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一代清官现代的电视剧有哪些 > 三十三 真相大白于天下(第5页)

三十三 真相大白于天下(第5页)

杨震一生桃李满天下,人品学问堪比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最后坚持为他平反的就是他一生教过的这些桃李,以及他一生道德学问影响下的儒生士子。

其次是邓骘冤案。袁礼上奏:“前大将军邓骘,品性贤良,为人忠厚,为使大汉兴盛,广荐四方人才,南平民变,西剿羌夷,功名远扬。然遭奸人诬陷,含冤而死,其宗亲家族广受牵连。特奏请太后和皇上下诏,诏令邓骘及受株连宗亲,予以平反昭雪,幸存者归返洛阳,官复原职。”

再次是王密冤案。高舒上奏:“前荆州刺史王密,为人正直,心系民生,怀揣万言,不顾生死,为民请命,入狱后不顺邪恶,被斩首于市。特奏请太后和皇上下诏,为其平反昭雪,其妻子儿女予以安抚。”

最后是张生冤案。虞放上奏:“荆州索县儒生张生,生性善良,忠于爱情,不幸被诱骗顶替杀人元凶,屈打成招,长期羁押,经邓太后明察出狱。邓太后去后,又被怀恨在心的樊家父子秘密砍头,死于非命,造成千古奇冤。特奏请太后和皇上下诏,诏令荆州府衙对张生、王灵予以重葬,张生父亲、王灵母亲楚氏再行重葬,并对在此案中备受牵连的受冤人氏均予以安抚。”

一切冤案皆已尘埃落定。

正在这时,突然,一宦官跑进来道:“禀太后,廷尉府来报,樊闰在狱中自杀。”

在场的大臣皆大惊,继而拍手称快。

在大汉朝野,人们对奸佞妖女短短数年几乎把国库掏空的事实,莫不恨之入骨。

樊闰作为安帝时期最大的一个贪官,确实罪恶滔天,十恶不赦。这个大肆聚敛财富又权倾朝野的贪官污吏,这个身背不知多少条人命的恶魔,最终得到了他应有的报应。

樊闰虽然在狱中自杀,但按樊闰所犯的犯上作乱、图谋篡逆之罪,在他死后还是要诛九族的。

阎太后积怨多年,怒气未消,下旨廷尉虞放对樊闰按律严办,将查抄出的奇珍异宝、不明来源的财产及宫苑、京城房产等总价值五十亿钱的樊闰的全部家产,悉数收缴国库。其妻樊夫人因樊闰屡行不义时,她都在府中,应视为同犯,令其服毒自尽。樊夫人听到圣旨,放声大哭,之后饮下一樽毒酒,不多时七窍流血而死。其余众多侍妾,罪重的一律按罪诛杀,罪轻的遣归原籍。还有一些樊闰的门生侍从,未等朝廷派人来抄家,早已逃之夭夭,不知去向。

转瞬间,樊氏一党灰飞烟灭了。

樊闰一党被铲除后,平日与樊闰有交往的,或者经樊闰之手予以提升和安排的文武大臣、州郡县地方官员一下子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在府中满地乱转,生怕厄运随时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这时,袁贵向阎太后上了一道奏章:“为了朝廷和地方的稳定,对那些没有恶迹的官员可以网开一面。”阎太后采纳了他的建议,提笔写了一道朱批:“弃旧图新,为朝效力,乃君子之道。”之后,朝廷对有罪之臣给予惩办,其余大部分让其安心朝务和地方衙门事务。很快,朝廷和地方的秩序稳定了下来。

之后,袁礼派衙役到驿馆找杂货铺掌柜来府安抚,可是,衙役到处找不见人。原来,杂货铺掌柜没有向杨秉和袁礼道别,而是眼看着樊彪被推出午门斩首后,便一个人急匆匆回了荆州。

此时,杂货铺掌柜在索县野外埋葬有王灵母女等十二人的坟地,跪在坟前烧纸,他边烧边哭着说:“他娘,亲人和乡亲,我来给你们报告好消息来了。

二十年来,你们的冤魂迟迟得不到安宁,而今,残害你们的元凶,那几个禽兽,皆已被砍头。我可以告慰你们的在天之灵,你们可以瞑目了,冤魂可以安息了!”

