考评实现的。

1.岗位任职

企业是一个有计划的分工协作体系,如何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把不同员工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使之作用得到更好的体现,需要科学分析、有效决策。其中岗位设计和员工任职是两个基本环节。

为此必须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识别劳动者的特点,把不同劳动者安排到恰当的工作岗位上。在此过程中,需要采用专门的人员甄选方法,运用特殊的人事测评工具,进行员工的选拔任免工作。

2.业绩考评

员工入职之后,如何帮助员工确立工作目标、形成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效率,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又一重要任务。为此必须解决目标不相容、信息不对称、监督不到位等问题,通过业绩考评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业绩考评的作用,是从明确工作任务入手,通过对于员工劳动成效的合理评价,促进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自觉努力。与此相关的管理职能,包括确定工作标准、了解工作状况、评价工作成效、改进工作方式、创建工作1771队等。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明确对于员工工作成果和工作方式的要求,确定绩效考核指标,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三)员工激励

员工业绩是员工为企业做出的贡献,体现了员工能力转让的价值,为此需要获得相应的回报。员工激励的作用,是通过为员工支付恰当的工作回报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使员工自觉地努力工作,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员工激励一般是通过薪资报酬和工作待遇实现的。

1.薪资报酬

薪资报酬是员工从企业中获得的经济待遇,也是员工待遇的基本内容。只有薪资报酬合理,员工才会努力工作,多做贡献,与企业共同发展。

薪酬分配服从按劳分配原则,这一原则的实现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首先是劳动计量标准。按劳分配的“劳”应该以什么为依据呢?是劳动能力,还是劳动付出,或者是劳动贡献?不同的定位会产生不同的分配方式。其次是工效挂钩要求。如何把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合理挂钩,加强企业与员工的利益纽带,对于企业发展极为重要。

2.工作待遇

工作待遇是比薪资报酬更为广泛的员工工作待遇。处于不同工作岗位的不同员工,由于工作特质、个人特征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个人需求;即使同一员工,在不同阶段,其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不同员工会期望不同的工作回报和工作待遇,例如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的组织支持、明确的领导认可等。对这些激励要素的合理选择和科学配置,能够强化员工激励的效果。

(四)员工开发

员工开发是对员工价值的促进和提高,为此需要进行人力投资,如培训开发、职业指导、岗位轮换等,都是员工开发和人力投资的方式,一般通过在职培训和职业发展加以实现。

1.培训教育

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对于员工劳动能力具有不同的要求。因为这种差异性,企业会提出自己的要求,对劳动者进行比较和甄选,这是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的基础。但即使甄选出来的劳动者,其能力结构和状况与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之间仍然存在着差距,为此需要进行培训开发,引导员工进行能力改进和提高。

由此形成的劳动能力具有企业特质性,对于特定企业具有特殊价值,很难从劳动市场上购取,也不容易被其他企业所利用,有助于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2.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是员工以工作能力为依托实现的自身价值增长,也是对于员工的长期激励。通过员工职业发展实现企业组织发展,通过员工价值提升实现企业价值提升,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

员工劳动能力是一种动态能力,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企业所建立的内部分工协作方式,为员工能力发展提供了特殊的空间,包括技术设备的支持和工作任务的安排。在这样的情况下,员工的能力会出现相应的变化,会往企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这种在企业组织环境引导下形成的劳动能力,是企业新创的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果。

第二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在于从建立与改进员工队伍的角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为此,需要根据企业人力资源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管理工作的任务、途径和方法。

(一)管理工作的任务

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力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企业效益,必须把握生产经营活动对人力资源的需要,找到员工队伍状况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管理措施加以有效地改进。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改进员工队伍状况是直接任务,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是最终目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