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党家山村 > 第十回 党府石旗杆 隆重树坟园(第1页)

第十回 党府石旗杆 隆重树坟园(第1页)

却说旗杆之事,决定由殿杰料理。殿杰认为首先要确定它的造型。

他走访了本县好几个村庄,想寻找有功名人家所立的旗杆以作为参考的式样,但都没有哪家立过石质的旗杆,只有少数人家立过木质的旗杆。无奈,他只好自己设计绘图。

殿杰绘了草图让父亲看。父亲一看,摇头否定,说道:“听说华州郭子仪的墓园很大,你去看看那里有没有立旗杆。”殿杰就带着一名家丁骑马前往郭家祖坟。

那墓园的规模当真很大,四周青石栏杆围定。园内墓碑林立,墓冢高大。果然有两根青石旗杆,高低与自家的木旗杆差不多,但中间的斗子和基座雕琢得比较精美。他非常高兴,终于找到了可以参考的式样。

他拿出尺子和笔,测量记录具体的形状和尺寸。他们这儿量量,那儿看看,高处的还要爬上去仔细看。

仆人刚爬上基座就听见有人大喊:“下来,快下来!”他们吃惊不已,抬头一看,见一人手持长矛向着他们走来,怒气冲冲地说:“你们是什么人,胆敢闯进我家祖坟,竟然还要爬上旗杆,打扰了祖先的英灵,该当何罪!”

仆人吓得连忙作揖求饶,殿杰倒不惊慌,从容地上前施礼,回道:“先生且请息怒,听我解释,我是华阴武举人党殿臣的兄长,想仿照贵府的旗杆也制作一对,立在祖坟里。今冒犯尊园,深表歉意,万请宽恕。”

那人听到党殿臣的名字,立即转怒为喜,还礼说道:“久闻党府举人大名,不曾相会。今我语言不敬,请多谅解。我是郭氏家族一员,今轮我守墓,不知先生来到,故而失礼。”殿杰婉言道:“是呀,不知者不为怪。只求先生容我量一下尺寸,以后定来答谢。”那人答道:“当然可以,也无需答谢。只是高处难以度量,你俩稍等,我家果园有个卸果子的高凳,离这里不远,我去拿。”说着就去了。

那人搬来了凳子,他们爬上去,仔细地度量了每个部分的尺寸,并记录在带来的图纸上,千谢万谢后,离开了郭家墓园。

殿杰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后,兴致勃勃地回到家向父亲汇报了这次出行的收获。老太爷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说道:“人家给咱这么多方便,我家也应回报,你立即派人带上礼物去答谢。”又叮咛殿杰说,“你马上绘图,等殿臣回来,去北山定做。”

殿杰按照所记的数据,以一比十的比例,详细地绘制了工程三视图让父亲审阅。

老太爷看了很满意,就是嫌有点儿小,说:“郭家的旗杆样式不错,但高低只比咱家的木旗杆多半尺,能否再高一点儿?”他挠了挠秃顶的脑袋,又说,“我想比原来的增高一倍,达到两丈高,这样才够大气。”

殿杰一听,心里暗自咕哝:您老人家说话不摊本,这么大,那是用石头做的,太重了如何运回家?正想着,老太爷也自感不妥,又说:“若是不行,再增加一半就可以了,去吧。”

老人的脾气他知道,是个说是钉子便是铁的人,谁敢不听?同时,殿杰也是个百依百顺的孝子,就答应了下来。

听了父亲的话,殿杰把图上标的尺寸统统扩大了一半,达一丈五尺,也算很高了。

殿杰写信将此事告知了弟弟。

殿臣接到信后请了半个月假,夜宿昼行,不到三天就赶到家中。他称赞哥哥办事有方,图也画得规范细致。和父亲说好后,他让管家取出银票三百两,准备请人制作。

他托人找了一位手艺高超的石雕艺人,人称吕大师。吕大师四十多岁,精力旺盛,身板硬朗。他接过图纸一看,半天没有说话,好像有点儿犹豫,难为情地说:“我以前也接过这一类的活儿,但没做过这么大的。

不过,我也能做出来。原来我做的不到一丈,现在要做一个丈五的,虽说只增加五尺,但大小和重量都增加了,工作量自然也要翻倍。”

殿臣本是个大手大脚的人,便不假思索地说:“吕大师,工作量翻倍,工钱也翻倍。只要你把活儿做好,钱,你说多少就多少,我党家从不亏待下苦的人。”

吕大师见此人这么爽快,心中佩服,所以不想额外多要,说道:“前年,我给山西王家做的旗杆要了八十两银子,你们这个活儿估计按工时下来少不了一百三十两。你先交九十两,最后再算总账如何?”

殿臣出手大方,拿出一张银票递了过去,说道:“这是一百两,你先用着,最后,我决不少你所说的估计数,但要把活儿做好。”

吕大师满心欢喜,之后就开始采石。旗杆柱体由上下两段对接而成,每段毛料最少约两千斤,中间的斗子和基座也需一千斤有余。光开采石料就得雇用许多人。

吕大师领着三个徒弟在烈日之下极为辛苦地雕琢着。五个月后,他捎信让殿臣验工。

殿臣身在延安府,接到验工的信后,不到两天时间就赶到了工地。他把所有的构件一一验过,均感到满意。

吕大师说:“由于石料笨重庞大,开采和加工都十分费时费力,比原计划的工时多了好几成。以前估计的一百三十两肯定不够,能不能再多给点儿?”

殿臣见吕大师态度恳切,又见他粗糙的双手上裂纹条条,心中顿生怜惜之情。他平时本就同情下苦人,便毫不犹豫地说:“你说个价,我不还价。”吕大师难以启齿地说:“给我再加二十两,行吗?”殿臣心想:不多,就工作量增加二成,也得增加二十六两,应再多给点儿。所以他说道:“二十两不行,再给你加三十两。”他又取出五十两银票说,“这是五十两银票,我再给你十两碎银,兑够一百六十两。”

吕大师接过银两,激动地说:“党大人这样体恤下苦之人,小民十分感激。祝大人身体健康,仕途通达!”

旗杆构件的搬运也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殿臣在家雇了五辆牛车,每辆套公牛两头,加上自家的一辆,一共六辆。四辆装四节主体,两辆拉斗子和基座。六辆牛车组成一个车队,浩浩荡荡地跨过渭河,向北而去。

他们的车队夜宿一家车马店。殿臣和管家单住,其他六人都睡通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