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例子,美国的老人院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假日或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例如生日、结婚纪念日)来临之前,死亡率就会骤然降低。究其原因,是许多人立下目标要再多活一个圣诞节、多活一个结婚周年,或多度过一次国庆等等。但是节日一过,目标达到了,活下去的意愿就减弱了,死亡率也就急速上升。这再次证明了目标的重要性。
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许正是你很少得到提拔或不能够赚到更多金钱的原因。我们不是预言家,却能够用一个简单的问题,预测一个人的未来。如果问:“你的人生有何明确的目标?你计划如何达成目标?”大多数的情况下,问100个人同样的问题,其中有98个人会这样回答:“我要让自己过得好,努力追求成功。”这个答案乍一听,似乎言之有理,但是仔细一想,你就会发现,真正成功的人,都有明确的目标及切实的执行计划。
几年前,美国作家盖尔·希伊出版了一部畅销书,书名叫《开拓者们》,他在撰写这部书的时候,通过一份内容十分广泛的“人生历程调查问卷”,间接地访问了6万多位各行各业的人士,他发现那些最成功和对自己生活最满意的人至少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他们喜欢有更多的亲密朋友;第二,他们都致力于实现一个略高于其实际能力的目标。根据希伊的研究,这些开拓者们觉得他们的生活很有意义,而且比那些没有长远目标驱使其前进的人更会享受生活。西班牙一家咨询公司采访了5000名经理人员,并对他们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基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这些人年龄大不相同,专业也各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从总体上来说,凡是那些事业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曾有人巧妙地把人比喻为一条船。没有目标的人,则犹如没有舵的船。在人生的海洋中,大约有95%的人是无舵的船,他们总是幻想着什么时候能漂到一个富裕繁荣的港口。但由于没有控制方向的舵,在风浪面前他们往往束手无策,只能听任摆布,任其漂流,结果永远难以达到目的地。
一个人是否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关键在于他的心中是否有明确的目标。这句话的最好例证是1953年的一项研究调查:这一年耶鲁大学的毕业生都接受了问卷调查,但只有3%的人回答自己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20年后,也就是1973年,问卷调查又举行了一次,对象仅限于个人的经济状况,同样是这些耶鲁大学的毕业生。结果,从前回答有明确目标和计划的那3%的学生在经济收入方面完全大于其他人,在生活状况方面也比别人好得多。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心中有了目标,指引着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向更好的生活前进。而那些头脑中没有目标的人则大都一事无成。
因此,所谓成功,就是树立目标,然后向目标前进。如果你想自己事业有成,那就赶快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吧!
成功维他命
确立目标的四个原则
1。可量度性
如果你制定的目标是:“我要做个很富有的人”“我要发达”“我要拥有全世界”“我要做李嘉诚”……那么可以肯定你很难获得成功,因为你的目标是那么抽象、空泛,而这是极容易移动的目标。
2。时间性
很多人也设定了追求的目标,然而却没有设定具体的期限,没有确定达到目标的时间,这些目标是很难达成的。因为,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限,任何人都难免精神涣散、松松垮垮,这样就很难有实现目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因此,要顺利地实现你制定的目标,你就一定要有明确的期限,即确定在何时把它完成,这是激励你不断地向目标迈进的动力。为此,你要制定完成目标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以及完成每一个步骤所需要的期限。或者三五年,或者一两年,有的短期目标可短到半年或三个月。只有具体、明确并有时限的目标,才具有行动指导和激励价值。要在特定的时限内完成特定的任务,你就会集中精力,开动脑筋,挖掘自己和他人的潜力,为实现目标而奋斗。而一个没有期限的梦想或目标,效果是十分有限的。
3。可行性
目标是现实行动的指南,如果低于自己的水平,干些不能发挥自己能力的事情,则不具有激励价值;但如果高不可攀,不能在一两年内明显见效,则会挫伤积极性,反而起消极作用。心理实验证明,太难和太容易的事,都不容易激起人的兴趣和热情。只有比较难的事,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会激发人的热情。那么,如何掌握一个适当的度呢?情况因人而异。个人的经验、素质水平和现实环境的条件是决定我们制定目标的依据。
4。方向性
如果你有一个只有一半儿机会完成的目标,等于有一半儿机会失败,当中必然遇到无数的障碍、困难和痛苦,使你远离或脱离目标路线,所以确定了你的目标,必须预料到你在完成目标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逐一把它详尽记录下来,加以分析,评估风险;把它们依重要性排列出来,与有经验的人研究商讨;把它解决,或者恰当地修改与调整。一些成功者的经验是,每年至少要作一次检查校对,对制定的各种目标作出必要的调整修改。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当时制定的目标,是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如果环境条件变化了,我们当然不能还僵化固守在那个目标上。
不要做拖延的奴隶
习惯中最为有害的,莫过于拖延的习惯,问世间有许多人都是为这种习惯所累,而造成悲剧。你应该竭力避免拖延的习惯,就像避免一种罪恶的引诱一样。因为它要盗去你的时间、品格、能力、机会与自由,而使你成为它的奴隶。
名人视线
美洲新大陆
哥伦布还在求学的时候,他偶然间读到了一本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就牢记在脑子里。而在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与研究以后,他大胆地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圆的,他便可以经过极短的路程而到达印度了。自然,许多有常识的大学教授和哲学家们都不耻笑他的意见。然而,其他的一些人对他所说的意见都不同意,而且他们还告诉他:地球不是圆的,而是平的,然后又警告道,他要是一直向西航行,他的船也就有可能会驶到地球的边缘而掉下去……这不是等于走上自杀的路途上去了吗?
