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1805年9月,随着战略形势的变化,原本分布在法国西海岸的20个法军步兵师、11个骑兵师和286门野战炮放弃渡海征英的计划,转而赶往中欧。在那个道路系统极不完善,依靠马车牛车运送辎重的时代,拿破仑接近二十万的大军在二十多天里从海岸跑到了莱茵河,最远800公里,平均600公里,步骑炮整建制全部到达,然后打出了大胜仗奥斯特里茨。
这是“排队枪毙”时代的能力!
所以我总告诫自己,不翻书想当然,那就必然搞出扯几把的玩意;而感觉“我比XX聪明”,那更是最蠢的行为……如果我搞出了这种问题,欢迎大家开喷。
PS1:小破球2二刷完毕。效果之好,让我坐地铁回忆细节时连着两次坐过了站。显然我这个人就喜欢爱多想、瞎想、乱想,不然不会来写网文。所以我要在这儿聊聊自己想出来的玩意。
首先,本部剧作水平肉眼可见上了一个档次,特效精细度也是宛如技术爆炸,但最让我吃惊的是,它真的确立了一种科幻审美风格——我曾经在之前的碎碎念里跟大家提过。
每种科幻流派都有自己的象征性元素,赛博朋克高科技低生活、天网、大公司垄断;太空歌剧有帝国、星舰、天选之子等;废土有荒漠、强盗、破枪烂炮等等。符合该流派特征的作品里必然有这些鲜明的符号。只有能抽象出这种鲜明符号的作品,才能代表一种流派,而这样的流派也只能是在一种特定的社会状态和创作群体中形成。
《流浪地球2》完全符合这个条件,整个电影从主题到剧本,再到道具和画面高度和谐,这种和谐感让我们可以把它与任何其他流派的科幻作品区分开。
比方说,它的道具和特效是严格按照世界观,这种“巨量资源用于流浪地球计划,军事武器和民用产品发展迟滞”的世界观设计和制造的。垂直起降取消主弹舱扩大侧弹舱的“威龙”,用了二十年的191步枪,二十年后的手机与太阳危机出现前的玩意一模一样。
甚至大家都是太空电梯、宇宙飞船、宇航服、冬眠舱,但他们和好莱坞的东西是有点像,但就是有那么一些区别,好像是我们发展到未来会表现出这样的状态,而不是西方发展到未来的样子,这就是一种风格成型的表现。
这种风格,我试着将其代表性符号抽象为“集体主义”、“大型工业”、“超级基建”、“全人类合作”、“简洁中稍带粗糙”(这就是我希望描绘出的人联)。
至于名字……
刘慈欣说希望努力把科幻写得像纪录片一样真实,那么“科幻纪实主义”,或者说,
“未来史流派”
或许不错。
好吧,没错,我就是为了最后这点醋加更了一章。
PS2:还欠三更……
第二十八章出发与庙算下
厚重的烟雾充斥室内,让整间帐篷里的所有东西都淹没在缭绕的烟雾中。
吞云吐雾的老烟枪们围坐在了帐篷里的会议区域,续上一根又一根烟,眼睛里充满血丝,烟灰缸里摞了三层烟头。外面的雪地上总有人团团打转,烟蒂在地上围了一圈又一圈……
事实证明,不是谁都有背后有着组织支持的穿越者那种对整个世界的心理优势。仅仅是在听见“主动出击”这个词时,原本因激进和保守撕了个昏天暗地,几乎打起来的保民军指挥员们就立刻开始软化。
哪怕是康曼德在凝视着他们,各位团长和政委的决心也开始一路下滑,那日夜笼罩在人们心头的恐惧开始涌现。
乌萨斯帝国的打击真的要来临了……
指挥员们最后用香烟熏出了一个意见稿。博卓斯卡替正在两大块的正前方念稿:
“……总之,我们认为,在当前部队紧急扩军,敌人锐气正盛,没有办法有效对付陆行舰队的情况下。不适合以主力部队直接与敌人展开较量。”
爱国者念完了保民军部队各团团长们的集体分析结果,扫视桌子两旁的人们。
康曼德慢慢地站起来,他平静地问:“这就算是……部队方面的意见了?”
爱国者犹豫一下,点头。
康曼德点头,伸出手来。博卓斯卡替递上文件。康曼德接过后却并未翻开:“我想,你们的意见现在最终回到了把敌人放进来。对吗?”
“是的。”博卓斯卡替回答。
康曼德再次点头,扫了眼那一片保民军干部。
然后把文件甩在桌子上:“那要你们有什么用?!”
气氛极度紧张,团长和政委们一个个把脑袋往下缩。
“看看你们的模样!你们的作风!刚刚有些人还要打‘拒敌于国门之外’的防御战,现在听见个‘主动出击’就热血下头,从试图速胜的战略冒险,到回避战斗的退却主义,居然能变化得这么迅速!真是叫人大开眼界!是不是等一会,就要有人嫌我是个叫不来人联大军的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