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如何评价诸葛恪 > 12 章(第1页)

12 章(第1页)

:极端的成长经历势必会造成极端的后果,无需苛责。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被称为诸葛家族龙、虎、狗。这里的狗并非贬义,而是用来称赞杀敌立功的人,典出「功狗」。同样的例子还有北洋三杰中的冯国璋,就被称为北洋之狗。诸葛诞名声不大,却有好几个很有名的亲戚:诸葛瑾、诸葛亮是他的族兄,司马懿是他的儿女亲家,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是他的曾外孙。但他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并不是依靠这些鼎鼎大名的亲戚,完全是凭借他个人的奋斗。

1。宦海沉浮

诸葛诞的父亲没有做过官,也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相对于那两位官二代出身的族兄,诸葛诞只是一个草根儿。他的出生年份不详,无从得知他的准确年龄,但从他的经历来看,他至少应该比诸葛亮年轻十几岁。

诸葛诞长大成人的时候,两位族兄都已经在蜀吴两国举足轻重,但他没有前去投奔,全凭自己在魏国打拼,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个人相当有志气。他从县令做起,后来调到中央做尚书郎(相当于正厅级秘书),具体工作是在人事部负责提拔干部。做这份工作,找他走后门的人自然少不了,诸葛诞的应对方法很有创造性,谁和他推荐了什么人,推荐的时候夸了些什么话他全都记下来,再把这些话公布出去,被推荐的人都给予试用的机会,大伙一起来监督这个人是不是名副其实,这样一来找他走后门的人也就都不敢随便推荐人了。

有一次尚书仆射(相当于副总理)杜畿带着他一起去试刚造好的船,遇到大风浪。这船还真是禁不住试,直接翻了,两人都掉进河里。虎贲(特种兵)划着小船来救,首先遇到诸葛诞,在这种紧要关头,诸葛诞却大无畏地喊道:别管我,先救领导!这几个特种兵也真是实在人,真就撇下他不管去救领导了。杜畿当时已经是六十二岁的老人,尽管被捞了上来但还是淹死了,诸葛诞则是漂到岸边昏死过去,被人救活。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出于尊老爱幼也好,玩命巴结领导也罢,至少说明诸葛诞是一个不怕死,舍得下血本的人。

也许是因为在危险关头舍生忘死感动魏国的优异表现,诸葛诞被破格提拔为御史中丞兼任尚书(监察部长)。做了高官的诸葛诞和高干子弟、皇亲国戚夏侯玄很对脾气,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铁哥们。由于夏侯玄得罪了魏明帝的小舅子,还加入了高干子弟们在一起议论朝政,抨击掌权老干部的文化沙龙,被魏明帝扣上沽名钓誉的罪名,夏侯玄等高干子弟全部被免职。诸葛诞明明只是一个草根儿,但就因为和夏侯玄走的太近,也被免职。

等到魏明帝驾崩,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由于老干部们多数站在司马懿这一边,曹爽启用了这批高干子弟充实自己的势力,诸葛诞也跟着官复原职,但这并不能说明诸葛诞是曹爽的党羽,因为他和司马懿还是儿女亲家,属于两派都能接受的,政治立场颇为模糊的人物。

2。投笔从戎

曹魏帝国有四大战区,对蜀作战的西线战区、对吴作战的东线战区、南线战区和对鲜卑作战的北线战区。由于诸葛亮的北伐一度成为曹魏帝国的心腹大患,西线战区也就水涨船高,地位飙升。长期领导对蜀作战的司马懿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政治资本,虽然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就被调回中央,但西线依然掌握在他的心腹,征西将军郭淮的手中。

由于东线战区更靠近吴国的首都建业(今南京),实力自然就超过了同为对吴作战的南线,是曹魏的第二大集团军。谁掌握了东线,谁就有了与司马氏抗衡的本钱。恰逢东线战区的最高长官被调回中央养老,关于谁来接替这个关键职务,曹爽与司马懿两派争论了整整一年,最终互相妥协,将长期在东南战线工作,与两派都不远不近、已经67岁的王凌提拔为东线一号首长,征东将军。东线三号首长,庐江太守则由曹爽的亲信,猛将文钦出任。而诸葛诞,他既是曹爽集团头号骨干夏侯玄的铁哥们,又是司马懿的儿女亲家,而且他和王凌也是儿女亲家,成了三方都易于接受的不二人选,于是诸葛诞投笔从戎,作了扬州刺史、昭武将军,也就是东线战区的二号首长。

3。淮南一叛(王凌之乱)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逆袭曹爽。曹爽集团尽灭。司马家族在曹魏帝国的势力到了只手遮天的地步。此时唯一有资本对抗司马家族的王凌,对魏国、对曹爽集团都谈不上多深的感情,但是他对司马懿独霸朝纲很不服气。

论出身,他是以离间计诛杀董卓的司徒王允的侄子,家族威望远在河内司马氏之上。

论年龄,他比司马懿岁数还大,当时已经快八十岁了,别人见了司马懿要叫一声老太傅,可在他这不过是司马懿那小子!

论势力,四大战区当中,他自己是征东将军,征西将军郭淮是他的妹夫,征南将军王昶是他的发小儿,铁哥们;刺史一级,兖州刺史令狐愚是他的外甥、扬州刺史诸葛诞是他的儿女亲家、荆州刺史王基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

王凌觉得自己拥有这样的实力,凭什么要听司马懿的,你司马懿不就是仗着手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