然而哥伦布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因为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放弃自己的推论,因为他对这个问题很有自信,只可惜他家境贫寒,没有钱让他实现这个冒险的理想。他想从别人那儿得到一点钱,助他成大事,但是,当时他们在那里一连空等了17年,还是失望。他在那个时候,就决定自己要行动了,不再这样空等下去,于是启程去见皇后伊莎贝露,沿途穷得竟以乞讨糊口。
幸运的是皇后居然非常赞赏他的理想,并答应赐给他船只,让他去从事这种冒险的工作。然而让他为难的是,那些水手们都害怕死,没人愿意跟随他去,于是哥伦布鼓起勇气跑到海滨,捉住了几位水手,先向他们哀求,接着是劝告,到了最后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用恫吓的手段逼迫他们去。另一方面他在那里请求着女皇释放那些狱中的死囚,允许他们去冒险成大事,以此而免罪恢复自由。
等他们一切准备妥当以后,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了一个划时代的航行。就在他们刚开始航行几天的时候,就有两艘船破了,接着又在几百平方公里的海藻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这个时候,他就亲自拨开海藻,这样他们才得以继续航行。
而他们就这样在这个浩瀚无垠的大西洋中航行了六七十天,也不见大陆的踪影,水手们都失望了,他们要求返航,否则就要把哥伦布杀死。而哥伦布兼用鼓励和高压的方法,说服了那些船员。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在他们继续向前驶进的时候,哥伦布忽然看见有一群飞鸟正在向西南方向飞去,他立即命令船队改变航向,紧跟着这群南去的鸟。因为他明白海鸟总是飞向有食物和适于它们生活的地方,因此他预料到附近可能有陆地。哥伦布就这样一直跟着这群鸟,果然很快发现了美洲的新大陆。
我们不难想象,哥伦布如果一直等下去,必定会一生蹉跎“空悲切,白了少年头”,美洲大陆的发现者就可能改变成其他人了。成功的桂冠也永远不会属于他哥伦布了。哥伦布从美洲带回了大量黄金珠宝,并且还得到了国王的奖赏,还以新大陆的发现者名垂千古,最终成为英雄,这个结果都是因为行动。并且因为行动,发现美洲大陆的所有权属于哥伦布,要是他不抓住那个时机,主动地去探求一番,相信今天科学史上不会有哥伦布这个伟大的名字。
“夜长梦多”这一俗语,最为让人感慨。夜长梦多,则指的是做某些事,如果历时太长,或者是拖得太久,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夜长”了“噩梦”自然也就会随之增多,而睡觉的人总会受到意外的惊吓,反而降低了睡眠的质量。同理,做些事情犹犹豫豫,或是久不决断,也就会错失良机。“失时非贤者也”。
如果我们能以最大的热情,按合理的方式制订自己的目标计划,那我们在事业上就一定能取得相应的成就。然而我们总是有憧憬而不能抓住,有理想而不能实现,有计划而不去执行,终至坐视这些憧憬、理想、计划一一幻灭和消逝!
人们最大的理想、最高的意境、最宏伟的憧憬,往往是在某一瞬间突然从头脑中很有力地跳跃出来的。凡是应该做的事,拖延而不立刻去做,而想留待将来再做;有这种不良习惯的人总是弱者。凡是有力量、有能耐的人,却总是那些能够对一件事情充满热忱的时候,就立刻迎头去做的人。所以今天之事应该就在今天做完,千万不要拖延到明天!
拖延的习惯很妨碍他人行事。当你对一件事情充满兴趣、热情浓厚的时候去做,与你在兴趣、热诚消失之后去做,其难易、苦乐、真不知相差所少!当你兴趣、热诚浓厚时,做事是一种喜悦;而当兴趣、热诚消失时,做事是一种痛苦。
“命运无常,良缘难续!”在我们的一生中,若有良好机会来临,但总是稍瞬即逝。我们当时不把它抓住,以后就永远失去了。有了计划而不去执行,使它烟消云散,这对于我们自身的品格和力量也有不良的影响。有计划而努力执行,这才能增强我们的品格和力量。有计划不算稀奇,能执行订下的计划并付诸实施才算可贵。
当一个生动的意向突然闪入一位作家的脑海,使他生出一种不可阻遏的冲动,要想提起笔来,将那美丽生动的意象、境界移向白纸。但那时他或许有些不方便,所以不立刻就写。那个意象不断地在他脑海中闪烁、催促;然而他还是喜欢拖延。后来那意象会逐渐地模糊、褪色,终至整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