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如何评价诸葛诞 > 3 章(第1页)

3 章(第1页)

跑了这么远的路将士们都很疲惫啦,最后亮底牌,我们手上还有两万人哦哈哈哈哈没想到吧。由于孙权也只能拿出三万人,和刘备实力相当,双方顺利结盟。

谈妥了结盟的事儿,诸葛亮就回到了刘备处,之后火烧赤壁、曹操败退就没诸葛亮什么事儿了,击败曹操的功劳应该主要记在周瑜头上。

3。足食足兵

赤壁之战过后,刘备集团占领了荆襄九郡中的四郡,诸葛亮出任军师中郎将,负责调整税赋,充实军用物资,也就是一手挣钱,一手花钱,这份工作虽然是个肥差但特别容易得罪人也容易授人以柄,做起来容易,做好很难。好在诸葛亮和只会创业不会守业的刘备正相反,他很难打下一块地盘,给他一块地盘他却能治理得井井有条,让上上下下都满意,要问有什么诀窍?

公平。

公平。

还是公平。

刘备在荆州发展,诸葛亮负责看家,刘备攻取蜀地,诸葛亮继续负责看家。后来刘备那边人手不够,诸葛亮去帮忙,荆州交给了关羽。在攻打蜀地的战役中,主要是庞统、法正出谋划策。

攻蜀前后,庞统战死,法正病亡,诸葛亮又一次成为了刘备唯一的军师,他还继续干他做行政搞后勤的老本行。他守备成都,在背后支持刘备取得了定军山大捷,夺取了汉中。很多人以为刘备和诸葛亮的组合是刘备给牌,诸葛亮尽情发挥,其实史实刚好相反,刘备奋战在一线,诸葛亮在二线做幕后英雄。

刘备集团进入鼎盛时期以后,刘关张三人开始了自我膨胀。关羽发动襄樊战争、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结果被东吴从背后捅了一刀,荆州军覆灭,关羽败走麦城。紧接着曹操病亡、曹丕篡汉、刘备称帝,诸葛亮无可置疑地被任命为蜀汉丞相,却无力阻止刘备、张飞为关羽复仇,叹曰:「如果法正还在,一定能够说服主上」。

不听诸葛亮劝谏的结果是张飞被部下暗杀,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刘关张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悔青了肠子的刘备终于明白诸葛亮是对的,临终前授权他成为蜀国实际上的统治者。

可以说,三顾茅庐之后,白帝托孤以前,诸葛亮的工作就像是汉代的萧何、明代的李善长,主要是搞后勤,重要归重要,但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4。政通人和南征北战

诸葛亮掌握了蜀国的军政大权,此时的蜀国刚刚经历过关羽和刘备的两次大败,永久地失去了荆州,文臣武将凋零、元气大伤,内有南蛮叛乱,外有魏吴两国虎视眈眈,怎么看都是亡国前夜了,且看诸葛亮如何逆转乾坤:

42岁,派人与东吴修好。得势的时候,喊打喊杀,要人家国破家亡,现在落难了想和人家和好,哪是那么容易?好在孙权不像刘备那么重感情,他很实际,一边对魏国称臣,一边同蜀国结盟,这意思摆明了要让魏蜀继续死磕,他坐观成败。

43岁,专心整理内政。由于他生活简朴,手下也就不敢奢侈。他赏罚严明,大伙儿自然不敢乱来,干起活儿来还浑身是劲儿。其实搞行政的要点无非是一个公平,但人总有亲疏远近,在野的时候啥也不干,挑别人毛病容易,执政以后还能做到公则生明却是太难太难。诸葛亮没有培养家族势力,一碗水端平,他的弟弟诸葛均在卧龙岗看家看了九年了很是不容易,诸葛亮虽然给弟弟安排了工作但终诸葛均一生也只做到长水校尉,连个杂号将军都没混上。由于诸葛亮的严于律己,以李严为首的反对派完全抓不到把柄,蜀国实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诸葛亮治蜀,最难得的是维持了一套优良的人事管理制度。汉末三国的时代,世家子弟可以坐享其成,寒门子弟难有出头之日,看魏国,曹操生前还可以平衡世家和寒门的关系,曹丕为了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采取九品中正制,造成豪门世家逐渐尾大不掉。东吴那边打从一开始就有点联邦制的意思,几个大家族把持了东吴政权的关键职位,连孙权的权力都要受到牵制,寒门子弟更是难以出头。唯有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高干子弟只是享受荣誉和福利待遇,掌握实际权力的文官武将,都是凭真本事。

44岁,亲入不毛,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平定南中地区所有叛乱(回师途中创造性地发明了包子这一食品并流传至今)。以南中的丰富资源为国家提供军用,充实国库,同时训练士兵,准备北伐。

46岁,上《出师表》,表明心迹,交代工作,屯兵汉中,磨刀霍霍向曹魏。

47岁,趁魏国将战略重点放在吴国,魏蜀边境空虚,挥师北伐。派赵云故布疑兵出斜谷吸引曹真主力,他本人亲自率军出祁山,兵锋直至长安。毫无准备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风而降,还意外收获了后备干部姜维。此战中,诸葛亮唯一一次动了点私心,派内定的接班人马谡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不论是马谡坑了诸葛还是王平费祎联手坑了马谡,都无法改变街亭失守的事实,于是形势便急转直下,诸葛亮只好放弃三郡匆匆撤兵。兵法有云:善败者不亡。诸葛亮就是一位善败者,他的一个神奇之处在于,无论形势如何严峻,有他在都能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