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张明耀是皖南某市人,父母家和自己家在相邻两座城市,直线距离70多公里。
这个距离放在现在,也就是一脚油门的事,可放在34年前,那可是绕来绕去,挺远的一段路。
火车只有绿皮车,要开车三个小时,不直达,到市里再去乡下,路上要折腾再一个多小时,还不会随时有车。
即便开车过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私家车很罕见,客车一天一趟也不多。
所以,其实张明耀还有个大儿子的事,知道的人不多,极少,只有最亲近的几个人才知道。
张文洋也很少看到父母,逢年才有过节没有,一年一次,像牛郎织女。
而即使是过年,张文洋也很少有机会和父母亲近,他的母亲看不上爷爷奶奶家,看不上那满是烟灰的土灶台,灰扑扑的桌椅板凳,也看不上总带着土气的大儿子。
这几十年时代变迁,这些往事是辛启明费了很多精神和时间才打听到的。
山里的那个小村庄在九十年代就被大坝淹没,所有村民都被遣散,再回头去问三四十年前的往事,几乎无人知晓,也无人还记得。
无人记得当年那个倔强不讨喜,话少阴森的孩子,更无人关心。
“绑匪其实是熟人,不是专业罪犯,更多的是寻常人起意。”
“他们只有两个人,很顺利地就带走了张文洋,随便找个了借口,给爷爷奶奶丢了二十块钱,说孩子父母要见孩子,准备给孩子办转学呢,就这样把孩子带走了。”
有工作的,国营单位的,又是儿子的手下,说起儿子媳妇头头是道,爷爷奶奶相信了,任凭大孙子跟着人走了。
一走七天。
“他们把张文洋丢在山里的一个冬天用来存放红薯的废弃地窖里,马不停蹄赶回了市里,问张明耀要证据,说交换,不然就毁了张文洋。”
“据说,他们还带回了张文洋的课本,证明自己所言非虚,是真的有孩子在手。”
“结果……张明耀比所有人都狠,他没回老家向父母求证,也没有报警,而是在第二天直接把证据提交,大公无私举报了。”
辛启明叹了口气,“这不算什么,最狠的是他没有任何行动,就装聋作哑让自己的儿子在山里不吃不喝捱过了七天七夜。”
“据说,后来张文洋被人救出来的时候,完全是一副人形骷髅,深度昏迷。”
02
辛启明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抽出一张信封,再小心翼翼打开,里面有张照片,黑白的,就这样呈现在了桑贝二人面前。
那是一副年幼的骨头架子,眼窝深陷,双眼紧闭,皮贴着骨头起伏,肋骨从最底下到颈部锁骨,甚至连脖子上的骨头全部清晰可见,骨关节的球形突出,腹部深凹,像一个大坑。
像X光拍出来的人体骨骼图,而不是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
贝壳惊跳了一下,桑苏青抱住她拍了拍,皱起了眉。
“这是张文洋?”
“对,如果不说,你们认不出来吧?这是当年医院的医生拍的,作为研究案例,但只有这一张。”
贝壳捂住自己的胸口,短促吸了口气:“那些绑匪呢,那两个人什么都没说?爷爷奶奶呢?也一直没去找吗?”
辛启明看着贝壳:“那是八十年代,贝壳,那时候在皖南很多地区,通讯还是靠电报的,电话这玩意,得大机关单位才有,小单位压根就没几部。”
“那两个绑匪,一开始是被人举报贪污直接抓走吓呆了,没想到张明耀鱼死网破,他们进去了后,自然更是半个字都不敢提了,哪里会主动交待自己绑了人,把人丢到山上去了呢?”
而且那时候,风云际会,适逢多事之时。
张明耀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运气好,就在他举报贪污的第二天,上头开始严打。
严打各类型犯罪,无论是抢劫,强J这类有恶劣影响的刑事案件,还是贪污受贿的经济类案件,上头下重拳开始整治。
张明耀也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跳出来说,自己有个非婚生子,违反了基本国策,他不言不语,只揪着对方贪污不放。
并扩大了影响,把原本是原老总亲戚的贪污,趁胜追击落井下石,变成了原老总伙同犯罪,从严,从重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