说着,手拿一根烟柴棍拨着纸钱灰烬,接着哭唱着什么,不等冥钱燃尽,连叩了三个头,趴在地上号啕不已。

而在关西潼关的水峪口村,杨秉和妻子袁仪刚从洛阳回来,杨秉急得飞一样跑进竹篱茅舍的院子喊着:“娘——娘——我们回来了!”

一家人听到杨秉的喊声,忙奔出来,激动地围着杨秉和袁仪。杨秉急着要告诉一家人好消息:“娘,朝廷已为我爹平反,还决定让我爹魂归潼关,派大臣举行朝葬。”

全家人都激动得哭了。

柳氏说:“你爹一生魂牵学馆,就把他安葬在学馆后面河岸边的平地上,好让他永远看着他的学馆,也不寂寞,还能永远和学子们在一起。”

在西羌战事,袁飞坚持没让父亲出征,最后阎太后重新下旨,封袁飞为伐羌元帅,阎显为副帅。

袁飞利用樊闰调集的那五万大军,又从各地调集了二十多万军队,总共率领三十万大军出征伐羌。袁飞率领大汉军队到达潼关,与坚守在那里的副帅阎显在军帐中商议了作战部署。接着,他们按照作战部署,在南边,由袁飞率领十五万大军,从南五庄到中军帐村,顺秦岭北脚下翻越潼关西边的天险禁沟,又蹚过潼河,到达潼关南塬;在北边,阎显率领十五万大军,从黄河边上的隘口走过禁沟口,渡过潼河,爬上潼关南塬。南北形成包围态势,把零昌的十多万铁骑紧紧围困在潼关南塬,与零昌展开一战。战斗打响后,叛军措手不及,被汉军打得人仰马翻、丢盔弃甲、仓皇西逃。最后,零昌率领剩余叛军,妄想从西边裂斜沟逃出包围圈,结果又被北边阎显率领的汉军迎头痛击,叛军一败涂地。关键时刻,零昌差人提出求和,拜见袁飞、阎显,表示愿意俯首称臣。

之后,阎太后和汉顺帝根据零昌的称表,恢复了对北地的分封,封北地郡为北地国,封零昌为北地王。至此,西凉再无战事。

东汉顺帝永建元年(126)的寒冬腊月,朝廷决定,大汉前太尉杨震的公葬仪式在弘农潼关渭河南岸的潼亭村举行。

这一天,忽然飘起了雪花,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刺骨的西北风阵阵呼啸。

在陕县通往潼关的长洛驿道上,行进着长长的送葬队伍。乐队在前方一路演奏哀乐,送葬的人群以及朝廷官员车驾绵延数里。

朝廷官员都穿着一色内白外黑的冠冕孝服,杨震子孙、亲戚及杨震弟子一个个身穿孝衣、头戴孝布,恸哭沉睡在灵柩中的杨震。还有无数百姓,穿着各色衣服,为杨震送葬。送葬的队伍像滔滔的黄河水一样,涌满了驿道,哭声震天。

这天,为杨震送葬的乐班有三个。

队伍最前边是杨震的弟弟杨季和杨震五个儿子请的家乡水峪口村的鼓乐班子,接着是冯宝的家乡潼亭村冯宝父亲带的潼关老腔戏班子,他们按照古老的潼关风俗,唱着潼关黄河老腔“哭板唱腔”戏段,如泣如诉地为杨震送葬。

中间是一辆载着大灵柩的双马灵车。

按阎太后旨意,杨震公葬,灵车用皇家乘舆,由八百名羽林军骑兵护卫,朝廷一百二十八名乐师组成的皇家乐队吹奏哀乐。但杨震的五个儿子坚持说,那样太奢华、太浪费,一生俭朴的父亲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答应的,就谢绝了,坚持按潼关古老的丧俗安葬。

按照古老的潼关人的风俗,父母去世,安葬这天,长子要为父母披麻戴孝,挑着野鹤幡送终,在送葬到坟地时,还要由舅舅扶着,在坟头摔老瓦盆。

这时,头戴麻冠的杨震的长子杨牧,身穿孝服,挑着丧幡,怀抱老瓦盆走在灵车前边哭得昏天黑地,边哭边走,他身边的舅舅扶着他。

杨里等其他弟兄四个,守在灵车两边:老二杨里和老四杨让头戴孝布在右,老三杨秉和老五杨奉在左。五个孝子和数十个孝孙,每人手里拄着一个缠糊着纸的柳棍,边哭边走。

杨伦、袁礼几个大臣跟在灵柩后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