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看完信,脸色愈发阴沉,他将信笺紧紧攥在手中,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发出咯咯的声响。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控制着自已的情绪,转头看向朱枫,
朱枫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急,他上前一步,沉声道:“殿下,臣愿立刻前往云南,救援沐将军,平定叛乱!”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
朱标看着朱枫,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北王,云南之行,凶险难测,你……”
朱枫不等朱标说完,便毅然决然地单膝跪地,抱拳道:“臣愿立下军令状,不破叛军,誓不回京!”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一颗颗子弹射入朱标的心中。
朱标看着眼前这个年轻而坚毅的将领,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感动。
他知道,朱枫此去,不仅仅是为了国家,更是为了心中的正义和责任。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好!孤准了!”
朱标看着朱枫坚毅的背影消失在夜幕中,心中感慨万千。
他拿起桌案上的奏折,上面的字迹仍旧带着他落笔时的决绝。
他知道,朱枫并非冲动,而是心怀大义,胸有成竹。
他长叹一口气,将奏折重新放回桌案上,理了理衣袍,缓缓说道:“来人,更衣,准备早朝。”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翌日清晨,皇宫的钟声响彻云霄,打破了黎明的寂静。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鱼贯而入,按品级依次排列在金銮殿上。
朱标端坐在太子之位,神色庄重,目光扫视着殿下的群臣。
他的心中清楚,今日早朝,将关系到大明王朝的命运。
待到早朝开始,朱标率先起身,神色严肃地向朱元璋禀告:“父皇,儿臣有事启奏。”他的声音洪亮,在金銮殿内回荡。
朱元璋微微颔首,示意朱标继续说下去。
朱标清了清嗓子,语气郑重地说道:“云南叛乱,沐英将军虽已领兵前往平叛,但局势仍旧不容乐观。镇北王朱枫,心系国家安危,亦愿亲赴前线,为父皇分忧,为大明效力。”他的目光落在朱元璋的身上,等待着父皇的决断。
朱元璋听闻此言,眉头微微一皱,目光如炬地望向朱标。
“镇北王新婚不久,理应留在京城,为何要前往边疆?”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悦,仿佛在责问朱标为何要纵容朱枫。
朱标连忙解释道:“父皇,镇北王此举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他曾多次向儿臣请命,为国效力。云南叛乱,事关重大,非同小可。镇北王武艺超群,智勇双全,若有他前往,定能早日平定叛乱,还大明百姓一个安宁。”
朱元璋默然不语,他知道朱标所言非虚,朱枫的能力他也有所耳闻。
但他还是有些担心朱枫的安全,毕竟,云南地势复杂,气候多变,作战难度极大。
他缓缓说道:“朕准了,只是……”
朱元璋的目光又转向朱标,眼神中带着关切,“你务必转告镇北王,云南地势险峻,气候多变,此去凶险万分,务必小心谨慎,不可轻敌冒进。”他的声音放缓了一些,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朱标连忙应道:“儿臣谨遵父皇旨意,定会转告镇北王。”
早朝结束后,朱标再次回到东宫,将朱元璋的旨意转告给朱枫。
朱枫听完,神色凛然,单膝跪地,抱拳说道:“殿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和殿下的期望!”他语气坚定,眼中闪烁着一股强烈的斗志。
朱标看着朱枫,内心既感到欣慰,又隐隐有些担忧。
他知道,朱枫此去,必将面临无数的艰难险阻。
他再次叮嘱道:“镇北王,云南战事,非同小可,你务必小心。”
朱枫起身,目光坚定,语气沉稳道:“殿下,臣此去,定要……"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两人之间的沉默,一个侍卫匆匆跑来,气喘吁吁地说道:“殿下,不好了,云南急报……”
“殿下,臣此去,定要凯旋而归!”朱枫一字一顿,掷地有声,语气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
他深知此行责任重大,不仅关乎大明江山社稷,更关乎他自身价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