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王,你新婚燕尔,理应留在京城陪伴王妃,享受这难得的安宁。”朱标语气温和,带着一丝劝诫,“云南之事,孤已安排沐英将军前往平叛,想来不日便可凯旋。”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朱枫身上,“沐将军久经沙场,经验丰富,有他挂帅,孤也安心。”
朱枫闻言,剑眉微蹙,深邃的眸子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明白朱标的好意,更能体会他作为储君的思虑周全。
云南之乱,他早已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飞至战场,平定叛乱,护我大明江山。
他起身,朝着朱标深深一揖,“殿下体恤,臣感激不尽。只是……”他顿了顿,语气坚定,“云南战事,臣已谋划多日,心中亦有良策。沐将军固然骁勇善战,但臣以为,此战非同小可,或需……”
朱枫的话还未说完,就被朱标抬手打断,“北王不必多言,孤明白你的心意。”他起身,走到朱枫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一片赤诚,拳拳报国之心,孤甚为感动。既然你执意要前往云南,孤也不再劝阻。”朱标转过身,看向窗外深沉的夜色,“明日早朝,孤便将此事禀明父皇,准你出征。”他停顿片刻,又补充道,“只是,此去山高路远,凶险难测,北王务必珍重。”
朱枫拱手领命,“臣谨遵殿下钧旨!”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自信和决心。
红烛摇曳,映照在他年轻的脸上,更添几分英武之气。
他深吸一口气,似乎要将这京城的空气都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
“殿下,”朱枫顿了顿,目光移向窗外,夜色深沉,仿佛能吞噬一切。
他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朱标的感激,也有对战局的忧虑。
他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臣深知沐英将军的英勇,但云南之地山高水长,叛乱之人心怀叵测,非同小可。臣愿亲赴前线,与沐英将军并肩作战,共赴国难。”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股不可动摇的决心,就像窗外那永不熄灭的星光。
朱标闻言,目光微动,片刻沉默。
他明白朱枫的坚持并非出自莽撞,而是对国家深沉的爱与责任。
他微微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赏和无奈,“北王,你的心意孤已明了。云南战事关系重大,有你在,孤也能安心些许。”他转过身,缓缓走到书案前,提起笔,在奏折上重重落下几笔,“明日早朝,孤便将此事奏明父皇。”
朱枫听得朱标的决定,心中涌上一阵暖意,躬身行礼,“臣感激殿下理解,定不负所托。”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战场。
红烛摇曳,映照在两人身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肃穆而紧张的气息。
朱枫的心跳仿佛与窗外的战鼓声产生了共鸣,他忍不住再次开口,“殿下,云南战局复杂,臣……”他的话戛然而止,似乎还有什么未尽之意,但此刻,他已无须多言。
心中的决心和对国家的忠诚,已化作了实际行动的力量。
朱标微微一笑,拍了拍朱枫的肩膀,“去吧,北王。大明的未来,有你在,我心便安。”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朱枫的信任与期望。
朱枫坚定地点了点头,转身准备离开,但突然又停下了脚步,似乎在思考什么重要的事情。
他转过身,眼神坚定,但语气却带着一丝沉重,“殿下,臣此去……”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像是有人匆匆而来。
朱枫和朱标同时一惊,心中顿时生出一股不祥的预感。
朱枫手按剑柄,目光如炬,仿佛已经准备好迎战任何不测。
就在这时,门被猛地推开,一个人影急匆匆地闯了进来,面色惊慌,气喘吁吁。
朱标眉头微皱,立刻问道:“出了何事?”来人正是太子府的侍卫统领,他单膝跪地,抱拳急道:“殿下,云南急报!沐英将军……中了埋伏!”
朱枫心头一震,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而上,仿佛一盆冰水当头浇下。
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指关节泛白。
云南的崇山峻岭、瘴气弥漫的景象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他仿佛能感受到那里的危机四伏,刀光剑影。
他担忧地看向朱标,只见朱标的脸色也骤然变得凝重,眉头紧锁,
“详细说来!”朱标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丝压抑的怒火。
侍卫统领连忙从怀中掏出一封沾染了血迹的信笺,双手呈上,“殿下,这是沐将军拼死送出的急报。”
朱标迅速接过信笺,展开细看。
信上的字迹潦草,墨迹斑驳,仿佛写信之人当时正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信中描述了叛军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设下埋伏,沐英将军虽然奋力抵抗,但寡不敌众,身负重伤,情况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