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一代清官现代的电视剧有哪些 > 三十三 真相大白于天下(第6页)

三十三 真相大白于天下(第6页)

陈冀、虞放率领众多学子紧跟其后。迎灵队伍顺着蜿蜒的驿道,缓缓西行。这支浩大的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哀怨悲恸的哭声响彻天宇。

在竖着一支支招魂幡后边撒纸钱的人群中,出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那两个已经胡子拉碴的是索县的羊孙、陈汤,那个已上年纪、满头白发的是东莱黄县的李四。他们各提一个装满冥钱的竹笼,边走边撒纸花冥钱。冥钱与雪花一起随着阵阵西北风在天地之间飘飞。

袁礼带着的上百人的羽林军中,其中有由几十个羽林军卫士组成的埙乐班,这些乐士个个抱着一个灰色的陶埙,跟着袁礼“呜呜呜”地吹着,为他们所崇敬的长者杨震送葬。

埙声悠悠,气氛哀凄。

突然,天空中出现一道奇观,一只白鹤领着一群幼鹤与地上送葬的人们相呼应,盘旋在灵柩的上空,发出阵阵哀鸣。

“苍天有灵,仙鹤也来为大人鸣冤了啊!”人群中不知谁说了一句。

长长的驿道边上,灵柩所过的村庄,皆有哭泣、抹泪送葬的百姓。那些刚刚闻知消息的百姓还不断地从远处向驿道上拥来。

三日后,灵车到了潼关南塬下渭河边上的潼亭村,进行公葬。

潼关黄土塬的塬上塬下,在冬日阳光照耀下,更显得庄严质朴。

公葬仪式在潼亭村后渭河南岸泉湖学馆旁边的麦地里举行。

平坦的麦地上,已经挖好了一个大大的墓穴。灵柩被横架在两条古旧的长凳上。

周围高低不平的田野里,站了成千上万送葬的人。杨震的长子杨牧头戴麻冠、身着孝服,手拄三尺柳棍,带领四个身着孝服、手拄柳棍的弟弟跪于灵柩前。按照古老的潼关人的风俗,父母去世,不光长子要为父母披麻戴孝送终,而且,逝者的女儿个个要为死去的父母亲戴“红”,就是身着像披风一样的白色缟素,头顶一个白色的尖顶上,缝着一点红色的布。因为杨震夫妇一生没有女儿,五个儿媳感念公公、婆婆视她们为己出,不约而同为公公头戴“红尖”,而且她们打破女人送葬不送到坟地的习俗,坚持为公公送葬到坟地,并且跪在杨牧五兄弟的身后。她们的身后,跪的是杨震穿白戴孝的孙子孙女。之后,是戴着孝布的陈冀率领戴着孝布的三千学子及无数百姓跪于地上。

整个墓地一片雪白。

那只高大的白鹤领着那群幼鹤飞落在灵柩前,像送葬的人们一样,悲凄地哀鸣。它们一边悲鸣,一边不停俯仰着头,似叩首祭拜。人们都感动了。

朝廷钦派的杨伦、袁礼、虞放、高舒、朱冲五大臣站在灵柩前。

杨伦宣读太后、顺帝的诏书。他念道:“大汉太后、皇帝诏曰:已故太尉杨震,正直忠诚,忠君爱民,朝廷使他匡助时政,主持朝政,整顿朝纲,整肃吏治。然奸佞妖女散布种种污言秽语,像青蝇玷污洁白的丝绢一样中伤他、诬陷他、迫害他,终于酿成冤案,使我大汉失去了一位百年难得的擎天大柱。如今,朝廷柱石之臣已死,犹如山崩栋折。上天降威,灾害四起,皆因杨震蒙冤所致。庆幸后继有人,诛杀逆贼,严惩奸佞,处置妖女,平息南北,救民于水火中,才使我大汉转危为安。现派当朝司空杨伦、大将军袁礼、廷尉虞放、御史大夫高舒、皇宫卫尉朱冲五大臣以中牢之礼前往祭祀。杨震若有灵,定来享用。朕感念杨震千秋之功,特宣杨震三子杨秉为太傅,四子杨让、五子杨奉进宫复职。特赐杨家钱一百万,以示安抚。钦此!”

同时,顺帝又下一诏令,修缮泉湖学馆,将学馆更名为“育贤馆”,钦赐牌匾“清德洁白”,由杨震的次子杨里将学馆继续办好。

顺帝给杨家特赐的一百万钱,柳氏及几个儿子在无法谢绝的情况下,悉数捐赠弘农郡府,用于发展当地学馆事业,这是后话。

接着,陈冀宣读了他代表杨震三千弟子写的一篇《哭恩师》的悼文:“恩师英魂下北邙兮,关西踪迹遂荒凉;‘四知’美誉留人世兮,应与乾坤共久长。呜呼,恩师!”

陈冀宣读完毕,虞放大喊:“下葬——”

还未等虞放喊毕,顿时哭声一片。

不一会儿,灵柩随着缓缓下滑的绳索,落入墓穴。

虞放再喊:“填土——”

这下,哭声更是山呼海啸。

杨秉哭着对苍天呼告:“父亲啊!奸佞妖女已被铲除,残害王灵母女的真凶已经追到,也已伏法,大将军的冤案、王密的冤案、张生的冤案桩桩都已真相大白、沉冤昭雪。父亲,您的英灵终于魂归故土,您尽可安息了!”

小杨赐也哭着喊:“爷爷,陷害你的坏人也已受到惩罚,我们后世子孙在此告慰你的英灵,望爷爷英灵安息!”

虞放、陈冀跪地哭着:“恩师!我们终于将你接回来了!”

杨伦、袁礼、高舒、朱冲四人齐跪于地:“大汉新君已立,恩师大人安息吧!”

瞬间,潼关高高的南塬土崖上响起了成千上万的回应声——“父亲,您安息吧!”“爷爷,您安息吧!”“恩师,您安息吧!”“杨大人,你安息吧!”“太尉大人,一路走好!”

坟前地上,那群白鹤“呼啦啦”一下子悲鸣着向高空展翅飞去。

不一会儿,一座高大的新坟堆了起来。

几个学子很快将一块墓碑在坟墓前竖立起来。村中的一个年长者一手端着一个瓦盆,里边放着冥钱,一手拿着一个火棍喊:“孝男孝女送纸钱——”

孝男孝女们立时哭倒一片。

为杨震送葬的儿孙、学生、朝廷大臣以及远近的无数百姓,一个个长跪不起,哭得泪水涟涟,震天撼地。一时间,天地为之动容,万物为之悲咽。泪水和融雪模糊了人们的双眼,使得人们感觉整个世界一片朦胧。

戛然之间,雪停云霁,暖阳透过云层放射下来,一道耀眼的光芒正好照射在墓碑“太尉杨震之墓”那六个大字之上,像一道圣光抚慰着杨震的忠魂。

北面,滚滚奔流的黄河一路咆哮着来到潼关,与缓缓流动的渭河在此交汇之后,瞬间变得异常平缓、宁静、安详。南面,远处的秦岭、潼关静静地耸立在那里,默默守卫着杨震不朽的英灵,倾听着黄河滔滔的流水声在如泣如诉地诉说着圣贤的故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