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风流官王免费阅读 > 第146章 治未病(第3页)

第146章 治未病(第3页)

中医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在这一点上大家的认识都是统一的。但是严格地说,这次给大领导治病,不能叫治未病。

已经有了症状,当然算是已病了。真正的治未病,就是养生。在这个问题上,这种中医大家也是认同的。

所以说,水平最高的中医,应该就是能够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制定最合理的养生方案,让这个人不生病。

一说起养生,有几个老前辈就一肚子怨气。说是现在的伪养生专家太多,将中医的最高境界,说得好像非常简单。

在几个国手看来,真正有资格谈养生的,现在在座的,也只有翟老和小丁这种水平的才够资格。

当然了这也是互相吹捧,其实其他几个国手水平与他们相差也不大。

因为养生属于真正的治未病范畴,但是首先就要会治病。你连个普通病都不会治,却标榜自己是养生专家,这种人的意见能有多大参考价值。

但是现实就是,这样的养生专家却在国内非常出名,在普通民众的眼里,有的甚至超过了翟老这样的中医大家。

有的人甚至没有多少医学知识,但是却总是让大家不能这样,要多那样…之类的,其实都是错误的。

说这个病要多吃这类水果、蔬菜…,那个病就要多吃那种水果蔬菜,如此等等,完全就是在骗人的。

但是没办法,现在人的生活水平高了,对身体健康的渴望也就高了。无法享受真正专家的服务,只能是被那些伪专家忽悠了。

全国能真正达到翟老和丁家宝这样大国手水平的人,也就那么几个,也许民间还有,但绝对不会多。

就连一般的厅级干部,都没资格享受这种国手的服务,普通民众自然也就更没有机会了。

所以那些国手才会将著书立作,当作自己晚年最主要的工作。因为特殊的地位决定了,他们没有机会为大众服务,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受益。

但是他们的书籍专业性太强,不如那些养生专家写的那么浅显易懂,大家也不爱看,所以也就无法学到这些知识。

再说养生本身就是治未病,所以也是治病,最主要就是考虑个体差异,就不可能那么简单的总结出能够适用所有人的方法来。

所以一般中医大家,在这方面的着墨都不会太多。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让一个由于肝肾阴虚的人,和肝肾阳虚的人,吃同样的食物,用同样的养生方法。

一个可能会很健康,另一个有可能就会英年早逝。

有时候看各种媒体上报道的,某养生专家,四、五十岁猝死,大家都会当作笑话,或者不太相信。

其实这可能是真的,因为他采取的方法并不适合他,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所以这种养生就会加速他的机能衰减。

在京城待了几天,让丁家宝真正地见识了,代表中国中医最高水平的几个人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经验。

他也受益匪浅,确实和人家还有差距。有可能在治病方面,他的水平算很高的。

但是这只是医术,对于医道的领悟,他还是比较稚嫩,还需要继续历练和积淀。

回来后他将自己以前写的书,准备找时间再次大范围的修改一下,因为传承和发展中医,不只是传授医术,重要的是医道。

医道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领悟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角度,从整体看待生命。

医术仅仅就是讲究快速消除局部症状,解除痛苦。如果不能理解道,学到的医术也是死的,自然环境或者其他条件变化了,他的医术就不管用了。

举例来说,现在大家常说的,现在的药物都是人工培植的,所以疗效不行,治不好病。

可是人们生活的气候环境、生活环境,以及食物谱本身就和以前完全不同,药材变化也属于正常。

之所以疗效不佳,还是因为不管是药材还是用量,没有完全根据实际的药性来遣方用药。

即使是野生药材,其实与两千年张仲景时代也不一样,所以如果丝毫不变的,完全照搬伤寒论的方子,能起效的很少。

这也是很多医学院逐渐抛弃经典的一个理由,认为过时了。其实不是前辈的知识过时了,而是他们只学“术”而没有学“道”。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